出版时间:2004-0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郑培凯编 页数:386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九州学林(4卷3期·总期13期)(2006秋季)》主要内容包括:马幼垣《三宝太监西洋记》与《西洋番国志》、陈国明《沧浪诗话》“悟入说”初探、邝?子《浮生六记》的四个世界、朱海滨堕民来源新探、徐建平多视角下的县级政区变革。考释,论坛,评论等。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 编辑委员会成员
Ⅰ 编辑委员会成员(按繁体字版姓氏笔画原序)
王元化 (华东师范大学) 朱维铮 (复旦大学)
余英时 (普林斯顿大学) 吴宏一 (香港城市大学)
李欧梵 (哈佛大学) 李学勤 (清华大学)
李泽厚 (香港城市大学) 杜维明 (哈佛大学)
汪荣祖 (台湾中正大学) 周振鹤 (复旦大学)
周质平 (普林斯顿大学) 林毓生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
孙康宜 (耶鲁大学) 高若海 (复旦大学)
宿 白 (北京大学) 张信刚 (香港城市大学)
张隆溪 (香港城市大学) 张 灏 (香港科技大学)
许倬云 (匹兹堡大学) 章培恒 (复旦大学)
傅 申 (台湾大学) 汤一介 (北京大学)
叶嘉莹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葛兆光 (清华大学)
裘锡圭 (北京大学) 刘再复 (香港城市大学)
刘述先 (台湾“中央”研究院) 郑培凯 (香港城市大学)
兴膳宏 (京都大学) 庞 朴 (中国社会科学院)
罗多弼 (斯德哥尔摩大学) 饶宗颐 (香港中文大学)
常务编委(按繁体字版姓氏笔画原序)
朱维铮 张隆溪 郑培凯主编郑培凯
Ⅱ 编辑部成员(按姓氏笔画序)
邓志峰 李天纲 张荣华 钱文忠 徐文堪高 高智群 傅 杰 廖 梅
香港编辑部召集人 上海编辑部召集人
范家伟 (香港城市大学) 陈麦青 (复旦大学)
书籍目录
专论 刘梦溪 马一浮与复性书院 赵雨乐 从宫官到宦官:唐前期内廷权力新探 张伟然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考伪 黄宇和 叶名琛历史形象的探究--兼论林则徐与叶名琛的比较 郑振伟 论李伯元《中国现在记》论坛 李光谟 李济·张光直通信辑录(下) 李福清 王长友 梆子戏稀见版本书录(下)青州佛雕研究专辑 郑培凯 宝相庄严--序常万义先生所藏佛教造像展 金维诺 青州佛教造像的艺术成就 韦陀 崇高与荣誉--关于青州与泰山地区的佛像意涵研究评论 黎婉欣 评朱彦民《殷墟都城探论》 余英时 “抽离”、“回转”与“内圣外王”--答刘述先先生 金国平 吴志良 《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中葡萄牙史源之分析 卜永坚 天津的近代?近代的天津?--评吉泽诚一郎《天津の近代》
章节摘录
陈芸至死一刻,始终无尤无怨,情意缠绵,唯其责己,体恤别人,全以丈夫子女为念。三白相守于床沿,空看着妻子“执余手而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既而……一灵缥缈,竟尔长逝”,但觉人间长恨,天地不闻: 呜呼!芸一女流,具男子之襟怀才识。归吾门后,余日 奔走衣食,中馈缺乏,芸能纤悉不介意。及余家居,惟 以文字相辩析而已。卒之疾病颠连,赍恨以没,谁致之 耶?余有负闺中良友,又何可胜道哉!奉劝世间夫妇, 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 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同上,页58)面对俗世,沈复并没有“自作孽”的感觉;然而对于家庭的惨剧,他和陈芸一样把责任放在自己身上(其后沈父去世时亦然)。在自责的同时,爱侣的含屈永别也激出了《浮生六记》中少见的悲愤反语。贾宝玉由痴情而勘破世情,沈复却始终不能或不愿明白,“过于情笃”会生出“情魔之扰”及理性谋思之短,内则偏蔽失衡,外则失责悖礼,转而为累,以至于折断琴瑟,毁灭生命。及至陈芸回煞之期,三白竟不回避而待于室中,但愿魂归一见,聊解痴情。风流云散,玉碎香埋,奈何? 更令人惋惜和触人感思的是,沈复和陈芸于长期坎坷中仍然保持着达观知足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生活意趣的朴素追求。他们于金母桥东村舍那次闲居,但舒卷相依于自然环境中,享受着温柔淡雅的生活: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 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 霞夕照,随意联吟,……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 竹榻于篱下,……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 蕉扇,或坐或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 (《闺房记乐》,页11)他们身居于城市而无尘俗之心,唯与绿树清风、虫鸣月照为伴。在安宁恬静的气氛中,陈芸乃发幽居于乡间、自食其力的生活愿望: “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 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 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同上, 页12)正是这种“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李白《襄阳歌》)、荆钗布裙不改其乐的人生态度和朴素理想,才使沈复夫妇在“贫士起居服食”中找到那么多“省俭而雅洁”的闲情淡趣,使《浮生六记》于惋惜“知己沦亡”之中只有一记“记愁”,于令人神伤之外更激起一份赞叹和感动。为陈芸心慕的李白曾有“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春夜游桃李园序》)之语,慨叹生命飘浮虚幻,无可奈何;然而庄周(前369-前286)所说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庄子·刻意》),却是一种超越生死、无喜无惧、悠然乘化的透彻体悟。沈复对“浮生”的领会,其在两者之间乎?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