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1-3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顾慎为 页数:66 字数:243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根据近年来经颅多普勒检测临床应用日益扩大与发展需要,笔者在第1版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订。除对原有的基础部分作了修订外,重点是根据笔者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大大增加了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应用,包括对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脑缺血性卒中、脑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腔隙性梗塞、脑血管畸形、颈椎病、椎动脉缺血、头痛、头晕、眩晕等疾病的诊断与病因学诊断。更新了全部临床图谱,使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密切结合,指导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本书还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经颅多普勒检测的新进展,如对栓子的检测等,是近年来较为完整的、实用性较强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对象是经颅多普勒检测的医技人员,临床内科、神经内外科等各级医务人员,也可作为需了解经颅多普勒检测结果的患者参考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发展 经颅多普勒检测方法的建立 经颅多普勒检测的临床价值与评价 经颅多普勒临床应用范围 经颅多普勒应用现状和展望第二章 经颇多普勒检测的物理基础 第一节 超声的基础知识 波动的基本概念 超声波的物理性质 第二节 多普勒超声检测血流速度的原理 多普勒效应 血流速度检测 脉冲波多普勒和连续波多普勒 多普勒血流信号频谱分析第三章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脑动脉的解剖结构 脑动脉颅外段的解剖结构 颈内动脉颅内段 椎基底动脉 大脑动脉环 某些脑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第二节 脑血流动力学的生理基础 脑的血液循环生理 脑血流的自动调节 第三节 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脑内外盗血 脑缺氧和脑缺血第四章 经颅多普勒仪的组成、功能与使用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仪的组成与功能 经颅多普勒仪的基本组成 经颅多普勒仪的基本功能 第二节 经颅多普勒仪的操作与使用 500M型经颅多普勒仪的操作特点 操作系统的菜单设定 操作屏幕使用 文件管理系统第五章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技术 第一节 颅外血管检测技术 颅外血管检测的意义 颅外血管检测的方法 第二节 颅内血管检测窗 颞窗 眼窗 枕窗 第三节 颅内血管检测的判别 颅内血管检测的判别原则 颅内各血管检测的判别 第四节 有关经颅多普勒检测中的几个问题 各检测窗对脑血管多普勒频移信号检出率 各脑血管多普勒颇移信号检出率 影响经颅多普勒对血管检出率的因素第六章 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结果分析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频谱图像分析 正常经颅多普勒频谱图像 经颅多普勒频谱图像的变异及异常 第二节 经颅多普勒频谱的参数分析 血流速度 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 第三节 经颅多普勒检测异常结果的临床意义 血流方向的异常 血流速度的异常 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的异常 收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的异常第七章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第一节 高血压病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高血压病的概述 高血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血压病的病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高血压病的临床症状 第二节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高血压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高血压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第八章 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第一节 脑动脉硬化症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概述 脑动脉硬化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脑动脉硬化的病理及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脑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 第二节 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脑动脉硬化症的经颅多普勒诊断标准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脑动脉硬化症诊断 中的临床意义第九章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第一节 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缺血性脑卒中经颅多普勒诊断的病理基础 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脑动脉炎引起脑梗死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诊断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诊断的病理基础 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出血性脑卒中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三节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脑腔隙性梗死的经烦多普勒检测 脑腔隙性梗死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脑腔隙性梗死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脑腔隙性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与年龄、临床症状关系 经颅多普勒检测在脑腔隙性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第十章 经颇多普勒检测对头痛的病因学诊断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检测头痛的病理基础 头痛概述 血管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肌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 第二节 头痛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其病因学诊断 血管性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诊断 肌紧张性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诊断 脑血管疾病引起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其病因学诊断第十一章 经颅多普勒检测对头晕、眩晕的病因学诊断 第一节 经颅多普勒检测头晕、眩晕的病理基础 眩晕概述 眩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眩晕的分类 第二节 梅尼埃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梅尼埃病的病理与发病机制 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 梅尼埃病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梅尼埃病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第三节 脑血管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脑动脉硬化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检测 第四节 功能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功能性眩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功能性眩晕的临床表现 功能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功能性眩晕的经颅多普勒诊断第十二章 脑血管畸形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第一节 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病因与病理 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 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颅多普勒表现及诊断 经颅多普勒检测对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 脑动脉瘤的经颇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脑动脉瘤的经颅多普勒检测的病理基础 脑动脉瘤的经颅多普勒表现 脑动脉瘤的经颇多普勒诊断 经颅多普勒检测对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意义第十三章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经颅多普勒检测及诊断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盗血第十四章 经颅多普勒应用新进展:脑循环中的栓子监测 栓子检测原理 栓子检测技术与判断 栓子检测的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概况 目前对经颅多普勒检测脑循环中微栓子的评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绪论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简称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的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脑血管疾病检查方法。由挪威神经外科学家Rune Aaslid教授在1982年创建了TCD检测技术,应用低频脉冲多普勒技术,通过特定的透声窗,直接记录颅内血管多普勒信号,为无创伤性脑血流循环的研究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由于其仪器简单,操作便利,重复性好,反映面广等优点,10多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目前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多普勒超声的应用及发展】 超声多普勒现象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克约斯琴·约翰·多普勒(Christian Johaun Doppler,1803~1853)在1842年首次发现的一种物理效应。多普勒效应是指观察者对超声波源作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超声回波频率和波源发出的频率并不相同的现象。当两者互相接近时,接收到的频率升高;当相互离开时,接收到的频率降低,并可利用一定的数学公式,计算出物体移动的速度。多普勒现象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多普勒效应主要是应用在工业中测定移动物体的速度。近年来,在导航、卫星、天体等领域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编辑推荐
经颅多普勒检测与临床》(第1版)一书自1993年11月问世以后,深受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厚爱,在较短时间内很快销售一空。近年来要求再版的呼声日益增多。经颇多普勒是1982年由Aaslid创建的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进行脑血管功能及病变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我国1988年引进这一先进技术,由于当时国内应用时间较短,尚未完全普及,因此当时主要是研究其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术,故在本书第1版中主要介绍了经颅多普勒的基础知识、基本的检测技术及当时开展的临床应用,目的是期待用正确的理论和合理的方法来普及经颅多普勒的检测技术及规范检测方法,正确指导临床应用。在本书第1版问世以来的七八年时间里,经颅多普勒检测在国内外得到了迅速发展,新仪器、新技术不断涌现。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近年来经颅多普勒检测在国内得到极大的发展与普及,几乎普及到全国各地大小医院。经颅多普勒的临床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扩展,不仅在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而且在许多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及病因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临床 治疗提供依据。目前经颅多普勒检测已成为医院的一种常规检查方法。为了适应经颅多普勒日益普及和发展的需要,本书再版不仅对原有的基础理论、基本操作技能的内容进行了修订,而且结合近年来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及发展,对临床应用部分作了较大的修订和补充,结合临床更新了全部图谱,并对国内外近年来经颅多普勒的新进展作了详细的介绍,使本书不仅成为直接操作与检查的医护人员的工具书,而且期望能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应用经颅多普勒指导临床诊断、病因诊断和治疗的有用参考书。 本书是笔者近年来经领多普勒临床应用的经验总结,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编写而成。部分章节曾经多次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经颅多普勒提高班作为教材试用,吸收了广大医护工作者的意见又作了修订。尽管这样,限于笔者的水平与经验,难免有许多错误和遗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 本书在再版过程中得到了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物理教研室曹善静教授的大力支持,在百忙之中为本书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的物理基础”一章作了精心的修订。上海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朱世亮教授给予指导和帮助,并再次为本书再版作序。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