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3-7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洪涛  
Tag标签:无  

前言

新制度主义的重新崛起和在l中国的传播,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兴趣和重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新古典理论及其衍生学派的学说不能圆满地解释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问题,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也不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改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与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并扎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习俗、政治等制度性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把制度研究作为考察中国社会实现其赶超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是比较合理的,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界兴起了对制度研究的浪潮,认为制度在社会整体进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在经济学说史上,早就有人对制度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贯穿于经济思想史始终,这就是制度主义学派。按照其分析的层次和分析的环境以及时间的顺序,制度学派可大致分为老制度主义(The oldinstitutiomlism)和新制度主义(The new inStitutiomlism)两大门派。老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托斯坦·凡勃伦、维斯雷·米契尔、约翰·R·康芒斯以及克莱伦斯·阿里斯等人。这些人的关于制度及其性质的论述在学说史上还被称为美国制度主义。新制度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代表人物的研究侧重点不同,也可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德姆塞茨、阿尔钦和波斯纳等人,他们注重于考察产权和习惯法。

内容概要

《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是第一本由国人撰写、以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为考察对象的制度经济学著作。作者从制度的性质及内涵入手,系统阐述了制度和制度的供求、制度中的程序公平、制度变迁与交易成本、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目标选择、制度变迁与社会心理、制度变迁与现代化进程、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创新工程、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与绩效分析、制度变迁与政府政策的制定等内容。《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紧紧围绕中国改革的实际和具体案例,利用西方制度经济学这一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社会心理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以及两者间的共生互动关系,对现代化进程中的要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对政府创新工程与政府角色定位提出了新颖的观点,对中国实现赶超型、大跨越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不仅是一本系统化、通俗化、中国化的制度经济学著作,同时也是高等院校相关院系学生、政府部门、企业管理层相关人员学习和了解中国宏观经济改革的教科书,特别对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的学生有重要的阅读价值。

作者简介

汪洪涛,浙江鄞县人,1967年2月生,经济学博士,现为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副教授。兼任上海制度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上海海派经济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经济学会理事。在《学术月刊》、《社会科学》、《上海经济研究》和《改革与战略》等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已出版著作《房地产经济论:房地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包亚钧合著)、《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发展路径和趋势的探索》(主编)、《上海现代市场体系与运行模式》(主编)。参编著作多部,参与完成国家部委课题三项,上海市课题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宏观经济。

书籍目录

序前言第一章 制度和制度的供求第一节 制度主义学派定义中的制度一、 老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二、 制度的定义第二节 制度的性质一、 制度的性质和作用二、 制度的结构第三节 影响制度供求的因素一、 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二、 影响制度需求的因素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二章 制度中的程序公平第一节 程序不公导致的损失分析一、 程序公平问题的出现二、 程序不公对社会福利影响的数学模型三、 建立在模型基础之上的程序不公平的经济学分析第二节 程序公平与社会选择的规则一、 社会公共选择的原由二、 社会公共选择的规则选择三、 最优的社会选择第三节 程序公平中的规则与程序选择一、 社会选择中的周期多数现象二、 决策规则与程序的价值三、 正确选择程序政策与过程政策以达成程序公平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三章 制度变迁与交易成本第一节 制度变迁中的成本解释一、 新古典成本理论的解释二、 新制度主义的交易成本解释第二节 制度变迁中的总体成本变动分析一、 原有制度成本与新制度成本的差额分析二、 制度转换前后的摩擦成本分析三、 新制度生成后的机会成本分析第三节 制度变迁与成本转移一、 制度变迁条件下发生的成本的性质二、 新制度设立后尚未完全成熟时的成本变性及约束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四章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目标选择第一节 制度变迁的性质一、 制度变迁的含义与特征二、 帕累托改进过程第二节 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一、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二、 制度变迁的渐进过程第三节 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一、 制度变迁的目的二、 制度变迁的目标选择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社会心理第一节 中国制度变迁进程中的社会心理分析一、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心理与西方的比较二、 社会文化心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三、 当前中国社会心理的特征分析第二节 传统体制内生的社会心理模式对制度变迁的影响一、传统体制内生的社会心理与文化和制度创新目标的冲突二、市场经济内生的社会心理对中国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第三节 社会心理与制度变迁的共生互动关系一、社会经济的调节要能发挥积极的效应必须注重心理分析二、20世纪以来非合作博弈理论的发展是以经济主体的心理分析为基础的三、制度变迁目标的选择和确定是社会各群体博弈的结果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六章 制度变迁与现代化进程第一节 中国的现代化与西方化一、 关于现代化与西方化的认识二、 现代化的多方面构成因素的性质第二节 中国实施现代化过程中要件的确立一、 经济市场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基础性前提二、制度创新是有效推进市场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保障第三节 制度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根本性动因一、 制度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基础性前提二、 要正确认识制度及制度创新的内涵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七章 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创新工程第一节 中国政府的过程分析一、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分析二、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的特点分析第二节 中国政府过程中的传统体制偏好与改进一、传统体制偏好是中国政府治理结构中政策性文件偏好的根源二、在法律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个人权益是改进传统体制偏好的基础三、培养和造就生产性干部队伍是改进中国传统体制偏好的必要条件第三节 制度创新与政府角色的定位一、 政府不是万能的二、 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三、 听证会制度是弥补政府知识缺陷的合理选择四、 发育良好的中介组织是解放政府的有效保证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八章 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与绩效分析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制度选择一、构建公众自主型社会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三、政府行政管理模式的改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前提条件第二节 制度转轨的路径选择及其绩效分析一、 两种不同改革方式的目标与路径分析二、 可供选择的路径及其收益分析三、两种不同改革模式出现巨大绩效差异的制度因素分析第三节 政府在国民经济中的职能及其影响一、 转型期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二、 转型期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及其影响三、 转型期政府主导下的金融体制特征四、 政府职能的实现机制五、 政府职能实现的效率分析六、 现阶段中国政府职能的定位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第九章 制度变迁与政府政策的制定第一节 制度变迁与政府政策体系一、 政府政策的过程和性质二、 政府政策的主体三、 政府政策的对象第二节 政府政策的原则一、 稳定的秩序二、 政府政策确立中的基本原则三、 政府政策确立中的辅助原则第三节 政府经济管制政策改革的思路一、 政府经济管制政策改革的客观必然性与必要性二、 政府管制体制与政策创新的思路本章概要思考与探究参考文献Abstract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后记

本书是我多年来在讲授经济学有关课程的提纲的基础上写就的,我一直希望能够写作一本《制度经济学》教科书,以弥补我国经济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方面的空白,今天这本书的出版初步完成了我的愿望,使我感到万分的欣慰。我对制度经济学产生兴趣是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追随程恩富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时开始的,虽然我的硕士学位论文不是制度经济学方面的,但是在那时还是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献,并在程先生的指导下做了一些初步的笔记和研究。后来,我考上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博士生,师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周振华研究员,周先生广博的学识和对待学问的严谨态度,经常成为鞭策和鼓励我的力量,每当我要懈怠的时候,就会激励着我继续坚持。他对待问题的敏锐的洞察力令我钦佩。周先生非常支持我的写作,在他的指导下,我出版了三本著作,并能够克服一些困难,写就了这本著作。我也要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袁恩桢研究员和上海社科院研究生部前主任、现任黄浦区副区长沈祖炜研究员,以及同济大学文法学院副院长、教授顾钰民博士,他们在我写作本书时所提供的建议及此后的关心使我的写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周振华新制度主义的重新崛起和在中国的传播,已越来越引起国内理论界的兴趣和重视。在实践中可以发现,新古典理论及其衍生学派的学说不能圆满地解释中国市场化,取向改革中的问题,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也不适用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改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路径选择与定位必须充分考虑,并扎基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习俗、政治等制度性因素的决定性,作用。把制度研究作为考察中国社会实现其赶超型、跨越式发展战略的落脚点是比较合理的,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界兴起了对制度研究的浪潮,认为制度在社会整体进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妁作用。其实,在经济学说史上,早就有人对制度进行了专门研究,并将其贯穿于经济思想史始终,这就是制度主义学派。按照其分析的层次和分析的环境以及时间的顺序,制度学派可大致分为老制度主义(The old institutionalism)和新制度主义(The new institutiomlism)两大门派。    老制度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托斯坦·凡勃伦、维斯雷·米契尔、约翰·R·康芒斯以及克莱伦斯·阿里斯等人。这些人的关于制度及其性质的论述在学说史上还被称为美国制度主义。    新制度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代表人物的研究侧重点不司,也可分为几类:第一类是德姆塞茨、阿尔钦和波斯纳等人,他们注重于考察产权和习惯法。新制度主义学派中的第二类有奥尔森、墨勒尔等人,他们侧重于对公共选择过程的研究,其中包括寻租过程及分配联盟(distributive coalition)活动的过程。第三类侧重于考察组织,其中,有简森和麦克林发展起来的代理理论,以及对由科斯于1937年创立并被奥立弗·威廉姆森(1975、1985)广泛使用的交易费用所进行的研究,还有博弈论者的理论。新制度主义还包括奥地利学派和新熊彼特学派用看不见的手或演进术语解释各类制度发展的尝试。    考察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状况,可供阅读的文献是比较充分的,从国外研究状况来看,Terence W.  Hutchison,Louis De Alessi,Oliver Williamson,Ian R.Macneil,Armen A Alchian,DouglassC.North,Leonid Hurwicz等经济学家曾从不同角度对制度学派理论作出了贡献,但并没有准确界定研究的边界。从国内研究状况看,虽然也有一些论文,但大多缺乏前沿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仅限于对西方理论的介绍性阐述,尚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我认为,汪洪涛博士在本书中所从事的研究工作是值得赞扬的,虽然这一研究尚显有些单薄,但其勇气实属可嘉。    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该书的研究是紧紧抓住中国改革的实际而展开的,利用了西方制度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工具来分析中国的实践,这种西式理论与中式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值得鼓励和探究的。  因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具有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些共同的东西可以被称为自然规律,任何社会制度的演变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自然规律,这本身就是一条自然规律。实践证明,所有对这一规律采取漠视和否定态度的做法最终是会走向失败的。    以往,有关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理论较少涉及广泛的不确定性、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契约、机会主义的行为和其他需要“磨合”的特征,因此,汪洪涛博士在写作此书时特别注意到创新理论分析的方法并将其整合到其研究体系中来。通读全书还可以发现,作者在研究中特别注重社会心理的分析,从特定历史阶段的不同群体的特殊心理诉求出发来分析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以及变迁的绩效,这是值得肯定的。在理论研究中,如何寻取各种理论和思想的契合点,避免牵强附会应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重点,作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在全书中不时有独到的见解,使全书亮点频现,读来不会觉得枯燥。    本书的思路明晰,通过梳理可以发现作者的思路是:制度是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提高的根本性动因,要研究社会进步的影响因素必须从分析什么是制度入手,讨论影响制度供给与需求的因素,研究制度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程序公平是任何有助于社会进步的制度的本质要求,内含程序公平的社会制度可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增加社会公众的剩余,鼓励社会的生产性努力倾向。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社会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会影响到制度演变的方向和速度,有活力的制度安排必然是符合社会心理诉求的,它能够引导社会的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教育结构相互交融,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是关键性的,特别是对中国这样的有着政府强干预、强介入传统的国家而言,政府过程本身就对社会生活预设了方向和特征。所以,制度创新的命题首先是政府创新,政府过程和政府制度的创新,这一创新可以改变政府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偏好,从而对中国社会秩序的构建发挥影响。    本书突破旧有的“述而不作”的理论格局,有重点地进行了理论创新,并将其运用于中国经济的现实中,对改革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范式进行了初步的深入探索,并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是一本系统化、通俗化、中国化的制度经济学专著,相信该书的出版,叮以填补我国经济学理论界还没有一本由国人写作的、以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为考察对象的《制度经济学》著作的现状,并希望由此干始,能够有更好的《制度经济学》著作的出现。                   (周振华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制度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本书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做了新的制度经济学的分析,给人很大的启发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