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

出版时间:2001-9-1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6月1日)  作者:袁志刚,宋铮  页数:526  
Tag标签:无  

前言

  凯恩斯在《通论》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这里的“争执对象”用凯恩斯的话来讲就是“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凯恩斯也许不曾料到,他与经济周期理论家之间的争执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即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也许更不曾料到,这场争执一直延续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凯恩斯与庇古和哈耶克的徒子徒孙们依然令人吃惊地继续着比较信念与智力的斗争。  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凯恩斯帝国大厦在卢卡斯这个芝加哥天才的打击之下一度显得摇摇欲坠。卢卡斯确信:“要想在一致的和有用的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取得最迅速的进展就必须接受经济周期理论家对问题的陈述,而非试图进一步修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给予我们的粗制滥造的结构。(Lucas,1977)”卢卡斯进一步警告说:“如果经济周期理论家是正确的,那么现在许多宏观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短期操作只会使我们不再去注意对实际上可能有效的稳定政策的讨论;这一延缓将伴随着非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有用性之信奉的逐步但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丧失。”不过,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是让人觉得有些极端。正如一位聪明但又颇受争议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家曼昆所言:“智慧的思想总是潮起潮落。

内容概要

  《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上篇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综合宏观经济学、非瓦尔拉斯均衡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产出、就业和价格等宏观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既梳理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脉络,也在一个比较统一的框架内分析了各个流派的特点和不足。《高级宏观经济学》的下篇对消费、投资、货币、失业和经济增长等五个宏观经济专题进行了考察,介绍了当代宏观经济学界的最新成果,同时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高级宏观经济学》不仅是一本适合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级教材,同时也是一本跟踪宏观经济学前沿的专著和中国经济学工作者研究主流经济学的重要参考资料。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导论1.1经济学的研究范式1.2宏观经济学的兴起1.3宏观经济学的革命1.4反思第二章总需求和总供给第一节总需求分析1.1总需求不足下的IS-LM模型2.2比较静态分析第二节宏观经济模型:比较与发展2.1古典宏观经济学模型2.2菲利蒲斯曲线与总供给曲线2.3新古典综合模型第三节非均衡宏观经济学3.1基本概念3.2巴罗-格罗斯曼模型结束语附录第三章理性预期第一节适应性预期1.1附加预期的菲利蒲斯曲线1.2自然率假说第二节理性预期2.1理性预期假说2.2宏观理性预期假说2.3理性预期模型的解第三节信号提取3.1不完全信息3.2信号提取3.3卢卡斯供给曲线3.4卢卡斯-贝纳西模型附录A附录B附录C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第一节经济周期中的一些特征事实1.1方法1.2特征事实第二节真实冲击与拉姆齐模型2.1冲击的持久性2.2真实冲击2.3一个增长模型第三节真实经济周期模型3.1固定劳动供给模型:一个解析解3.2固定劳动供给模型:数值解3.3劳动供给的跨期替代3.4可变劳动供给模型第四节批评与回应4.1劳动供给4.2工资、货币与价格4.3传导机制、真实冲击的测量以及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评价方法结束语附录A附录B附录C第五章名义刚性与真实刚性第一节交错调整1.1工资的交错调整1.2价格的交错调整1.3对于交错调整的讨论第二节菜单成本与近似理性2.1菜单成本2.2近似理性2.3综合2.4经验证据第三节真实刚性3.1真实刚性与名义刚性3.2边际成本与真实刚性3.3边际收益、需求弹性与真实刚性结束语附录A附录B附录C第六章消费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理论1.1凯恩斯消费函数1.2跨期最优1.3永久收入假说第二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消费理论2.1预期2.2基准模型2.3随机游走假说2.4经验研究’第三节消费理论的一些新发展3.1预防性储蓄假说3.2流动性约束假说3.3入假说第四节利率、税收、公债和政府支出4.1利率4.2税收与公债4.3政府支出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第七章投资第一节确定情况下的投资理论1.1加速原理1.2新古典投资理论1.3调整成本模型1.4托宾q1.5固定调整成本模型第二节不确定情况下的投资理论2.1线性二次型模型2.2一个扩展2.3不可逆性与等价价值2.4维纳过程与伊藤引理2.5模型2.6经验研究结束语附录A附录B第八章货币第一节货币需求1.1迭代模型1.2现金先行约束1.3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1.4经验研究第二节通货膨胀2.1成因分析2.2预期2.3铸币税第三节货币超中性3.1托宾效应3.2希德劳斯基模型3.3争论第四节最优货币数量4.1弗里德曼定律4.2铸币税与最优货币数量4.3最优铸币税与最优货币数量第九章失业第一节贝弗里奇曲线1.1概述1.2结构性失业1.3摩擦性失业1.4经验研究第二节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与工资的确定2.1工资合同2.2效率工资2.3内部人和外部人2.4二元劳动力市场第三节失业回滞3.1概述3.2两种解释结束语附录第十章经济增长第一节新古典增长理论1.1索洛模型1.2最优控制理论与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模型1.3技术进步1.4经验研究第二节内生经济增长2.1AK模型2.2一个扩展2.3宇泽-卢卡斯模型2.4外部性2.5创新与增长2.6创新增长模型2.7经验研究和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结束语附录A附录B附录C

媒体关注与评论

  凯恩斯在《通论》的前言中这样写道:“我们所争执的对象,其重要性可称无以复加。不过,如果我的解释是对的,则我必先说服我同行经济学家,然后再及群众……这种意见分歧,使经济理论在目前几乎丧失了实际重要性;意见分歧一日不去,实际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复。”这里的“争执对象”用凯恩斯的话来讲就是“何种决定力量使得总产量与总就业量改变”。凯恩斯也许不曾料到,他与经济周期理论家之间的争执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即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也许更不曾料到,这场争执一直延续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凯恩斯与庇古和哈耶克的徒子徒孙们依然令人吃惊地继续着比较信念与智力的斗争。  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凯恩斯帝国大厦在卢卡斯这个芝加哥天才的打击之下一度显得摇摇欲坠。卢卡斯确信:“要想在一致的和有用的宏观经济理论方面取得最迅速的进展就必须接受经济周期理论家对问题的陈述,而非试图进一步修正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给予我们的粗制滥造的结构。(Lucas,1977)”卢卡斯进一步警告说:“如果经济周期理论家是正确的,那么现在许多宏观经济学家所关注的短期操作只会使我们不再去注意对实际上可能有效的稳定政策的讨论;这一延缓将伴随着非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学有用性之信奉的逐步但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丧失。”不过,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是让人觉得有些极端。正如一位聪明但又颇受争议的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家曼昆所言:“智慧的思想总是潮起潮落。大多数经济学家并不情愿支持建立在市场出清基础上的经济周期理论。因此,对于凯恩斯思想在1980年代的重新崛起并占据主导地位不必太过惊讶。(Mankiw,1993)”这些持续至今的有关宏观经济学基本问题的分歧虽然尚无定论,但人们对于宏观经济学重要意义的认识却远不像凯恩斯和卢卡斯所预想的那么悲观,因为在反反复复的争论当中,经济学家获得了许多激动人心的研究成果。也许这些研究成果还不成熟,有时甚至可能是错误的,但它们的确扩展了我们认识这个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的视野。  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的中国经济学人似乎对当代宏观经济学缺乏系统的认知。许多院校的宏观经济学专业培养计划中仅仅包含围绕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展开的中级教程,不少专业人士甚至认为宏观经济学迄今尚未走出“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货膨胀之两难问题”的局面。这些遗憾促使我们决定撰写一本旨在系统介绍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著作。我们原本以为缺少必要的数学训练是造成目前这种落后状况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在两年前完成的初稿中采取了以数学方法为主线、以相应的研究成果为实例的介绍方式。然而,在与同行和学生的交流中,人们常常对比较抽象和枯燥的数学望而却步,力求严格和完整的介绍相关的数学方法往往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我们逐渐认识到数学其实并非限制人们理解当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因素,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宏观经济学的科学性及其采用的科学方法的藐视。“推导和计量只不过是经济学家们在故弄玄虚罢了”是大家经常听到的声音。我们当然并不否认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学研究的确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病,但这种片面的态度无疑极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原稿作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增加了对于经济学方法论和经验研究成果的介绍,我们相信这将有助于人们更加客观地认识这门新兴学科。其次,改写了除经济增长以外的  涉及最优控制的所有内容,把连续时间的最优控制问题转换为可以使用古典方法进行处理的微积分问题。经济增长则被安排到最后一章,以便读者无需掌握最优控制方法也能比较顺利地了解当代它观经济学的大部分内容。最后,完全删除了介绍随机最优控制的内容。对于应用这一方法的研究成果,我们转而使用简单的微积分方法显现其隐含的经济学含义。虽然我们做了一些简化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难以简化和不应简化的内容。我们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把这些内容放进附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继续阅读,而跳过附录也不会影响对于以后内容的理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高级宏观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