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本质与限度-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

出版社:祝青山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05出版)  

作者简介

祝青山,1965年出生,河南民权县人。1987年6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9月进入兰州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原自然辩证法)学习,1991年获得南京大学哲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在河南师范大学科技与社会研究所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0年调入浙江万里学院。2004年9月进入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学习,2007年8月毕业并获取哲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万里学院社会科学部教师。研究方向:科学认识论、思想政治教育。近年来在《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世纪宗教文化与近代科学精神》、《现代科学思维取向对传统认识程序的挑战》、《现代科学发展的伦理取向》等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节 反思科学:时代赋予学者的历史责任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研究:一个时代的学术课题第三节 本著作的研究特色第一章 科学的本体观第一节 “对象性关系”:科学研究的对象一、“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二、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第二节 科学研究对象指证一、自然科学案例指证二、科学认识思想史指证第二章 科学的认知观第一节 科学认知的致思理路一、社会实践:科学认知的客观基础二、认识的能动性:科学认知的根本原则三、真、善、美的统一:科学认知的认识论原则第二节 经验事实:科学知识建构的逻辑基点一、经验事实的生命力二、经验事实的确证:科学知识认同的必要条件三、现代科学知识确立的经验弱化趋势解析第三节 数学化:科学理论形成的重要手段一、经验事实理论化的重要方法二、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节 个体认知:科学知识产生的个体性一、个体实践:科学认知的个体性二、科学认识的非逻辑方法:个体知识产生的非(惯)常性第三章 科学的属性观第一节 科学的属人性一、“现实中的人”: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出发点二、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最高价值目标第二节 科学的语境性一、科学家的理性信念与科学认识二、认知主体背景知识状况和科学的语境性三、科学家所处境域与科学认识第三节 科学的客观性一、科学何以具有客观性二、科学客观性的特征第四节 科学的人文性一、科学起源与发展的人文性二、科学的情感意蕴三、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意蕴四、科学是变革社会生活的工具第五节 科学的社会性一、社会文化:科学的“孵育器”和“象牙塔”二、社会需求:科学存在和发展的依据第四章 科学观批判(上)第一节 主体空场:本质主义科学观质疑一、本体论: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预设二、认识论:认识主体的消解三、价值观:价值理性的缺失第二节 理性迷失:非本质主义科学观批判一、无根基的科学:历史主义科学观批判二、迷失的理性:无政府主义科学观批判第五章 科学观批判(下)第一节 “元勘”科学:SSK的策略旨趣一、以社会利益“元勘”“科学争论研究”二、从社会历史角度“元勘”“科学文本”三、用人类学方法“元勘”“实验室研究”四、SSK科学观的理论困境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观与SSK科学观之异同一、关于科学认知的社会性二、关于科学的语境性三、关于科学的认知方式四、关于科学的客观性第三节 回归科学实践:后SSK科学观的走向一、“行动者网络理论”二、“实践冲撞理论”三、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的科学观与后SSK科学观比较初探第六章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重建第一节 科学观重建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一、马克思实践范畴基本思想的伦理取向二、科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伦理规范三、科学两大合理性统一的正确选择第二节 科学观重建的基本认识论与方法论向度一、主体际性二、逻辑严谨性三、解释与预见第三节 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的基本特征一、生存论取向二、解释学意蕴三、创制性建构结论主要参考文献索引后记

编辑推荐

《科学的本质与限度--马克思实践视域下科学观问题研究》是在笔者祝青山的博士论文“马克思主义实践视域下的科学观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我的博士论文是在导师肖玲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立论构思到论文详细提纲的制定、观点的提炼、表达方式的选择、乃至行文的措辞等,无不凝结着导师的心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