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高猛、陈炳、 等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3-01出版)  

作者简介

高猛,男,1983年生,河南南阳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管理,行政哲学与伦理。近3年来。主持2项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主持厅局级课题5项。曾出版《西方公民学说史》(合著/2012)、《国外公民学》(合编/2010)等著作,并在《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辅仁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中国社会科学报》、《管理学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行政论坛》、《江淮论坛》、《学术探索》、《江西社会科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在国外刊物或论文集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A&HCI、EI全文检索9篇。 陈炳,男,1972年生,浙江舟山人,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获浙江省钱江人才计划资助。主要研究方向:公民教育和社会治理,政治哲学。近3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厅局级项目5项。曾出版《希望田野--“三农”问题的调查与思考2010》(主编/2011)、《希望在海洋: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发展研究》(副主编/2012)等著作,并在《哲学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社会科学战线》、《思想教育研究》、《中国行政管理》、《探索与争鸣》、《浙江学刊》和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章从理性建构走向社会建构:话语的变迁 第一节理性建构:对官僚制公共行政的话语透析 第二节社会建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逻辑 第三节后现代主义语境下政府与公民的沟通问题 第四节从贤人之治到民主治理;儒家治道之反思 第二章“社会—国家”的双向建构:历史与逻辑 第一节社会建构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浙江商会 第二节民主理念、公民教育与美国进步时代改革 第三章社会建构下的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第二节服务型政府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渊源 第三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渊源与内涵 第四节网络时代中政府与公民社会的沟通 第五节政府管理网络虚拟社会的若干问题 第六节中国问责官员复出机制的构建问题 第七节中国廉政建设:经验、挑战与创新 第八节公共危机背景下政府公共关系创新 个案研究“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舟山模式 个案研究“参与型”公众环境利益诉求机制:以H化工事件为例 第四章社会建构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与路径 第一节新公共管理视阈下的非政府组织功能分析 第二节中国社会和谐治理中非政府组织角色分析 第三节社会复合主体与治理:关系、路径与边界 第四节非政府组织促进就业的功能及其制度路径 第五节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功能路径 第六节对大众传媒在公共危机治理中的角色分析 第七节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立法现状及其完善策略 个案研究我国民间志愿性慈善组织的困境与政府管理创新 个案研究灾后生态重建中NGO的参与:以汶川地震为例 专题研究非政府组织促进就业的效能评估:以河南省为例 第五章社会建构下的公民性塑造:理念与文化 第一节公民性与公民教育:古典政治哲学之维 第二节西方现代的公民理念:三维视阈之透析 第三节中国近代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之建构 第四节和谐社会视阈中公民身份的双向建构 第五节中国人的“耻感”向度与公民道德建构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和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价值目标。其一,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每一个人和全体社会成员的智力和体力、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等,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尽可能获得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使“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其二,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个性是主体在劳动实践中通过能力发挥而体现出来的特性。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集中体现和最高标准,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其三,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 (三)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上,经济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满足人的物质文化发展需要。其一,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主义强调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前提下,追求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需求,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和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其二,人的发展离不开所生活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生产关系不断完善的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在那里,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编辑推荐

《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编辑推荐:人类社会正在被一场从“现代”步入“后现代”、从“理性构造”转向“社会建构”的变革浪潮所裹狭。在以官僚制为范式的现代公共行政中,政府是“在场”的,垄断的,而社会是“不在场”的,被排除在治理主体之外的,这正是现代绝对理性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体现;其极端发展势必将官僚和公民同时禁锢于牢笼之中,使其依附于理性之下,成为主体性消亡的奴隶。因此,只有重构公共行政的话语结构,激发官僚和公民的独立人格,促生两者的交往与合作行动,才能真正改变其不断被异化的命运。《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在“解构”的基础上,对当代公共行政的话语变迁进行梳理,并透过美国进步时代改革、我国辛亥革命时期的“市民社会雏形”,探寻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建构国家”、“社会自我建构”的历史逻辑。在此基础上,《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理论与实务、非政府组织的功能与路径、“公民性”的内涵与公民教育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为未来社会的“合作型治理”提供智识参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走向社会建构的公共行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