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繁花落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一翎  
Tag标签:无  

前言

前言男人留名,大多因丰功伟绩。女人留名,大多因与扬名的男人有纠葛。这些女人,大都别致新奇,或美色倾国、或才情出众,又或离经叛道、或巾帼不让须眉……而她们共有的魅力在于“敢爱敢恨,活出自我”。也许,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人生境界。“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当哲理与诗意交融,当梦幻与现实映衬,民国那些生逢乱世却凸显芳名的女子,以她们独特而传奇的人生,谱写爱与恨的异彩华章,如繁花绽放在我们的面前。那些交织着爱与恨、执着和挣扎的凄艳史事,是值得我们边看边悟的风景。无论生逢乱世,还是和平年代,每个女人人生的主题都是爱与婚姻,只是,这世间少有圆满的爱,更少有幸福的婚姻。因为,或许我们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怎样的爱才算圆满,怎样的婚姻才是幸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便没有绝对公正的评判。但这并不阻碍我们对真爱的幻想、向往和追寻,因为,与生俱来,爱已融入我们的骨血,成为一种本能。有爱的人生才是无憾的,无论这爱是细水长流,还是惊涛骇浪,经历了,才会不枉此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真爱的解读和关于幸福婚姻的定位,标准因人而异,评判也随运而生,能在投入爱、步入婚姻时细致地明白自己的渴求,是聪慧的女人。只是,爱与婚姻,看似如胶似漆的两者,却常会背道而驰。爱得真切、热烈的,携手婚姻后,风景却日益变得迥异者比比皆是,昔日最最缠绵的两个人,莫名其妙地变得针锋相对,爱情的温度以难以抵挡的速度降到零下,冰冻了所有关于爱与婚姻的憧憬,梦想在残酷的现实中磨砺得干疮百孔;相反的情况也是有的,婚前爱得淡定的两个人,婚后却渐入佳境,以至水乳交融不分你我……爱,是最擅做梦的幻想家。婚姻,是最擅变脸的魔术师。我们无法操纵它们,即便当时,我们以为我们是主角,手里握着主动权。看别人的情事,是读无关紧要的故事,爱与婚姻,或者两全齐美、或者逆道而行。成全的喜悦、残缺的痛楚,全都云淡风轻,我们喟叹,我们感慨,随着离合悲欢陪着微笑,或潸然落泪,合上书,那些情事也便戛然而止。可是,我们心中关于爱与婚姻的解读从未停止。那从文字里飘出来的感悟悄然潜入人心,像阳光雨露般滋润着我们心中爱的芽苗,让它增枝长叶,花枝繁荣,再面对爱,再选择婚姻,似乎便多了一份从容。我们都该坚信,这世上有真爱,值得让人至死不渝;也有幸福的婚姻,值得让人终生守护。不去尝试,永远不会得偿所愿。后记海上繁花落,蓦然回首,已是百年风过。多情余恨的陆小曼、人生圆满的林徽因、昙花一现的阮玲玉、将错就错的张爱玲……一众曾锦绣如花的女子嫣然走过,在爱与恨的浮生中尝尽人间苦乐,将如梦的浮生浸在辗转的情事中,深深浅浅地印在尘封的岁月里,印在我们的心里……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亦没有相同的两个女子,更没有相同的两段爱情或婚姻,最多,只是相似,或者是在相似中寻找一丝缘源,去求证握在手心里的情事,值不值得用心去呵护成永恒的风景。永恒的,永远不是生命,不是离合爱恨,是封印在流光里的那一个梦想——追求真爱,拥有真爱。每个女子,似乎都为这梦想而生,如花儿迎着阳光开放,怒放出生命最炽热的力量。然后,是漫漫地等待。梦想因等待而变得更加瑰丽,在那个有缘人到来之前,女人们已在心中把他构想了千万遍,以至于他早已成为梦想的一部分,欣欣然撩动着她尚不染纤尘的生命。于是,每个女人,都那般激情洋溢地投入爱情,为梦想而献上深情的凝视、温柔的絮语、芬芳的香吻,那个人,也总在爱之初浓情如蜜,拥着她,说贴心的情话,让她误以为,爱情可以这样地久天长。可是,陆小曼与徐志摩终是阴阳两隔,张爱玲对胡兰成心灰意冷,孟小冬与梅兰芳死生不复相见……善终的,似乎只有左右逢源的林徽因和生死相许的赵一荻。爱情如此善变,如此易逝,而女人如花的生命,难以常开不败,情事春秋,又总占据着最美好的芳年,若仓促中错付柔情,将痛及一生。只是,那样的年代,爱情也常是不能自主的事,时局动荡,残酷的现实逼迫出更多的生离死别,想要坚守一份爱,呵求一份安稳、幸福的婚姻,是一种奢望。而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爱情与婚姻可以完全由我们自己作主,借鉴她们的爱,完善自己的人生,做智慧、从容、幸福的女人,是这些民国女子隔着沧海桑田赠予我们的厚望。爱过知情重。可是,爱情那么多样多变,如何抓得住那最美最绚丽的一朵,把它放在婚姻里,经受琐碎生活的打磨仍然不会萎谢,日久恒新?罗兰说过:“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这样高尚圣洁的爱,如天使遗失在这凡尘俗世里的珍宝,只有心地纯净的人才能拥有。问题是,即使拥有了这样的爱或者付出了这样的爱,仍然会犯下爱的错,张爱玲爱得算彻底吧,低到尘埃仍然满心欢喜地开出花来,可张爱玲的爱就是错,不认错也是错。

内容概要

《海上繁花落:民国女子的爱与婚姻》讲述了:当哲理与诗意交融,当梦幻与现实映衬,民国那些生逢乱世却凸显芳名的女子,以她们独特而传奇的人生,谱写爱与恨的异彩华章,如繁花绽放在我们的面前,那些交织着爱于恨、执着和挣扎的凄艳史事,是值得我们边看边悟的风景。
像陆小曼一样义无返顾,或者像林徽音一样沉着淡定……或者,像张爱玲一样,明知是错的,也低下去,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爱的路,一帆风顺也好,山重水复也罢,心想事成固然值得庆幸,柳暗花明更值得回味;婚姻的梦,花好月圆也好,支离破碎也罢,浮生一梦,还需坦然。
她们,我们,原本没什么不同。《海上繁花落:民国女子的爱与婚姻》主角:昙花一现阮玲玉、人生圆满林徽音、交际女王唐瑛、错付柔情张爱玲、生死相许赵一荻、督军夫人董竹君、隐世独居陈洁如、电影皇后胡蝶、铿锵玫瑰小凤仙。

作者简介

一翎,四川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与生俱来的文字敏锐,使其在文字的海洋遨游不休。曾在报纸和网络发表数篇文章和小说数本,一直对民国文化有莫名的兴趣和爱好,喜欢探究其中深蕴的无奈和美丽。有作品在台湾出版。

书籍目录

面包与爱情,孰重孰轻——多情余恨陆小曼陆家有女初长成面包与爱情,孰重孰轻为爱而脱茧重生新婚之痛丈夫与情人和睦相处——人生圆满林徽因幸与不幸并存的人之初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举案齐眉,琴瑟相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真情难得,人言可畏——昙花一现阮玲玉女人恋爱不宜早一错再错,真情难得人言可畏,人心凉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将错就错张爱玲才女有憾错付柔情纸婚蕊寒香冷蝶难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死相许赵一荻陌上花开为君顾知心爱人患难见真情有情人终成眷属名利淡泊,真爱是金——戏假情真孟小冬游龙戏凤委屈难求全真爱如金男子爱后妇,女子爱前夫——电影皇后胡蝶蝴蝶破茧情网恢恢金屋藏娇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隐世独居陈洁如情事成空犹似梦晴天霹雳隐世情人爱,也可以巾帼不让须眉——督军夫人董竹君迫入青楼众里寻他千百度不堪回首忆当年覆水难收一场艳遇,一世情长——铿锵玫瑰小凤仙乱世艳遇至死不渝后记•爱过知情重

章节摘录

丈夫与情人和睦相处!——人生圆满林徽因幸与不幸并存的人之初女人是开在人世的花,每个女人都是带着上帝的宠爱和祝福来的,或妩媚、或纯真、或淡雅、或雍容,即使没有先天艳美的姿容,也还有一颗充满真淳与善良的心,难怪《红楼梦》中宝玉要说,女人天生是水做的骨肉。可是,随着岁月的流失,花样的女子因境遇不同而有了各自的宿命,少有鲜亮的存在。前文灵动妩媚如陆小曼者,亦难逃了这样的劫数。当一个病容恹恹的女人终日斜卧横榻,举着一支长管烟枪睡眼惺忪地喷烟吐雾时,曾经再怎样迤逦的风情也都僵化成了一具枯槁的残躯,腐朽、堕落、消沉、阴戾,再难有明朗灿烂的艳色。女人要拥有圆满的人生,是需要后天智慧的运筹策划、从容的怡养谦守,能做得到“静、缓、忍、让、平”,懂得取舍,收放有度,才不会辜负身为女子的天资,拥有一世幸福快乐——就像林徽因那样。天生丽质的林徽因无疑是红颜薄命的有力反证,这个美颜如玉的女子,幼时能静守生慧,懂得事缓则圆的真谛,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毅,成长后无论对爱情还是事业,她有从容不迫的气度,懂得权衡、取舍,在平淡中活出不平凡来,她的幸福人生值得每个向往圆满的女人借鉴。我们循着岁月的长河逆流而行,追溯到风雨飘摇的民国去,在那风景如诗的浙江杭州,林徽因在一个官宦世家出生了。“徽音”取自《诗经》小雅,意为美好的声誉。后改为“徽因”。大凡女孩子,总希望有个动听的名字,只是,蕴含美好希望的名字并不能让人生完美无憾。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不仅擅长诗文,还长于书法,是个满腹才学和救国救民理想的人;而她的母亲何雪媛却是个没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女人,既不会琴棋书画,也不擅经营家庭,得不到丈夫的宠爱,也难讨婆婆欢心。所以,父母感情疏淡,给不了林徽因幸福美好的童年。母亲何雪媛自然是忧怨的,难免在女儿林徽因面前长吁短叹,也会忆及那些甜蜜的过往,也会报怨婚后丈夫的日渐冷落,小小的徽因从母亲的嗟叹中对爱情与婚姻有了朦胧的初识。那就是,爱情难以持久,婚姻亦多变故。于是,她小小年纪就会写诗送给忧伤的母亲:别丢掉这一把过往的热情现在流水似的轻轻在幽冷的山泉底在黑夜,在松林,叹息似的渺茫你仍要保存着那真……是安慰也是思索,林徽因很小便明白,一个女人的人生,爱情与婚姻是最最重要而又难以掌握的事。不久,父亲从福建娶回了妾室程桂林,这女人接连生下一个女儿和四个儿子。林徽因的家庭一下子变得拥挤起来,她有了“二娘”,有了弟妹,还有了母亲更多的眼泪和哀叹。母亲的唠叨和报怨,妻妾间的矛盾和争吵,父亲左右逢源又不得好处的烦躁,都像一支支针一样扎在林徽因敏感的童心上。这些痛苦的琐事让林徽因难以安然,她爱着父母,又恨着他们扭曲的婚姻。她恨父亲对母亲的冷落,恨母亲的无助和凄凉,恨这无法改变的窘况,她就在家庭纷乱的纠葛中挣扎着、平衡着,顽强地成长着。在矛盾的爱恨中,她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包容,有了期待——长大后,我的他,定是那个我爱的又爱我的人。相守相偕,于今生不离不弃。带着这样的憧憬,林徽因默默地辛劳着。她的父亲林长民常年在北京忙碌政事,林徽因和其他家人却住在天津,年纪尚小的林徽因很早就成了家庭的主心骨,伺候两位母亲、照应弟妹,过早地体会到家事的负累和世态炎凉。然而,不幸中也有幸事,父亲林长民虽然无法和谐妻妾间的关系,却很重视对林徽因的教育,他把林徽因送进了有名的北京培华女子中学读书,使林徽因受到良好的教育。1920年春天,林长民去欧洲各国考察西方宪制,他决定带林徽因一起去。他说:“我这次让你随着同去,第一是要你观察各国增长见识;第二是要让你领会我胸怀的宽博;第三是想要你暂时离开家庭烦琐的俗事,开阔眼界,养成将来改良社会的见解和能力。”有这样一位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是林徽因最为庆幸的事。一路奔波,林徽因曾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上极目远眺,曾在天地间纵情高歌,曾在无眠的夜晚沉静的思索,她感受到世界的博大,体会到人生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和风景,她先后随父亲漫游了欧洲大陆各地,包括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无论从眼界和学识上,林徽因都因此而受益匪浅。一个女人若是天生丽质,又有了出色的才识和开阔的胸襟,对生活充满热爱,有自己的思想,有卓绝的毅力和智慧,那她就拥有了得到幸福的所有资本。如果能去好好运用这些资本,那么,幸福就将随时降临。不幸,造就的是坚强而敏锐的林徽因;幸运,造就了博学而大气的林徽因。这个美丽的女子随着年龄渐长,逐渐散发出如星辰般璀璨的光芒。为了栽培女儿,林长民为爱女雇了两名教师辅导她英语和钢琴。林徽因勤奋而刻苦地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圣玛利学院。不久,林徽因就适应了学院生活并融入其中,把英语说得娴熟纯正,赢得了同学和老师的赞赏。林长民深感欣慰,他开始带女儿进行社交,让女儿认识和接触了许多中外精英人物:张奚若、陈西滢、金岳霖、吴经熊、张君励、聂云台……这些人,都是在不同的领域中崭露头脚的精英,他们傲人的素质对林徽因有极大的影响,她人生的梦想便日渐清晰明朗起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选择与自己志同道合、素质良好的朋友是人生要事。每个想要获得爱情与幸福的女人,无论婚前婚后,都应该有意识地甄选自己的朋友,增长自己的阅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让自己拥有更多获取幸福的砝码。幸与不幸并存的人之初,给了林徽因独特的个性,她像一只勇敢的雏凤,迎着明媚的阳光,张开了自己美丽的翅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15岁的林徽因丽质天成,出落得亭亭玉立、妙曼动人,加上她才识过人,处事大方得体,所到之处,总会引人瞩目。英国伦敦的秋天静美如画,这日午后,林徽因和父亲正在公寓里读书,在英国伦敦学院留学的江苏籍学生陈通伯前来拜访,与他同来的,还有一个青衫翩然的男子。舒朗的眉目、劲挺的身姿,温文乐雅的男子面带和煦的浅笑,对林徽因微微颔首。陈通伯介绍说:“这位叫徐志摩,浙江海宁人,在经济学院从赖世基读博士学位,敬重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书法艺术,慕名拜访。”就这样,林徽因认识了徐志摩。这时的徐志摩二十出头,却已经是个2岁孩子的父亲,他刚由北美大陆越洋过海来到西欧,因为他崇拜罗索,所以宁可放弃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来到英国皇家学院,以求作罗素的及门弟子。只可惜,当徐志摩踏进皇家学院校园之前,罗素已经被学校除名启程来了中国,徐志摩失望极了,经英国著名作家狄更生的劝说和介绍,留下来进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而后再转到康桥皇家学院,住在沙士顿小镇。这次的来访,原不过是徐志摩百无聊赖时打发时间罢了,可当他看到梳着两条小辫子的林徽因,不由心中一动,但,这时,尚无关风月。因为徐志摩是梁启超的门徒,让林长民十分喜欢,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林徽因在旁边添茶倒水,不时注意徐志摩的言谈举止,被他的风趣和博学而吸引,但那也只限于欣赏。那时的林徽因,向往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爱情和婚姻。在平淡如水的岁月里,不离不弃、互相依附,不求荣达,不求显贵,心有灵犀,岁月静好。那应该是一个年龄相仿、情趣相投的男子,而不是要叫叔叔的徐志摩。那一个下午,林长民和徐志摩无话不谈,气氛热烈,博学健谈的徐志摩深得林长民欣赏。从此,徐志摩就成了林家常客,与林徽因接触的机会也便多了起来。徐志摩渐渐发现,娴静的林徽因读了很多书,每每谈及一些作家作品,林徽因都如数家珍。她思维活跃,见解独特,又锦心绣口,把平淡的事情表达得无比明彻流畅。她的北京话略带一点儿福建方音,她的英语是地道的牛津音,发音吐字乐感十足,听上去无比悦耳,令徐志摩为之倾倒。徐志摩渐渐身不由己,原本单纯对林长民的拜访,变成了一睹芳容迫切的需求,而每次的会面,都令徐志摩回味不已——静谧的午后,当他和林长民或品茶或切磋棋艺时,窈窕可人的林徽因端来几碟小点心,为他添茶送水,偶尔插过话来,无比优雅得体、文采飞扬;若是聊得晚了,林长民便让林徽因送他一程,佳人在侧,暗香流转,脚下的青石板小路便叩得出清响的诗来,路边青苔斑驳铁墙壁、绿意流泄的爬山虎、融着沉静神秘的夜色,一起构成了无与伦比的画卷,画韵悠然,令人觉醉;若是有雾的夜晚,雾气迷蒙,如童话中的仙境,林徽因纤纤玉手握紧的手电筒发出晕黄的光,照亮他面前的路,那盈盈动动的光束,如最悠长的情意,深骨入髓……徐志摩有了期待,这期待由朦胧渐至殷切,他惶惑复欣喜,苦恼复忐忑,他开始狂热地追求林徽因。因为对林徽因的认真与狂热,徐志摩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张幼仪别样冷血,他看不到张幼仪身上的诸多优点,一味地冷落她。同样两个优秀的女人,在被同一个男人用爱情来衡量的时候,是迥然不同的,天差地别的对待中,林徽因是被徐志摩仰视的女神,而张幼仪则是被他唾弃的糟粕。其实,张幼仪的祖父是清朝的知县,父亲则是一名巨富,她的二哥张君劢是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创立了民社党,她的四哥张嘉敖则担任过中国银行的总裁。张幼仪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知书达理、擅理家政,却莫名地被徐志摩忽略冷落。徐志摩的一生,为了林徽因,为了陆小曼,高举追求自由与爱情的旗帜,飞蛾扑火般勇猛向前,不知他最终面对惨不忍睹的事实有没有想及张幼仪的好,那个惠贤、聪敏、一度被他弃之不顾的女子。彼时,张幼仪有孕在身,可徐志摩为了解除婚姻的束缚,无所顾及地追求林徽因,毫无怜惜地要与张幼仪离婚,他甚至半点儿愧疚也没在地说:“……真生命必自奋斗自求得来!……彼此有改良社会之心,彼此有造福人类之心,其先自作榜样,勇决智断,彼此尊重人格,自由离婚,止绝苦痛,始兆幸福,皆在此矣。”徐志摩残忍地命令张幼仪把孩子打掉,然后头也不回地一去不返,等到张幼仪挺着大肚子蹒跚赶去巴黎时,徐志摩仍然没有半点怜悯之心,可怜的张幼仪生下了夭折的儿子,无奈地签下了离婚协议……在这里,实在忍不住为徐志摩感到羞耻,这样的男人,弃家庭责任感于不顾,不细心呵护有孕在身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而聒不知耻的沾花惹草。更让人反感的是,他把个人喜新厌旧的毛病粉饰为什么改良社会之心,说得冠冕堂皇毫不脸红,无怪后来他的老师梁启超对他颇有微词。徐志摩有才不假,风流潇洒不假,可这样的男人,不可靠也是真的。听到徐志摩要与张幼仪离婚,徐志摩的父母坚决不同意,为了阻止儿子犯错,他们干脆将张幼仪认为义女,并支持她到德国读书,可徐志摩仍然义无反顾。梁启超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欢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可他仍然固执己见。徐志摩满腔热血地认定,解除他和张幼仪没有爱情的婚姻关系,就解除了痛苦。假如没有这种勇气,怎么能谈得上改良社会,造福人类,他被冠以“爱情”头衔的驴踢晕了脑袋,变得高度近视,看不到张幼仪是难得的珍宝,轻易而愚蠢地离弃了张幼仪。从古到今,像徐志摩般得到不知珍惜的男人太多了,他们总觉得外面的女人比家里的好,从来只闻新人笑,不闻旧人哭。可纵观古今,又有几个离弃原配的男人真正得到了幸福?少有!“人不如故”的忠告到底是应该谨记的。可惜,徐志摩这般的狂热追求,被林徽因拒绝了。从小就看到贤德的母亲何雪媛被父亲冷落、离弃,林徽因对这样抛妻弃子的男人是心存反感的,她敏感而善良的心那样深刻地体会过母亲何雪媛的痛苦,将心比心,她也能体谅张幼仪的处境,心痛张幼仪所受的伤害与痛苦。这样的徐志摩不是林徽因敢于寄托终身的男子。“我知道自己是个幸福而走运的人,但是早年的家庭战争已使我受到了永久的创伤,以致如果其中任何一点残痕重现,就会让我陷入过去的厄运之中。”林徽因这样清醒地说,即使她也喜欢与徐志摩倾心交谈,欣赏他见识广博、见解独特,迷恋他奔放的性情和横溢的才华,可她还是理智地拒绝了他:“阁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惊,徽亦惶惑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毫嘲笑之意,想足下误解了。”仅仅是这样的理智,便是少有女子能做得到的。女人大多是感性动物,听到男人的几句赞美,被男人疯狂地追求,就以为此君是天下第一情圣,为了她可以刀山火海、粉身碎骨再所不惜,虚荣心倍觉满足的情况下,情商速降为零,便以比男子更多的狂热交付身心,誓非此君不嫁了。而林徽因,她以理智的拒绝开启了人生幸福的大门,关闭了厄运的造访。女人的爱情与婚姻关系一生沉浮,的确需要理智。事实证明,男人的爱大多来得快,去得也快,绝没有像他们嘴上说的那样坚定不移。前章有徐志摩热恋陆小曼时写得缠绵情诗,称陆小曼是他的命、他诗的源,可笑是在陆小曼之前,这位仁兄对林徽因也如此痴情:我这一辈子就只那一春,说也真可怜,算是不曾虚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辩论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瞧,徐大诗人的爱情也不过是朝令夕改的事,易变到令人恶心的程度!林徽因虽然不舍与徐志摩谈天说地时的愉悦,不舍他充满激情的赞美,不舍他有些忧郁的声音,但她还是在冷静思索后,决然地离开了他!她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徐志摩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徐志摩是个多情而自恋的人,他对生活、对女人都缺少最起码的务实,他虚浮地以一种诗的写意去构想,妄想脱离生活的平凡与琐碎,去营造一种真空般的、童话般的美与幸福,这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后来,徐志摩故伎重演,再用诗意去构想了陆小曼,同样痴狂地追求后,让陆小曼离开了王庚嫁给了他,结果怎样?他根本无法把陆小曼和自己的生活打点好,那时的他,多么的狼狈!生活是需要脚踏实地的,男人也是需要沉稳踏实的。林徽因很清楚,徐志摩那浪漫到极致的情性,注定难以成为一个可靠的丈夫。他的爱情靠灵感和激情维系,追求新鲜的痴狂让他变成一个易变的人,他在她林徽因身上这般用心,也极易在别的女人身上得到类似的灵光。如若有朝一日,他们真的成了夫妻,激情燃尽,生活只剩下真实、平淡的琐屑,徐志摩很可能去外面寻找新的寄托,一如抛弃张幼仪那般无情!所以,这样的徐志摩,当朋友不错,当伴侣不行。林徽因没有被激情愚蒙得看不清前尘后路,孤注一掷地投入情海的漩涡,她那般决然地转身离去,远离可能带给她痛苦的男人和婚姻!徐志摩面对林徽因的拒绝,不退反进,更加热烈地写信表白,满纸相思,满腹深情,丝毫不顾家中徐父强烈的阻拦,也不管张幼仪小产后疼痛的身体和受伤的心,他不管父亲以断绝父子关系相要挟,也不管母亲如何以泪洗面苦苦相劝。他眼里心里只有林徽因,只想得到她的爱!这样看似坚韧的爱实际上是自私、盲目的,林徽因想摆脱这样的纠葛,把一切都忘掉!她奉劝徐志摩,要善待张幼仪,承诺会当他终身的朋友,希望他好好照顾家中老小,可徐志摩不听,他固执地要她的人,要她的爱!徐志摩或许以为他这样的固执会让林徽因感动吧,可惜,这样的他,已经让林徽因唯恐避之不及了。她与父亲林长民一起回国,没有把行程通知徐志摩。并且,林徽因回国不久,就和梁思成订了婚,开始她另一段情事……举案齐眉,琴瑟相合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性格内敛低调,才学过人。他喜欢绘画,担任《清华年报》美术编辑;外语很好,翻译了王尔德作品《挚友》,还与人合作翻译了一本威尔司的《世界史纲》。身为长子,他深受父亲梁启超言传身教的影响,为人正直,勤学上进。因林徽因的父亲当时是赫赫有名的立宪派名流,而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主力,他们都是中流砥柱、刚毅正直的政界贤能,也是博学的文人雅士,所以他们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也大同小异。最巧的是,梁思成和林徽因一样,虽然从小倍受父亲的关爱和栽培,但他和林徽因一样,也缺少母爱。初次见面,出现在林徽因面前的梁思成是个个子瘦小却白净秀气的谦谦君子,他稳重干练,让林徽因似曾相识。相同的家境、相似的性格,让他们找到了无尽的默契,彼此互相吸引,这样的感觉不是电光石火,而如细水长流般平静却恒久,轻淡却明透。内心渴望安定的林徽因更喜欢这后一种。一起看一本书、听一首曲,拉着手漫步街头,梁思成总是安静的,林徽因话也不多,大多时候,他们就那般默默地牵手,聆听着这世界的声音,共同感受这平淡时光里的心动与美好。他们看似一对恋人,却又发乎情,止于礼,恋情进展缓慢,彼此循着缘分的脚步渐行渐止。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成了他们爱情的催化剂,这是谁也不曾想到的。1923年5月7日“国耻日”,梁思成骑摩托和弟弟思永上街参加学生示威流行,摩托行到长安街时被汽车撞倒。梁思成伤及筋骨,落下残疾,左腿比右腿短了一小截,走路跛脚。林徽因丝毫没有在意,梁思成住院期间,她每天都在医院服侍,无微不至。时值初夏时节,梁思成汗流浃背,衣服贴在身上,行动不便,林徽因不辞辛苦,为他揩面擦身,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患难见真情,林徽因的付出让梁思成感激万分,两人的感情迅速增温,越发温馨甜美。车祸是坏事,可因此让两个人看到彼此的真诚,彼此更加坚定,坏事又成全了一件好事。而且,因为车祸,梁思成本来计划赴美留学的日期只得推迟一年,而林徽因正好中学毕业,也考取了半官费留学。1924年6月,在梁启超的精心安排下,梁思成与林徽因同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两人比翼双飞,一起远赴异国他乡,共同面对独立而艰辛的求学生涯,彼此照应,互相体恤,感情愈加深厚。有人说:“被爱是幸福的。”其实,真正的幸福,永远是互相爱。而幸福最基本的要素,是去爱,而不单单是被爱。徐志摩爱林徽因,无论这爱是不是因虚幻而构想出来的完美和向往,林徽因所感受到的,都是不顾一切的痴狂。而林徽因,她自问她不爱徐志摩,她无法从心底接受这个大他八九岁的男人当她的丈夫,她不敢如何面对他已残缺的婚史,面对不愿意接纳她的徐家父母,还有他的前妻张幼仪和他幼小的儿子,她明白,一时的激情无法保障永远的忠诚,所以,她勇敢地放弃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有时候,就像天上的云彩一样瞬息万变,但无论怎么变,只有两情相悦的开始,才更有机会获得白首偕老的终结。很多智慧的女子都懂得,真正的好男人,往往不是那种第一眼看起来就很闪亮的。务实的男人才可靠,同样,务实的女人才明智。那些外表亮丽、谈吐不凡的男人,虽有华而不实的浪漫,却难有同甘共苦的坚忍。而如梁思成一般沉稳踏实的男人,却常常能给予女人安定舒适的生活。只可惜,很少有女人像林徽因一样,取舍有道。如若林徽因选择了徐志摩,那或者就是另一个陆小曼,亦或者是另一个张幼仪,终究会是一场悲剧吧!爱情很容易让人陷入盲目与肤浅,两个人在一起痴痴相爱,很容易颠倒黑白——外面世界原本很重要的东西,在两个人的私密世界里反而轻如鸿毛;而在外人看来一点也不要紧的小事,在情人的眼里,却被夸张得重于泰山。爱情能美化丑陋,也能粉饰太平,它能化腐朽为神奇,也能化平庸为卓越,有时,这改变是真切的,而更多的时候,这粉饰是虚妄的。爱一个人,包括爱上他的缺陷。问题是,你是否知道,你愿不愿意承担他的缺陷,能不能容忍他的缺点。徐志摩离了婚,已经是个自由人了,看似无可挑剔了,他激情澎湃,他多情浪漫,他才华横溢,他痴情可嘉……正是这些优点,让他光芒四射,可是,林徽因想到的是,如果有朝一日,这些光环被生活的真实和琐碎抚平,她要面对的徐志摩,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对生活寄予了太多不切实际的梦想,浪漫多情到处处留情,不甘平凡度日,喜欢虚张声势?梁思成呢,因为车祸,成了轻度残废的人,其貌不扬,个性内敛,放在人堆里,实在不能像徐志摩一样光彩照人,可是,这样的缺陷却是看得见并比较环保的,不会产生更大后遗症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爱情的选择中,同样适用!林徽因选择了梁思成,成就了一段“梁上君子,林下美人”的佳话,也证明了懂得取舍之道的爱情才会圆满,始于权衡的婚姻才会更幸福。当徐志摩得到林徽因和梁思成相恋并一起留学的消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让他不由放声痛哭,他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追求的爱人,最终却与他擦肩而过,成了别人的恋人,他情何以堪?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这是徐志摩曾回复给梁启超的信,因梁启超致信劝他不要与张幼仪离婚。“唯一的灵魂之伴侣。”呵,这个“唯一”怕是让徐志摩用滥了,后来对陆小曼,徐志摩也是一口一个“唯一”,可见,像徐志摩般多情的男子所说出来的“唯一”是不可信的。面对失恋,徐志摩也并没有像他说的那样拿得起放得下,他饱受思念的折磨,茶饭不思,带着一颗不甘的心找到了林长民,迟疑地问起林徽因的行踪。林长民拉着他到书房看字画,徐志摩便看到了这样几句诗行:“长者有女年十八,游学欧洲高志行。君言新会梁氏子,已许为婚但为聘。”这是一位老诗人为恭贺林长民而留下的墨宝。徐志摩失魂落魄,他知道,他这一生,纵是再怎样对林徽因孜孜以求,再怎样朝思暮想,也是枉然!他受不了这样的失恋,他自谓付出了那么多——为她写了那么多那么多炙热的情书,为她违背道德良知,为她伤了父母的心,为她抛妻弃子,结果,她决然离开,连机会都不给他!嫉恨、失落让徐志摩无比沮丧,他用诗寄托他满腔愤懑:……仓皇的,仓皇的,我四顾观礼的来宾——为什么这满堂的鬼影与逼骨的阴森?我又转眼看那新郎——啊,上帝有灵光!——却原来,偎傍着我爱,是一架骷髅狰狞!呵,纵然高雅诗人徐志摩,失恋时,痛恨起情敌来也是这般尖酸!人家梁思成好端端一个人,徐诗人要骂人家是面目狰狞的骷髅,用心之毒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念在他失恋的份儿上,有点儿极端言行实属正常生理反应,也先原谅这位仁兄吧。郁闷了很久,徐志摩才从失恋的痛苦中微微解脱了些。可是,就当他努力把林徽因忘掉时,林徽因却再次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那天,是给大学生们做《艺术与人生》的演讲,徐志摩做了精心准备。可是,当他自信地拿出讲稿,准备开始一场妙趣横生的演讲时,一抬眼,正撞上林徽因黑亮犹如星辰的眸子,他死气沉沉的心顿时风生水起,他的声音变了调,颤抖得不像话,他神不守舍地糊弄完演讲。恍惚中,他都记不起演讲是怎么结束的,人们又是何时散了去,最终只留下他怅然若失地看着空荡荡的桌椅。是的,林徽因回来了。新人不弃,旧情不忘,得当地处理与徐志摩的感情,让他纵使失意也不会心生怨恨,心甘情愿做她一生一世的朋友,这是林徽因又一过人之处。做不了夫妻,做朋友也是好的。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因爱生恨是件可怕的事,轻者会让失恋者情性大变,自此消沉萎靡;重者会让失恋者愤世嫉俗,与你反目成仇,恨不得杀之而后快!无论轻重,都是让人烦恼的。何况,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若不及时化干戈为玉帛,这日后见了,将是多么尴尬的事?林徽因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她与梁思成回国的前几天,她就约徐志摩同去香山游玩。徐志摩以为有所转机,满怀期望而去。可是,林徽因待他有礼有节,一如既往地矜持内敛,那是一种委婉的拒绝,一种相敬如宾的姿态。她明确地告诉他,她与梁思成在一起很开心,她希望能得到他的祝福和友谊,也祝福他能早日找到自己的幸福。徐志摩彻底明白,这一生,他与林徽因,不再有情缘。爱情退守为友谊,不是谁都能做到。面对林徽因温婉的拒绝,徐志摩努力保持着绅士风度,可求而不得的痛苦时时折磨着他,也让林徽因付出的友情如履薄冰。然而,狂热的激情也终有变淡的一天,当林徽因终于让徐志摩知道,她们之间不会有结果,所有的一厢情愿只会是镜花水月时,徐志摩在颓丧的绝望中倏然止步,“忘掉一个女人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寻找另一个女人”。徐志摩蓦然抬头间,那个明艳动人的陆小曼,变成了拯救他于水火的女子……徐志摩把追求林徽因的狂热转向了有夫之妇陆小曼,这次,他劳有所获,并真的与陆小曼结为夫妻,开始了一段看似美好实则支离破碎的婚姻。而林徽因,理智的选择后,她拥有了踏实幸福的婚姻,成为徐志摩迷乱人生的旁观者。后来,徐志摩与陆小曼发生争执的时候,不知当徐志摩把满腹牢骚对林徽因诉说时,林徽因做何感想。有时候,梦想就是梦想,如果非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只能是自找苦吃。有的男人,或者,有的女人,他们注定只适合在爱情中扮演梦想者,如若牵手婚姻,还是选择那些脚踏实地的人吧。与徐志摩与陆小曼失败婚姻相反,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扶相携、琴瑟相合。他们一起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的爱情越发甜美,而后来两家多有变故,夫妻两人也能互相体恤,共度难关。先是梁思成的母亲因乳癌复发而离世,随后,林长民被刺杀,两边的家庭都需要林徽因和梁思成照顾,两人虽然分身乏术,仍然尽心尽力地照顾家中老小。更可贵的是梁思成,为了料理林长民的丧事,他不辞劳苦地奔波;而林徽因一边照顾婆婆,一边开导安慰丈夫,从无抱怨。真正的爱情是激人奋进的,而不是把时间浪漫在风花雪月上不思进取的。来自家庭的挫折并没有折损这对恋人的志向。1927年,林徽因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后,又进耶鲁大学戏剧专业学习了半年舞台美术设计,成为中国向西方学习舞台美术的第一位留学生。同年2月,梁思成获宾大建筑系学士学位,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建筑学硕士学位。1928年3月21日,情投意合的恋人终于结为伉俪。林徽因与梁思成心灵相通、惺惺相惜,即使在被生活劳累的时候,彼此间也充满了浓情蜜意。只是这浓情蕴藏在俗事中,不那般显露,如清泉涓涓流淌,让两个人的生活暗香拂动,充满情趣。比比记忆、互相考测、做些小情小调的游戏,两人如李清照、赵明诚再世般,享受着温馨甜美的二人世界。民国时期文人中流行着一句俏皮话:“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人家的好。”而梁思成则将其改成:“文章是老婆的好,老婆是自己的好。”由此可见梁思成对林徽因的宠溺。成功而幸福的婚姻成就了林徽因与梁思成不凡的事业。1928年8月,夫妻二人偕同回国,一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林徽因先后受福州师范学校和英华中学的邀请,作《建筑与文学》、《园林建筑艺术》的演讲,并为其叔叔林天民设计福州东街文艺剧场。第二年,她到东北大学讲授《雕饰史》和英语,在社会中声名渐起,崭露头角。随后,林徽因参加了由张学良出资发起的征集东北大学校徽图案大奖赛,她设计的“白山黑水”图案一举夺魁,拿下了比赛的最高奖金。夫妻两人举案齐眉,不仅共同致力于古建筑的考察研究,还共同从事建筑设计。两人多次深入晋、冀、鲁、豫、浙各省,实地调查勘测了数十处古代建筑,并合作发表了《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有关建筑的论文和调查报告……相扶相持的日子里,夫妻同心协力,使中国古代建筑研究成果走向世界,为中国建筑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两个人的才思都得到了最好程度的发展。婚姻幸福,事业有成,相比双双落魄的徐志摩和陆小曼,迥然不同的境况令人唏嘘。衡量一桩婚姻是否失败的标准之一,就是看夫妻两人是否可以志趣相投,在事业上齐头并进。这是林徽因的婚姻给我们的启示。徐志摩原本才华横溢,可与陆小曼折腾到最后,他成了生活的奴隶,再没有飞扬的灵思,爱情与婚姻最终让他心力交瘁,不堪重负,这样的婚姻无论对徐志摩还是陆小曼,都是失败的;而林徽因和梁思成却能比翼双飞,这样的爱情与婚姻才应是我们向往的。找一个值得爱的人,然后用心去爱,但别爱得深到弄丢了自己。想成功地塑造一桩婚姻、一个男人,先得像林徽因一样塑造成功的自我,做个热情、动静相宜、勇敢、坚韧、勤俭、贤良的女子,并在婚后自始至终保持、完善这样的自我,爱情就可以为你停下匆促的脚步,在你的婚姻里恒久流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许每个美丽女子都会邂逅诱惑,会面临情感的迷茫与选择。除了徐志摩和梁思成,林徽因有大批的爱慕者,其中,金岳霖执着深沉的爱,令人动容。金岳霖是中国一流的哲学家,他和徐志摩、梁思成一样,在各自的领域中独占鳌头。他191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美国、英国,又游学欧洲诸国,回国后主要执教于清华和北大,是一个才学满腹、见识非凡的人。金岳霖不只才高八斗,而且仪表堂堂,一米八的个头,风度翩翩,极富绅士风度。认识金岳霖,是因为徐志摩。金岳霖是徐志摩的朋友,当年徐志摩跟张幼仪离婚,金岳霖就是见证人之一。一天,徐志摩带金岳霖到林徽因和梁思成家,林徽因第一次和金岳霖见面。那时,林徽因和梁思成还没有结婚,正处于恋爱初期,徐志摩正狂热地追求着她,也就是说,林徽因还是自由的,她可以自由地选择以后相伴一生的男人。眼前的金岳霖,才情不输徐志摩和梁思成,长得比徐、梁好些,性情也似乎是徐、梁二人的中合,沉稳中不失浪漫、率性中不失诚挚,他分析问题总是入木三分,语言简练概括,散发着理性的光辉,他在人群中那般卓然,是所有女子梦寐以求的男子。对于徐志摩追求林徽因的事,金岳霖一针见血地说:“徐志摩满脑子林徽因,我觉得他不自量啊。林徽因梁思成早就认识,算得上两小无猜啊。两家又是世交,连政治上也算世交。两人父亲都是研究系的。徐志摩总是跟着要钻进去,钻也没用!徐志摩不知趣,我很可惜徐志摩这个朋友。”可是,旁观者清,金岳霖能这样客观冷静地看徐志摩的狂热,却无法清醒地处理自己的感情,留学欧美,见过诸多中外女子的他,还是不由自主地被林徽因迷住了。难得的是,他的爱那么宽博,那般神圣。他喜欢林徽因,却知道先来后到的道理,他不破坏林徽因与梁思成,而只是默默地陪伴着、关注着林徽因,做她生活上的良师益友。“爱她,只要看到她,知道她幸福就好。”当爱情升华为一种高尚的包容,那它就真成了世上最可贵的情感。“比较起来,林徽因思想活跃,主意多,但构思画图,梁思成是高手,他画线,不看尺度,一分一毫不差,林徽因没那本事。他们俩的结合,结合得好,这也是不容易的啊!”这是金岳霖评价林徽因与梁思成的话,客观而实在,丝毫没有嫉妒与狭隘。金岳霖对林徽因十分倾慕,尽力呵护,却又不肯横刀夺爱。对这样的谦谦君子,林徽因也十分钦佩敬爱,这样的情感很容易突破界限发展成挚爱。林徽因也曾心乱,但她把这种心乱坦诚地讲给梁思成听:“思成,我痛苦极了,我现在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梁思成听了,苦思一夜,比较了金岳霖与自己的优劣,同样坦诚地告诉林徽因,她是自由的,如果她选择金岳霖,他会祝福她们。这样的梁思成真是伟丈夫,他没有像一般的男人那样,听说自己的女人爱上另外的男人而勃然大怒,而是这样说,这样做。林徽因何其幸运,她同时遇上了两个把她的幸福放在首位的男人。当她原原本本地把一切告诉金岳霖时,金岳霖的回答更率直坦诚得令人诧异:“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爱人之间,最最难得的是信任,朋友之间,最最难得的是坦诚。从那以后,金岳霖与林徽因、梁思成毫无芥蒂地毗邻而居,金岳霖自始至终都理智地驾驭着自己的感情,默默关爱着林徽因而又不让她烦恼。情到深处无怨尤,这样的爱,让林徽因温暖一生。金岳霖为了林徽因而终身未娶,一直与林徽因和梁思成保持着让人无法理解的亲密关系。三个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两个男人更不曾为争风吃醋而有丝毫争执,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想要持久,唯一的法则,或许就是“包容”。幸福的婚姻生活本身是由不断的体恤与包容构建的。索取的同时有真心的付出,限制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所约束,要让两个独立的人真正整合并和谐地生活,就应该像林徽因一样坦诚,像梁思成一样宽容。有一句形容婚姻生活的话十分中肯:“温和的话语和一颗包容的心,能抹去所有的愤怒!”可惜,在生活中,有很多夫妇,他们对自己的婚姻深感失望,因为他们对婚姻生活和自己的爱人都期望得过高,自己又没有坚韧、宽容的态度和胸襟。他们用自己美好的想象来苛求婚姻,而现实的困难和烦恼总使他们感到有无法接受的落差,他们互相抱怨、互相伤害,却从来不肯好好反思自己的言行。结果,美丽的妻子变得不可理喻,潇洒的丈夫变得俗不可耐,当一切美好被他们亲手摧毁的时候,他们在眼泪中怨天尤人,却绝没想到,造成婚姻失败的,正是他们自己。假想,如果梁思成因为金岳霖的存在而猜疑、指责林徽因,那结果会怎样?林徽因绝不会再信任梁思成,有什么话也不会同他讲,或者,她真会离开梁思成和金岳霖走在一起。所以,从某个角度说,宽容诚挚的梁思成成就了林徽因圆满的爱情与婚姻,这也正说明,林徽因在择偶上慧眼独具。若换了徐志摩,怕又是另外一种情形了吧。彼此信任,坦诚相待,互相包容,认真生活,面对诱惑有自己的坚守,然后懂得随时与爱人沟通。有了这些,婚姻便不再高深莫测,它会变成最易操控也最让人开心的所在。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雪点洒在花前。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透过林徽因温婉醉人的诗行,让我们撷一路四月天里的明艳,收藏星光月华、花香鸟语,用心拥抱生活,感受幸福。

后记

海上繁花落,蓦然回首,已是百年风过。     多情余恨的陆小曼、人生圆满的林徽因、昙花一现的阮玲玉、将错就错的张爱玲……一众曾锦绣如花的女子嫣然走过,在爱与恨的浮生中尝尽人间苦乐,将如梦的浮生浸在辗转的情事中,深深浅浅地印在尘封的岁月里,印在我们的心里……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亦没有相同的两个女子,更没有相同的两段爱情或婚姻,最多,只是相似,或者是在相似中寻找一丝缘源,去求证握在手心里的情事,值不值得用心去呵护成永恒的风景。    永恒的,永远不是生命,不是离合爱恨,是封印在流光里的那一个梦想——追求真爱,拥有真爱。    每个女子,似乎都为这梦想而生,如花儿迎着阳光开放,怒放出生命最炽热的力量。    然后,是漫漫地等待。    梦想因等待而变得更加瑰丽,在那个有缘人到来之前,女人们已在心中把他构想了千万遍,以至于他早已成为梦想的一部分,欣欣然撩动着她尚不染纤尘的生命。    于是,每个女人,都那般激情洋溢地投入爱情,为梦想而献上深情的凝视、温柔的絮语、芬芳的香吻,那个人,也总在爱之初浓情如蜜,拥着她,说贴心的情话,让她误以为,爱情可以这样地久天长。    可是,陆小曼与徐志摩终是阴阳两隔,张爱玲对胡兰成心灰意冷,孟小冬与梅兰芳死生不复相见……善终的,似乎只有左右逢源的林徽因和生死相许的赵一荻。    爱情如此善变,如此易逝,而女人如花的生命,难以常开不败,情事春秋,又总占据着最美好的芳年,若仓促中错付柔情,将痛及一生。    只是,那样的年代,爱情也常是不能自主的事,时局动荡,残酷的现实逼迫出更多的生离死别,想要坚守一份爱,呵求一份安稳、幸福的婚姻,是一种奢望。     而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年代,爱情与婚姻可以完全由我们自己作主,借鉴她们的爱,完善自己的人生,做智慧、从容、幸福的女人,是这些民国女子隔着沧海桑田赠予我们的厚望。    爱过知情重。    可是,爱情那么多样多变,如何抓得住那最美最绚丽的一朵,把它放在婚姻里,经受琐碎生活的打磨仍然不会萎谢,日久恒新?    罗兰说过:“当你真爱一个人的时候,你就会忘记自己的苦乐得失,而只是关心对方的苦乐得失。”    这样高尚圣洁的爱,如天使遗失在这凡尘俗世里的珍宝,只有心地纯净的人才能拥有。    问题是,即使拥有了这样的爱或者付出了这样的爱,仍然会犯下爱的错,张爱玲爱得算彻底吧,低到尘埃仍然满心欢喜地开出花来,可张爱玲的爱就是错,不认错也是错。

编辑推荐

《海上繁花落:民国女子的爱与婚姻》编辑推荐:我们都该坚信,这世上有真爱,值得让人至死不渝;也有幸福的婚姻,值得让人终生守护。没有勇气爱的人是可怜复可恨的。有生之年,短暂如白驹过隙,青春更如转瞬即逝的烟花,需要极致的绽放,所以,如果你心中有爱,一定要说。她们,我们,原本没什么不同。海上繁花落,朵朵繁花,随波而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海上繁花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书的封面有一些破了 还行
  •   包装精美,个人非常喜欢。
  •   在实体书店看过,回来到网上买的,包装不错,书嘛,边角有一些皱着很正常,如果亲觉得书一点都不能有损毁的地方,估计实体书店都满足不了。感觉就是在实体书店看到过的,然后通过网购买回来,价钱是优惠不少。
  •   老题新作,从恋爱与婚姻的角度去解读民国女子的人生,对所有女人都有所启发,我看了之后,觉得很多地方十分受益,其中很多句子富含哲理,比如:一个男人爱一个女人,不是拥有时甜言蜜语,而是分手后仍然懂得疼惜;因爱而失去自我,爱情便不真实,不真实的爱又怎能长久?....细细读过,很多这样的句子,很值品味.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