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诗论

出版时间:2013-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肖瑞峰  

内容概要

《钱江学术文丛:刘禹锡诗论》从各个不同侧面考察中唐诗坛名家刘禹锡诗发展演变的轨迹,是国内第一部以宏通的视野和多元的视角对刘禹锡诗进行系统研究和综合考察的学术专著。《钱江学术文丛:刘禹锡诗论》纵横驰骤,抉隐发微,依次探讨了刘禹锡生活与创作道路的独特性,剖析了其抒情诗、咏史诗、讽刺诗及民歌体乐府诗的思想艺术特征,展现了诗人所处的特定时代给其诗打下的深刻烙印,并通过与同时代其他诗人诗作的比较,揭示了刘禹锡涛戛戛独造的艺术风貌,论证了刘禹锡作为“一代诗豪”的历史地位,缕述了他对中外诗坛的影响。

作者简介

肖瑞峰,1956年生,江苏南通人。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研究生院,1987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先后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浙江省特级专家。现任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学术兼职有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等。已出版《日本汉诗发展史》、《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别离主题研究》、《晚唐政治与文学》、《中国古典诗歌在东瀛的衍生与流变研究》等多种学术专著,并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发表专题研究论文100余篇。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论刘禹锡的诗歌创作道路 第一节 “饱霜孤竹声偏切,带火焦桐韵本悲”——刘禹锡前期诗作的基本倾向与特征 一、“声偏切”的表现形式 1.斥责政敌之激切 2.指陈时弊之剀切 3.关心民瘼之深切 4.剖白心迹之挚切 二、“韵本悲”的表现形式 1.乐道酒趣 2.希求出世 3.褒扬禅理 4.寄情山水 三、“声偏切”与“韵本悲”的对立统一 四、对立统一中的艺术追求 第二节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刘禹锡后期诗作的基本倾向与特征 一、创作转向的主客观原因:境遇日安与国事日危 二、创作转向的主要表现:静观时变与超然局外 三、创作转向后的矛盾心曲:欢快其外与悲苦其内 1.不甘老暮,力图振作 2.征管逐弦,诗酒风流 3.顾思前事,微言寄慨 四、诗风及诗境的嬗变:锋芒敛抑与气象老成 第二章论刘禹锡的抒情诗 第一节风力遒劲——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一 一、不畏“衰节”,唱出意气豪迈的“秋歌” 二、不惧“播迁”,唱出正气凛然的“壮歌” 三、不服“老迈”,唱出朝气蓬勃的“暮歌” 第二节风义高伟——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二 一、不改初衷,汲汲于未竟的革新事业 二、不忘旧侣,拳拳于当年的战斗情谊 三、不泯宿仇,耿耿于政敌的阴毒行径 第三节风神隽秀——刘禹锡抒情诗的特征之三 一、“境生于象外”——风神隽秀的奥秘所在 二、“境生于象外”的途径:移情人景与托物寄兴 1.移情人景 …… 第三章 论刘禹锡的咏史诗 第四章论刘禹锡的讽刺诗 第五章 论刘禹锡的民歌体乐府诗 第六章 论刘禹锡诗的时代烙印 第七章论刘禹锡诗的艺术风格 第八章论刘禹锡的诗歌理论 第九章 论刘禹锡诗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附录:刘禹锡诗选笺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不妨再从诗人对“甘露之变”的反映来考察他后期的创作倾向。这一震惊朝野的恶性事件,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留下了或清晰或晦暗的投影,如杜牧的《昔事文皇帝三十二韵》、《李甘诗》,李商隐的《有感》、《重有感》,白居易《咏史》、《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等等。刘禹锡自也不可能在作品中完全回避这一事件。一般认为,他的《有感》一诗即是为悼念“甘露之变”中遇难的朝官王涯、贾悚等人而作,但诗句之隐晦、措语之轻淡,却不类其惯常作派: 死且不自觉,其余安可论? 昨宵凤池客,今日雀罗门。 骑吏尘未息,铭旌风已翻。 平生红粉爱,唯解哭黄昏。 王、贾都是因“城门失火”而被殃及的“池鱼”。起句“死且不自觉”,意谓王、贾等人对杀身之祸毫无预感,依稀有惜其无辜之意,却不敢为其鸣冤叫屈。“骑吏”二句写宦官统帅的禁军在京城中纵横隳突,以致出殡的灵幡随处可见。这似乎是谴责,但若非深究细察,其意难明。“平生”二句写王、贾宠妾泣于黄昏时分,若含怜悯,但如果想到他在讽刺武元衡之死的《代靖安佳人怨二首》其一中有“适来行哭里门外,昨夜华堂歌舞人”的类似描写,其感情指向若何,亦难辨别。诗人对“甘露之变”的态度本来是并不暖昧的,但形之于诗,却变得暖昧莫明。应当说,这正是诗人“任世变桑田”的超然态度使然,尽管他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超然局外。相形之下,时年二十四岁的李商隐的同题之作,倒是显得旗帜鲜明: 丹陛犹敷奏,彤庭炊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兵徒剧背城。 苍黄五色棒,掩遏一阳生。 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 素心虽未易,此举太无名。 谁瞑衔冤目,宁吞欲绝声。 近闻开寿宴,不废用成英。 ——《有感二首》其二 不仅将诛杀无辜的宦官指斥为“凶徒”,而且在余波未平之际重提“清君侧”这一令人闻声色变的话题,显示出初生牛犊的虎虎生气。何焯《义门读书记》认为:“唐人论甘露事,当以此诗为最,笔力亦全。”确实如此。而李商隐的奋不顾身、仗义直言,恰好衬出刘禹锡的暖昧其词、明哲保身。

编辑推荐

《刘禹锡诗论》钱江学术文丛之一种。刘禹锡诗歌题材丰富,多体善备,含蓄蕴藉,而又骨力豪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历史考辩、文艺思潮、个人经历以及艺术风格等等多角度地梳理了刘禹锡的诗歌艺术及时代特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刘禹锡诗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