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尼古拉斯·汉弗里 页数:93 字数:283000 译者:梁永安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看见红色》是依据作者在哈佛大学的演讲整理而成。每人都似乎知道“意识”是什么,但又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对意识的确切解释。作者不对理论加以评论,而是追随一系列著名的学术争论,讲述从微生物到人类的感觉/知觉进化机制,极大的激发了读者对意识研究的好奇。作者从“看见红色”这个看似简单的感官现象入手,解释了意识在哪方面对人类攸关重大。
作者简介
尼古拉斯·汉弗里任教于伦敦政经学院,是著名的理论心理学家,凭其对人类智力和意识的进化的研究而闻名。著有丁he Inner Eye,A History of the Mind,Leaps of Faith.The Mind Made Flesh等。
书籍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致谢
章节摘录
1775年,苏格兰哲学的主将里德(Thomas Reid)写信给著名法官卡姆斯爵士(Lord Kames):“我很乐意知道阁下对以下问题持有何种看法:假若我的脑子失去了它原有的结构,而几百年后,有人竟然能把它复原为一智力生命(intelligent being),那么,这智力生命还是原来的我吗?又如果,我的大脑竟被塑造成两三个智力生命,它们全都是我吗,换言之,它们是同一个智力生命吗?2003年,我收到一封电子邮件,来信者是个美国西部乡村乐手:“嗨,我叫乔•金恩(Joe King),今年20岁,身体严重伤残。我33英寸高,40磅重,身上有47根断骨,接受过6次外科手术。我最近常常担心,当我死后,这副破碎的躯体会不会是我唯一剩下的东西。我的问题是,你相信意识可以在大脑死亡后继续存在吗?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吗?”我们不知道卡姆斯爵士怎样回答里德,而我也暂时不打算告诉各位,我是怎样回答乔的问题。然而,即便在没有答案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仍然揭露出意识在人类生活中所扮演的重大角色。每个人都极在乎自己的存续(survival),而这种存续很大程度是由意识的连续性来界定。所以,意识是攸关重大的。在我看来,它比任何其他事情对我们更攸关重大。本书的目的正是要设法解释,意识在哪方面攸关重大。1989年,英国心理学家萨瑟兰(Stuart Sutherland)在其《心理学词典》(Dictionary of Psychology)里语带挖苦地给意识下了个古怪的定义:“意识是一个引人入迷但难以捉摸的现象,我们几乎不可能细细说明它是什么,其作用何在,以及为何演化出来。迄今没有任何有关意识的论著是值得一读的。”这个定义的生命力顽强得让人惊讶。上网瞧一下(2005年3月的Google),各位会发现,有48个网页以赞成的态度引用了萨瑟兰的定义。这个定义显然是刻意无所说明的。然而,我却可以看出,它之所以会令人喜欢,可能是出于三个彼此相关的理由,而这三个理由都跟意识关系到人类自尊有关。首先,这个定义直接呼应了人们在形而上层面的自重感。意识也许是个谜,但起码它是一个我们的谜。所以,如果意识是那么的特别乃至于超尘绝俗,那拥有意识的我们便也会是非常特别和超尘绝俗。其次,这定义让人们享受到一种拥有秘密知识的满足感。要向别人描绘意识的性质也许是困难的,但要观察意识是如何在我们自己身体里运作却一点都不难。所以,就算我们说不上来意识是什么,但起码我们私底下深知意识为何物。再次,这定义给科学探索设定了界限。虽然我们都很喜欢用科学方法解释物理世界的运作,却不愿意科学解释清楚人类心灵的运作,起码是不乐于看到它解释清楚意识的运作。我们害怕意识经过解释后会变得一文不值。所以,当上述那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宣称,迄今没有任何有关意识的论著值得一读时,我们都大大松了一口气,知道起码在目前,意识的地位是安全的。各位说不定在暗地里支持上述三种态度的其中一种。起码我本人就是如此:虽然从事了“意识研究”三十年,但我还是对意识抗拒得了科学解释、没有成为普通生物学之流感到有点高兴。我因此相信,即便我们最终能对意识作出科学解释,那这解释起码会跟其他科学式解释不一样。“一个引人入迷但难以捉摸的现象”,这话说得对极了!但我们之所以觉得意识引人入迷,会不会正是因为它难以捉摸?我们有想要意识不是这样吗?哲学家内格尔(Thomas Nagel)说过:“在我看来,某些让人大感困惑的问题(例如自由的问题、知识的问题、生命意义的问题等),其本身所包含的启发性要远大于迄今被人提出过的任何解答。”在“意识研究”这么缺乏共识和理解的领域,我们理应会预期碰到许多惊奇,预期问题的答案也许会从一些完全始料不及的角落,甚至我们的正后方蹦出来。所以,会不会,“难以捉摸”这特色正是解答意识何以攸关重大的关键?在述说一个悬疑故事的第四页便揭晓答案未必是个明智之举,但我不妨在这里先透露些端倪,以刺激一下各位的味蕾。依我之见,萨瑟兰那个应困惑而生的定义,事实上比他自己所想的还要正中鹄的。如果我的推理无误,那可以最后笑的人应该会是萨瑟兰自己。让我们回头看看他所下的定义。萨瑟兰说,我们不可能细细说明意识是什么。然而,他自己也许已经暗示出意识的两个核心特征:“引人入迷”和“难以捉摸”。他又主张,我们不可能说明得了意识的作用何在。但事实上,他已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实例,显示出意识发挥得最好的是什么作用:引诱我们去定义它,直面它的神秘,想办法把它弄清楚。萨瑟兰也认为我们不可能说明意识为何会演化出来。不过,这等于是说,意识是经过一段历史发展过程的,而这又意味着,意识也许是因为对人类生活具有重大影响才会被演化出来。最后,他又指出,迄今没有任何有关意识的论著值得一读。然而,他有所不知的是,他自己也许已写出了颇值一读的东西,也就是他对意识所下的定义。这四个也许都是非常有挑逗性的。不过目前我将把它们暂且搁下。还有另一些俗事是我想首先处理的。那就是把那三个大问题(“意识是什么?”“它的作用何在?”“它为何会演化出来?”)好好理出一个秩序,提出一个彻底回答它们的崭新路径。我们显然没理由事先假定这些问题是不可能回答的。但我基本上同意萨瑟兰所说的,有关这些问题,迄今为止出现过许多不佳的答案和不值一读的论著。所以,我打算非常小心地去为它们打造(更精确地说是“重新打造”)地基。我的目标是发展出一个理论家能够着手的意识概念,好让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哪些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哪些问题仍然十分棘手。我得事先声明,这个重塑基本议题的工程将会花去本书的大部分篇幅,而有关意识的价值何在的问题会留在最后才讨论。但各位倒是不用担心,这并不接下来的讨论会相当枯燥乏味。这书是以我2004年春天在哈佛大学所作的客座演讲作为底本Nicholas Humphrey,“Seeing Red:A Study in Consciousness”(Mind/Brain/Behavior Initiative Distinguished Lecture Series,Harvard University,Cambridge,Mass,19-21 April 2004)。在第一讲的一开始,我在一片屏幕上投影了一片红光,然后告诉听众,接下来的三小时,我会分析当他们望着红色屏幕时,心灵会出现何种变化。这种途径听起来格局很小。事实上,当哈佛校方预先得知我计划采取的演讲方式时,曾回信建议我不妨把格局“弄大一点”。不过,一如我所希望说明的,“看见红色”虽然看似小事一桩,却是理解意识的一个绝佳范例,可以以小见大。对于本书何以会采取现今的风格,我想要略加说明。我希望让读者有一种近乎亲身聆听演讲的感受。遗憾的是,我无法让各位一面看着一片红色荧幕,一面听我进行论证。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可以营造出一种现场演讲的氛围。所以,我使用的是一种闲话家常的说话口气。另外,我也不理会流行的编辑规则,随心所欲地使用大写字母、粗体字和不规则的标点符号。这大概是一种向18世纪文法风格的倒退,却不见得是坏事。
编辑推荐
《看见红色》编辑推荐:很少科学家是如此有原创性、激发性和一贯性,文笔又如此优雅……《看见红色》是汉弗里独辟蹊径思考方式的绝佳导论……与其说内容是有关意识,不如说是有关我们可以怎样思考意识。在这方面,能胜过汉弗里的向导寥寥无几。内容清晰明了,读来让人愉快,包含许多锐利的见解……犹如一趟知识的大探险……论成就,极少当代探讨意识的作品可以及得上该书一半。
名人推荐
这部书是著名评论家、学者、小说家斯坦纳的回忆录。在这一系列优雅而富于思想的散文中,他追溯了自己智慧的增长和对文化与学习热情的高涨等重要事件。更为重要的是,斯坦纳把这些事件当作对文学研究的性质、高等教育、语言和音乐进行沉思的机遇。同时,还思考了反犹主义的起源与犹太教的生存。这是一部具有挑衅性和深刻性的著作,是对公共和大学文化的建议。——托马斯•L.库克西这是一本回忆录,一个知识分子的回忆录,一本将其个人私隐暴露于公众面前的回忆录。他可能不喜欢,甚至没有故意讨人喜欢。作为传记作家的斯坦纳,可能并非特别惹人喜爱,但可能正是这样,他的魅力是不可阻挡的。——《洛杉矶时报•星期日书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