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美国去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向  页数:252  字数:19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移民过程是人类历史的合理构成    2007年的春天,大学发榜了。    亲朋好友相聚,经常重复下述对话。问:闺女上哪所大学呀?答:她个人决定去哈佛,我主张她上麻省理工,不过她妈倾向普林斯顿,三选一,真难。最终的结局是,我们以同学挚友般的美式风格,尊重了女儿的选择。    2006年圣诞前夕,女儿高中期间最后一个隆冬,我们收获了史上最贵重的一份圣诞礼物,那就是从女儿书房传来的,因被麻省理工学院提前录取而发出的惊叫声。记得那天中午12点,离网上发榜还有三分钟,闺女决定把自己反锁在屋内。她的理由是:在接下来的几十秒里,只会发生梦想成真或期望落空两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冲击,都将一瞬间砸向头顶,她决意独自承担一切。    结果好事如愿。    在接下来的常规大学申请中,基于已经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承诺,女儿继续大胆地冲刺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在这个繁忙的大学申请季节里,我们没有花费太多额外精力,播种三回,“连中三元”。    2011年春天,临近哈佛大学毕业季,女儿的最新决定是,暂时放弃美国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的成绩——177分(180满分)这样一个千里挑一的高分,不惜中断连续完成法学院学业的金色梦想,决意投身华尔街的一流投资银行,先实现财富梦想。    这就是美国。21世纪的精英学子们知道,只有追求职业甚于追求学业,方能立足于激烈竞争的现实社会生态中。下一代从他们自己的视角,重新掂量学位与职位的分量,挑战上一辈的学位越高越优秀的传统观念。我们最终决定,还是尊重她的选择,哈佛闺女已经长大。    多年前,就有不少熟悉我们家庭故事的世交,包括出版界的朋友,一直怂恿我们整理一册《哈佛女孩》或者《哈佛家长》之类的指南用书,与其他家庭分享育儿经验。我们仨轻重自知,婉谢再三,免得贻笑大方。    2009年起,我开始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高层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的讲座教授。课余时,我与学员们闲聊,发现话题基本与课业无关,主要围绕着出国移民和子女教育这类问题在深入探讨。难道是我的授课内容出现了问题,以致出现交流隔阂?又或许是我旅美学者的履历和年近半百的年岁,让同学们另有所问?相处久了,我知道学员们有着更深层的想法。    有位同学说,他遇到过几次同样的经历。往往约好了与国际商业领袖洽谈商务,结果发现,在一小时的会谈中,真正涉及合同细节的时间不到20%。对方关注的是历史、文化与哲学。自己只顾得上倾听、理解和消化,却无以对答。新钱拥有人与旧钱拥有人之间,横隔了深壑。    有位同学说,自己的公司已经度过了公开上市辅导期。董事会的许多成员,开始更多地考虑善后问题:如何面对可能的公众追问,即第一桶金的合法来源;如何解决个人的资金流向,即资产爆发增长与长期持有的矛盾。创业原罪和守业难题,真是一胎双生。    有位同学说,我的事业日趋成熟,主观上极不愿意改变已有的生活,放弃既得利益,有所异动。但是,最见不得子女们的学习环境和日趋严峻的生存压力,他们其实比父母还难,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岁月,消耗在现代“八股”的考分主义竞争中。为孩子择校海外的需求,一天天紧迫。    诸如此类,世上真的是有那么多成功者的烦恼?或者,这种移民倾向正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本能和社会属性,我的电脑屏幕上显示着300万年来人类基因从非洲东部,漂泊移民至全球各地的模拟轨迹,其中蕴涵了惊人的密码。    一次偶然的机会,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得知我正在用功,试图依据国内精英的困惑与个人旅美的经历,梳理出一部中国精英人士可持续生存发展的实用建议小册子时,他们热心地将吴晓波先生的杰作《跌荡一百年》送我参考。这部近代百年财经史让我体会到,看来真的出现了读书人所处竹林不同,思路却不约而同的现象。吴晓波先生努力发掘的那个曾经辉煌,而今“下落不明”的政商阶层,正是我赖以预警的史实依据之一:富不过三代。三代之外,多在海外。    由此看来,出国移民和子女教育事由,已经走出家庭,上升到了社会关注的理性高度。一位著名的社会学家这样认识最近热议的海外移民问题:当下发生的向海外移民的浪潮是中国历史上第三大移民潮,此前的两次分别是1644年前后和19世纪中后期的移民潮。2010年6月10日,《环球》杂志与新浪网联合进行调查,截至6月11日19时,7000余名受调查者中有移民意向的高达88.2%。汇丰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月收入在1.2万元以上或流动资产在50万元以上的中国内地富裕人群中,60%在未来10年有移民计划,移民目的国或地区前四位为: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加拿大。而且还有调查表明,在最近短短一年的时间里,移民的动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移民第一位的动机是子女的教育,而在2010年,移民的第一位的动机已经变成了安全。    过去一段时间,我在主业以外,认真筹划完成一部涉及两类人士的移民路径实用指南。两类人士即富裕的中产阶级和接班的第二代,同时也将自身经历的20年海外生活融入书中,将详尽的表格程序和生活经历合二为一,作为后来人借鉴参考的第一手资料。值得指出的是,在这本书里,被媒体广泛渲染的亿万富翁的海外生活,不是讨论的主题,这些权贵富豪的生活,对于中产阶层而言,没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从普通百姓出发,我理解智者的总结: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过人的才华,所以我从来不敢有什么奢望,能够拥有自由下的安定,足矣。但是现在看来,就连这么卑微的期待,都已经很难实现了。我又何尝不知,出去不仅不等于是到了天堂,更是有很多困扰。2007年访美期间,我接触过一些留美学生,他们都是国内名校出身,都是精英,但他们无论事业上多么优秀,无论经济上多么富足,我觉得他们其实并不怎么幸福。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有祖国,话是这么说,但实际上问题并非如此简单,祖国不仅包含自由这一元素,更包含着认同的元素、关怀的元素。缺乏后面两个元素,纵使自由且富足又能如何?仍旧无法逃脱边缘化的命运,仍旧无法逃脱孤独和寂寞的命运,仍旧无法建立强大的自信和自尊。    祖国不是站在你背后,不是那个可以傲视全球的物质意义上的祖国:祖国是在心中,是那个能够让人感动、让人温暖的精神意义上的祖国、文化意义上的祖国。出去的最大危机,就是告别故土的同时,也失落了心中的祖国。生你养你的土地离你已远,而在你脚下展开的新的土地再怎么如诗如画,也是别人的土地。无论你怎么努力融入,你也不可能跟他们完全一样,也很难完全融入那片土地。    翻阅学院派的《中国移民史》让我感受到,如何补修现代海外漂流的中国血魂,恐怕已是学术研究的历史选择。作为体验过了移民美国的万般不易、又愿与开始着手远游的后来者们分享经历与往事的笔者,我预祝这个特殊人群,事先反思应触及灵魂,继而行动该动如脱兔,从而一路顺风。    感谢蓝狮子财经出版中心的出版人吴晓波先生和编辑卓巧丽女士,他们的诚挚邀请和万般鼓动,尤其是围绕在他们周围的财经读者,正是我愿意分享本书内容的特定人群。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张广义主任和戴明朝博士的热心联络和关注,也是本书写作得以启动的动因之一。当然,如果不是我的太太和女儿愿意放下手头工作,重温和回顾我们一道走来的点点滴滴,我也是无力再次串联起书中所记载的记忆碎片和程序细节的。我的父母作为本书草稿的第一读者,努力在老花镜下逐字细读,使我再次体会了本书渴望表达的主题:人生和文明代代传承的不易以及其中的深刻含义。

内容概要

移民潮暗流汹涌,移民作为一种新兴的长远投资策略,已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人士
认同。但是你是否苦恼于不知如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移民途径?是否苦恼于各类繁琐的移民手续?是否苦恼于该如何面对移民后全新的生活?又是否苦恼于如何使子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本书作者20世纪90年代初即移民美国,有20余年海外生活经验,并成功培养了一位哈佛女儿。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己切身经历眼光独到地叙述了美国移民、留学技巧与二代培养方略,详述了新移民在美国生活、工作、投资的境况与应对策略,图文并茂,实用生动,是移民美国的必备读物。

作者简介

方向,旅美学者。20世纪90年代初移民美国,目前从事生物医学和科学文化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业投资,同时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EMBA教授,并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哈佛女儿,对投资移民、技术移民、子女留学等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及独到见解。

书籍目录

自序 移民过程是人类历史的合理构成
第一章 当代华人移民美国状况
引子:数字胜于口舌
来自2010年美国官方的统计数据
美国签证分两大类:移民签证与非移民签证
从感受美国到移民美国:合理的过程
体验移民乐园里的购物天堂
第二章 非移民签证的基本程序
DS160非移民签证申请表必须在线填写提交
正确填写DS160非移民签证申请表: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汉语辅导
签证面谈时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性文件材料
第三章 投资移民:中产家庭的再次选择
赴美投资移民并不那么难
三十年后立足河东:国人真的很有钱
只争朝夕快行动:目前美国投资移民的机遇
美国投资移民法案的基本要素
申请投资移民的基本程序与表格资料
投资移民I526申请表的形式与内容
恭喜填写I485申请表:开始拥有绿卡
出入境记录I94表格:小卡片大作用
美国投资移民相关知识归纳
美国投资移民项目介绍
第四章 这就是美国:移民美国的切身经历和感悟分享
承认移民倾向,移民改变人生
出国改变人生曾经是我们的生存寄托
延伸阅读穷学生爆炒律师鱿鱼:办移民身份可以做成一桩私活
办妥移民身份意味着工作和生活开始美国化
新移民更要小心处世,把握做人做事原则
往事如烟,并非无稽之谈
第五章 留学打造移民:成功家庭的二代过程
自费留学:双赢机制下的新世纪移民模式
重点中学设置出国班应对留学潮
二代工程,视角眼光宜久远
新移民家庭要坚定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
小学开始,新移民面临文化危机
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教育
延伸阅读纽约市唯一择优录取的公立初中
寄宿制高中,中国留学生考取一流美国大学的跳板
延伸阅读纽约市排名第一的史蒂文森高中
做一套完善的大学申请材料:准备迈入大学
从实际出发,选择一个有回报的专业
第六章 移民初期的生活安排与创业拓展
社会福利与居民责任的身份证:社会安全号码的办理
做明明白白的纳税人是新移民的第一课
购房和租房:日常生活中最大宗的买卖
医疗保险与就医保健
老爸老妈的新移民生活
三餐不用愁,就怕吃多了
购车太容易,科技也会绑架你
后记 曼哈顿法则,“狼狗式”生存

章节摘录

新移民家庭要坚定地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很多新移民小夫妻努力说服自己,工作太忙,收入太少,孩子送回国内,暂请家人领养,等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再接回美国,直接进入校园生活。这种安排的得失,是值得商榷的。在我供职近10年的纽约西奈山医学中心,经常张贴着精神与神经科招募志愿者参与心理与精神分析研究的广告,这家美国最好的临床科室第一句话便是:欢迎母语不是英语的志愿者,但须6岁以前移民美国。这绝对不是种族歧视,而是出于科学实验的积累,6岁以前来到英语世界的移民,未来成长过程中,其语言和文化不会显示出与英语作为母语的本地孩子的显著性差异。我们来到美国的新居,女儿感到很新鲜,因为她还根本无法区别辞家去国的异样。我们租用的小屋,位于房东的后院,唯一的好处,就是开门见绿的草坪,那是上海老家没有的场面。休整一周后,我们告诉女儿,应该上幼儿园去了,那里有小朋友一起玩,这正中女儿的心思,一个人在草坪中玩了一周,够了,也够孤独的。纽约的幼儿园,全部是收费经营。或者也可以在上学的前一个学期,申请小学的学前班。但那个免费的课程只有半天,只有具备全职家长或者专职保姆的家庭才能承受。核算一下时间成本和直接支出,总的花费可能比全日制幼儿园还贵,这个课程,基本上是为了培养那些在家散漫惯了的孩子,为他们预习上学的规矩。家长们基本上也是冲着那些声誉排名较好的学校,提前抢占名额去的。女儿养育史上,需要面临的第一次重大决定,就是放弃她的母语。事实上,女儿开口说话很迟,这倒不打紧,我相信,这表明孩子的逻辑能力发育,可能超前了形象思维的发育,4岁的女儿用上海口音与我们交流不久,现在又要去适应另一种称为“国语”的汉语发音。这种放弃,对于一位上海父亲,还有另外一种痛苦,生活中少了一种文化上的亲近感。上海“嗲妹妹”是一种地方品牌,娶进门后的上海太太,基本不会再以“嗲妹妹”的模样展现在丈夫面前,这是历史规律,我早有心理准备。如今女儿一旦放弃了说“上海闲话”的能力,就意味着本男性今生再也无缘上海“嗲妹妹”了,但这时需要体现男人的牺牲精神。街坊上最适合我们家庭的日托班,恐怕就是名为“纽约至善中文学校”的一家老牌幼稚园了。这是一家由台湾移民开设在一栋独立别墅里的幼儿园,每月收费485美元,含午餐,下午6点以前必须接走孩子,否则每小时加收5美元误时费。这对我们确是一项考验,5美元的额外潜在风险,意味着5加仑牛奶,是全家一个月的牛奶消耗量。但我看重的是,幼稚园的老板,或称校长,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先生,他曾任台湾某师范学院的校长,儒雅的传统国学教养,有一丝令人景仰,也或许可以影响办学的风气。尽管事实上,第一次预约见面,我们就对他的女助理心存不满,她的势利眼神明摆在一张半老的徐娘脸上:哼,大陆客!你们承担得起学费吗?这里还从未接收过大陆新移民的孩子呐。但我们别无选择。这就是20年前的一幅炎凉世态,政治和经济的差异,在海峡两岸华人中的生活中,表现得还是相当直白。女儿乖巧、白皙,确是上海“嗲妹妹”的胚子。刚满18个月,就上了幼儿园,不哭不闹,成了几位自己还像小妹妹一般的歌舞老师的小宝贝,所以从她们那里学得身手,好歌好舞艺,也算是经历过排场的。小娃娃的这几招,一下就在纽约至善中文学校的学生中脱颖而出,夏天毕业的时候,已经成为毕业班领舞的小主角,盛典开始了,大家一起为孩子的成长欢呼。孩子生来就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润滑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移民之间,几个月相处下来,成见也就淡了。寄宿制高中,中国留学生,考取一流美国大学的跳板在过去的10年中,已经有不少来自中国大陆的初中与高中学生,只身赴美;或者在家长的陪伴下,通过各类途径,在美国的各等中学里,开始了更为早期的留美学习生涯,被称为小留学生。这些早期小留学生面临的问题是,由于对美国的教育体制认识不清,在普通中学走读,小小年纪同时面临了签证、法务、住房、交通和一日三餐等成人事物,既花费了不少钱,又在生活细节处理中,花费了本该用于学业的时间,以至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出国留学是一项兼具人才培育和投资理财一举两得的项目。痛下决心,让孩子少小离家的目的,一定是希望他们进入名校,大展宏图。美国教育的私立制度,确实保证了我们中国籍的孩子,具有进入名校的可能性,但这需要好好合计。比如说,作为一个私立的董事会管理下的教育机构,学费和赞助是其经济来源的主要部分,像哈佛大学这样的众多一流大学,鼓励校友和社会人士捐赠,并在录取新生时,为校友家庭和社会巨额捐赠家庭的孩子网开一面,早就是一个公开的秘密。100万美元的捐赠额,可以换来一个进入名校学习的机会,但不能保证换取该名校的毕业证书,这样也是一种良性互动的制度设计。许多著名的常春藤大学,与特定的高中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就是因为这些高中可以提供学业优良、家庭背景和资助雄厚的学生资源。所以,在美国,进入一个声名良好的高中,就是踏入一流大学的前奏。富人集聚处的丰厚地产税养活了一所著名的高中,而著名高中的毕业生从一流大学毕业后,收入回报丰厚,再次养活了母校,无论高中还是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一代一代培育了后人。所以,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一部分富裕家庭应该不仅将眼光放在国内一流高中的“出国班”中,更应将视线聚焦美国富裕地区的高中,尤其是寄宿制中学,理由如下所列。第一,人民币升值使得支持小留学生的财务状况成为可能。对于一个每年有能力支付10万元人民币,决定让孩子放弃全国教学大纲,不再参加全国大学统一考试的家庭而言,支付2万~3万美元,也就是12万~18万元人民币,在一个真正的美式英语环境中,严格训练孩子的SAT或者ACT习题速度和精确性,其中的成功几率,基本是可以计算出的。第二,寄宿制中学的严格管理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家长的后顾之忧。对于美国孩子梦魇般可怕的寄宿学校,限制的是所谓人性自由,换取的是人性的自律。学校统一划一的军队式生活学习纪律,其实未必比国内的学校管理还严格,但是规范的住宿、餐饮和学习、生活,尤其是对外籍孩子的学籍护理,家长真的可以通过网络交流来“遥控”你的宝贝了。第三,将进一所好高中作为考入著名大学的依托,投资回报概率很高。高中十一年级开始,不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大学来寄宿高中作招生宣传,孩子在老师的配合下,不仅可以完成优质的申请材料,而且可以与心仪的大学提早接洽,这些额外的优势,都是在北京、上海等“出国班”中无法获得的资源,也是国内学生最后不得不花大价钱,聘请中介机构从头来过的申请入学程序。而著名大学毕业的就职机会与工资回报,下文会集中介绍。只争朝夕快行动:目前美国投资移民的机遇    美国移民局有关投资移民EB-5报告书中指出:1991—2000年,由于各种原因,投资移民没有获得预期的广受欢迎,每年1万个名额都有剩余。从1996年起,美国企业加强了吸引外国投资力度,移民局对申请投资移民的企业聘用美国籍员工的人数要求也稍加放松,此后投资移民申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漏洞随之而来。移民局放松了不少条件以吸引更多投资者,如调整投资的方式、计算聘用工人的方式等,投资者开始透过美国现有的投资基金申请投资移民,在美国境内借款申请投资移民,从而减少真正投资的数额等。移民局发现,申请门槛稍微宽松后,就有投资移民申请者将资本投入基金,结果在美国的新创企业,所聘员工是原来即存在的员工,根本没有达到以投资移民创造就业机会的目的。不过这些陈年把戏,现在已经无法复制。东方经济复苏后事过境迁,真正的投资移民规模,开始向上攀升。    1998年8月31日,移民局依据四个投资移民判例,向审理投资移民的分局及移民律师协会,通报了有关投资移民的新规则及定义,主要包括:一,投资资金不能以“信托”方式处理,因为移民局认为信托不具创业的特性;二,移民局禁止投资移民在取得居留权后,把投资资本转手给企业的原始持有人;三,移民局不认为初步投资后,随后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达到投资全额是合适的投资方法;四,投资者应明确说明投资款的来源细节。    上述四个投资移民判例分别是Soffci、Izuumi、Ho及Hsiung四人的投资案,可以视作经验教训的案例。这样,移民局对资金的来源、数额、贷款及分期和投资的回收有了不同的解释及规定,但是并没有完全阻绝以部分投资方式,投资以其他保证回收或财务安排,进行投资移民。因此,聘用专家为申请人依据投资地点与项目作个案处理,随机应变,这是值得推荐的方法,可以作为自己阅读法律文本和参考书籍的互相印证。    美国仿效加拿大,设置投资移民,源于加拿大投资移民法案,它确实带来了资金和经营人才。美国的投资移民设计,也是以吸引中国香港的资金和商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希望1997年中国香港的回归,会将有关的转移资金流到美国,据此而设置一条移民和投资的通道。不料投资移民演变至今20余年,结果却是中国内地的投资移民数量最大。投资移民提供给外籍投资者美国的居留权,提供现有或新设企业的经商机会,以此交换移民申请人的资本以及实际经营投资,条件不算苛刻。    投资移民是资金直接投入与企业实际经营的综合行为。但是移民局允许投资者能证明在投资的企业投入相当的时间,也可以算作符合条件,这样就避免了所谓蹲“移民监”的个人流动性问题,比如投资者海外旅行的时间,因为投资人的旅行与企业发展往往有很大的关联性,很难以投资不作为来界定。美国投资移民与加拿大投资移民不同之处在于,美国企业投资人不能投入资金后,完全不管所投项目。但是目前的特区项目还是考虑了非经营管理人才投资美国的现实问题,不必在企业管理上亲力亲为。投资者不需要有任何经营的经验或教育背景,唯一的条件就是要有足够的资金。此外申请的必要文件,包括申请书、个人的财务资料、经商计划、投资地区说明及其他的辅助证明。对于现有特区移民投资计划,一般已将统一的标准格式文件备妥,申请过程的复杂性大大降低。综合比较下来,目前投资移民的成功比率大约有五成。    合格的投资者,先获得两年的“有条件”永久居民的临时绿卡,权益与美国永久居民完全相似,“有条件”永久居民在美国的移民绿卡中不是特例,并非有意刁难申请者。只是在两年到期之前,要更换正式绿卡,其程序与通过合法婚姻程序的配偶移民类同。通过与美国公民建立合法婚姻关系的移民类别,也要求度过两年的“有条件”永久居民的临时绿卡阶段,届时,移民官员亲自考核婚姻真假。由于家庭生活没有投资经营这样书面化的证据,临时出现矛盾的状况经常发生,著名的电影《绿卡》,就是这类题材的艺术化反映。两年大限将至,为了更换为正式的永久居民身份,投资者要证明投资情况与当初在申请投资移民时类似,例如聘用的10个美国员工正常得到工资,投资项目仍旧属实,移民局就会按规矩允许申请人更换为正常的绿卡。    与加拿大投资移民的另一项比较不同的区别是,美国投资移民的申请人,应该以美国为主要居住地点,例如以该常住地址开设了个人的银行账户,办理了驾照,交纳了个人地方及联邦所得税,无论购买还是租赁,你要证明有自己的常住地址。投资人每年都应该在美国至少居住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以免移民局怀疑投资者“结构性地放弃美国的居住权”,即美国绿卡。由于种种原因,投资移民申请人一定要在美国以外滞留一年以上的话,最好向移民局申请“回美证(Re-entry Permit)”,这样可以比较安心地在外逗留。    在职业移民的种类中,有两个类别是和在美国投资设立公司并进行经营有直接的联系,就是企业家投资移民(职业移民第五优先,EB-5)和跨国公司经理主管移民(职业移民第一优先C类,EB-1C)。外国人如果想通过在美国投资的方式得到绿卡,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和条件选择其一。但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移民程序,千万不可混淆。    2011年年初,美国《侨报》报道了美国投资移民近两年越来越受到各国移民青睐的现状。据公民与移民服务局2010年第四季度发布的统计,在2010年财年中,来自中国大陆的投资移民申请居全世界之最,占全年发放的EB-5签证总数的41%,共计772人。    据公民与移民服务局的统计,2010年投资移民签证获得者的前五位来源地分别是中国大陆(772人,占41%)、韩国(295人,占16%)、英国(135人,占7%)、中国台湾(94人,占5%),以及印度(62人,占3%),其他国家和地区总共获得527份签证,占总数的28%。公民与移民服务局全年发放的EB-5签证为1885件,而在2005年,这一数字仅为744件。这些有限的数字,也同时意味着目前的竞争较少,成功概率较高。    公民与移民服务局表示,目前90%左右的投资移民都是以参与区域中心(Regional Centers)开发的方式来进行投资。这主要是区域中心相对于个体企业经营来说更稳定,在计算所创造的就业方面也更有优势。    过去两年里,由于美国经济不景气,全美各地涌现出许多以吸引投资移民为融资手段的区域开发项目,纽约市的布鲁克林海军船坞改造项目,是这些项目中最受青睐、最成功的几个项目之一。通常在这些被公民与移民服务局定义为“区域中心”的开发项目中,大部分是来自各国的有财力的移民人士,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项目中的申请人构成有时也会影响移民官员的判断,影响成功率。目前全美总共有120个被公民与移民服务局批准的“区域中心”。投资移民的批准率逐年上升,公民与移民服务局为此加大了这方面的移民官员的人力投入。    在2005年,投资移民最后一步I-829申请(临时绿卡转正式绿卡申请,即投资移民去除条件式申请)的批准率仅为62%,2006年至2010年,I-829申请的批准率分别为64%、69%、70%、86%和83%,逐年提高。2010年,新递交的I-829申请有768份,I-526申请(投资移民申请)已达1955份,创历史新高,不过相比其他移民申请,总数还是偏低,机会与挑战并存。目前投资移民每一步的申请处理时间平均为5个月左右,相当有序平稳。

后记

曼哈顿法则,“狼狗式”生存    将衣食住行谈完以后,最后,我还想提示读者一项最主要的新移民生存法则——不要懦弱,因为这里还是一个保留了丛林法则的生态社会。    日前,有位老友半夜来电咨询:怎么办?    原因是,他那位刚在美国大学毕业,好不容易在纽约上州(Upstate New York)找到一份工作,才安顿下来三个月的宝贝女儿,突然接到老板指令,要她立即转到曼哈顿的分支机构上班。    我说,你的宝贝正处在三岔路口,她或许又是一头乖乖喂狼的羊,或者借机突变,成为曼哈顿岛上虎口夺食的狼。    纽约曼哈顿,其性格就是一条疯狂掀浪的经济巨鳄,外表则是一座形似狼脚印的天然岛屿。曼哈顿真的有狼,这是2006年3月的一篇新闻报道。    一名晨练者在绿荫茂密的中央公园,发现了一条郊狼。警方接到报警后,动用大批警力,甚至动用了直升机,最后在公园某个角落里捕获了这条茶色郊狼。工作人员称其“哈尔”,大约1岁,小狼身手敏捷,“逃亡”过程中曾跳入水中,躲到桥下,还曾到冰面溜冰,翻越2.4米高的栅栏。警方最后不得不发射麻醉弹,将其逮住。    害怕人类却又仿效人类,喜爱“探险”,正是野狼的特色。动物学家研究发现,中秋月明之夜,它们结集在旷野,仰天长叹,直到东方既白,月色稀薄,方才散去。这种宗教般的虔诚,比自诩传承中秋文化的人类,有过之而无不及。    哈尔并非第一条来到中央公园的郊狼。几年前,也曾有一只郊狼溜到中央公园来“观光”。与溜进曼哈顿的哈尔一样,郊狼进城不是轻松的旅游,一路历经坎坷。这种年幼的郊狼心理上还不成熟,喜欢尽情耍闹,对于草地感到很新奇,想探个究竟,结果却得到一个更大的教训。    近年来,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越来越多的小郊狼。纽约郊区野狼数量剧增始于20世纪70年代。1997年,曾一度发现15只郊狼。当时人们并没有在意这一现象,直至居民不断报告,家养宠物和家禽常常无端消失,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发现原来都是郊狼惹的祸。有关专家对于郊狼“移居”郊区发表见解:郊狼长期接触人类,慢慢会丧失对人类的恐惧感。    这些冒险精神的特征和正视教训l的精神,正是新一代留学生移民必须向郊狼学习的关键部分。比如,在老板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时,你实在没有必要在第一时间无条件答应。作为一名正式雇员,无论是外国雇员还是实习员工,你还是具备一定的谈判优势和法定权利。    你不必害怕老板。老板属于人类,特别是经济市场原则下的老板,具有天生的弱点。假定老友女儿的老板,是一个正经的老板,他在这个时候突然安排你接手新的项目,表明在他那边发生了意外的变故,而你恰好是他目前员工中,最有可能协助他低成本解决危机的首选方案。此刻你只当听话的乖乖女,无条件去新址上班,正中老板下怀,而你将面临利益损失,获益的机会瞬息即逝,不符合双赢原则。    你有几项考虑:第一,老板一时难以找到工作能力和工资支出相匹配的员工立即顶替该项工作,所以找到你;第二,你目前的工作内容和报酬,只能适应目前的生活环境与安置,否则就有新的费用出现,损害了你的利益;第三,雇佣合同上面确定了你的工作地点和合法权利与义务。这样合情合理的分析以后,你就有了时间与空间,重新厘清与老板协商的条件。    这种狼性的苏醒,属于天性。但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而复还的过程,极具历史感。    有学者专门研究所谓的20世纪60年代生人,即专指80年代大学毕业,90年代崭露头角,在文化性格、学术追求和社会生活中,构建出与父兄长辈很不相同风格的一代。他们受传统思想束缚最少,收入最多,拥有汽车、购买住房最多,正在成为市场经济中最为活跃、最具有实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中间阶层。其实,他们业已进入开始总结、提炼自己与上下两代不同的个性,塑造和显示自己的特质的生命阶段。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60年代生的人作为第一批直接从高中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应届生,与最早入学的1977级、1978级大学生同处一个校园,往往自惭形秽。他们中最小的,也在工厂或者农村锻炼过,富有社会阅历。学长中最大的,则是“老三届”高中生,饱经“文化大革命”创伤。学兄学姐在大学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技能特长,已具备师长辈的水准。事实上,其中有不少,就是被我的几位同窗唤作叔、舅、姨、姑的长辈。    在前辈眼中,我们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刚摆脱洗脑运动的心理折磨和一穷二白的生理磨难,就赶上在合适的年龄,开始大学生活;刚开始重建社会体制,提倡现代化发展,我们上学免交所有费用,还享受零用钱和回家路费等补助,一旦毕业,人人都安排一份体面的工作,享受国家事业单位干部待遇。    所以,我24岁,就幸运地开始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像我这样一路顺利走来的教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听话。我们年龄老大不小,思维相当天真,没有一丁点儿社会经验,整个就是保育院流水线上出品的最完美的设计杰作。    出国以前,我们对美国的了解完全是书生式的,别人如何讲,我们就如何信。那时,真正可供选择的用于了解当今真实美国的资料并不多。在我的书架上,有一套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五角丛书”,这套书共有几百册,每册仅售5角钱。它是西式快餐还未流行时,完全按照快餐式阅读方式直接进入我们生活的精神快餐,又便宜又丰盛。现在我们吃饱了,开始意识到,质量是快餐的最大软肋,营养失衡,我们开始戏称它为垃圾食品,但对于无知的食客,它口感极好,最易满足馋嘴的饥不择食者。这个时候,《这就是美国》出现了,我就是哪个被吃坏了肚子的“馋嘴猫”。    1987年5月,《这就是美国》首版印数35.6万册,印数代表了一部作品的影响力,但这个巨额数字也只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当时拥有这样辉煌成绩的作家有上百位,所以也不以为奇。比照现在的作家,作品首发3000册是常规,如果可以达到《这就是美国》的零头,即6000册,那就会被媒体捧成畅销一族了。作为这本9万字畅销书的读者,我与作者素昧平生,无意与他凭白纠结,自己在此新评旧书,只为反思20年前的那段历史。    首先我得感谢的作者徐先生,他是“文化大革命”后最早赴美的大陆留学生之一。他无疑是我们敬仰的先驱性楷模。《这就是美国》总体上给我描述了一个多彩多姿的美式人间天堂,不知作者是否也被自己的热情所迷惑,或者早已开始对旧作有所遗憾,后悔草率作出结论,但是当年,该书协助我满怀憧憬地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否则,如果我们过早地接触到美国的真实生活状态,登机前很有可能再现我的童年噩梦——发生在上海火车站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高潮时期,生离死别的“杯具”一幕;或者,我就干脆临阵脱逃出虹桥机场,打道回府了。《这就是美国》这本书共有52个小节,基本上没有让我产生恐惧、警觉,或者需要自卫反击的条件反射。就算略有涉及,对一名白手起家的留学生移民,也如隔靴搔痒不值一提。    《这就是美国》一书比较有劝告性的篇章内容,如下所列:    《人人爱听的假话》    《师生恋的障碍》    《赌客招揽术》    《在迷幻药的阴影下》    《银行信用卡陷阱》    《洋记官僚主义》    《美国居,大不易》    《汽车甘苦经》    而让人信心饱满的篇章,如下所列:    《雅皮——美国之梦的新一代》    《大学生经济独立非难事》    《工商界里博士多》    《抽奖游戏与黄金梦》    《五花八门的彩票中奖游戏》    《结婚要二人,离婚靠一人》    《疯狂的娱乐》    《不欺暗室的公德心》    《邻里守望相助监督岗》    《残疾人也能过正常的生活》    《铁丝网里的“天堂”》    《教会——社会的大家庭》    《天堂里的乞丐》    《免费周游美国》    《谁赚的钱最多》    《菜场优惠价》    该书的其他文字,大抵赞赏有余,批评有限。这样一本直面当今美国世俗生活的书籍,对于一个书生气十足、涉世未深的赴美预备生而言,诱惑可想而知。    现在,我被运到了纽约,成了一头真正的“迷途羔羊”。    纽约的自然生态确实良好,否则,郊狼就不会出现。在这片生物竞争的天地里,饱受片面舆论误导的留学生,如果类似上述篇章阅读太多,则中毒也深,再不能及时醒悟自赎自救的话,几乎就会成为被送来垫底喂食的迷路羔羊。这种深刻体验在留学生深入其境之前是来不及认识的,只有在时间中慢慢自学,蜕化以至敏锐。    生态学家迈克尔·波伦讲过一种科学依据:如今在美洲仅存1万头狼,而狗作为狼的表亲,却有5000万只。从保存生物种群的生态意义上讲,狗比自己那野性未灭的同类狼要成功得多,原因之一,就是狗在与人为伍的1万年进化历史中,它们掌握了人类的需要和欲望、人类的情感和价值观念,狗将所有这些融入它的基因,成为它们聪明的生存繁衍策略的重要部分。现在,喂狼喂狗的羊,肯定是没人愿意充当了,但是人生原则到底选择狼,还是选择狗,这是个问题。    有一位早期的留学生,牢牢体验把握了“狼狗式”纽约生存法则,如今成了成功人士,他就是第一位参与《西贡小姐》演出的华裔主演,《西贡小姐》是20世纪最后10年风靡纽约市曼哈顿百老汇的一出音乐歌舞剧,华裔演员王洛勇则是该剧的男主角。洛勇出生于洛阳,确实神勇无比。从送报纸、送外卖、扛杂活、带孩子和刷房子,到开始进入演艺圈做形体教练、无声配角、临时救场龙套和小戏主角,历经了9年美国式磨砺。1995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的当晚,王洛勇正式亮相百老汇《西贡小姐》大舞台,开创了连续几年、主演上千次皮条客的演艺巨星生涯。    那时,我们的巨星在皇后区的可洛娜街坊相对稳定地定居下来。一栋红砖尖顶的独立洋居(Townhouse)成为洛勇转战百老汇的后方基地。步行几个街道,就是他每日搭乘的地铁7号线。他必须保证在《西贡小姐》开演之前,完成当天的所有热身——开喉、化妆、着装。如果当天有人请假,注定就会遇上临时的替补演员,导演肯定安排额外的走场配合。临时要找个好替补,确实很难,而洛勇又是个特认真的主演,所以当天的阵前操练,就有可能延续到大幕拉开之前,真是一刻也不得闲。王洛勇深刻理解面前的临时替补与大腕巨星配戏时的复杂情绪,他当初也是如此,熬过9年等待。何况,就是刚刚搭乘的地铁7号沿线,还有许许多多连百老汇替补机会还没有轮上的各类艺人,正在面对几个最多几十个的过路的乘客,极力展示才华,也是向百老汇展示潜力,最起码要挣回当天的饭钱。    地铁7号线是一条将新移民送往梦想的交通干线,一头连着曼哈顿中城,一头延伸到了华人集聚的法拉盛街坊。搭乘这条地铁的华裔居民相对多些,但是,绝大多数的乘客,还是来自南美洲的“西班牙语裔”、东欧东正教地区的移民,或南亚印度洋地区移民。途经74大街、42大道和时代广场转乘点时,上下班客流成百上千,也是各类艺人展示特技的黄金舞台。下午5点,地铁深处的表演开场了。黑人男生四重唱,击掌就是伴奏,和声就是共鸣,渴了就呷口清咖,原创歌声就像咖啡一样苦涩悠长;俄罗斯裔的手风琴与银勺杂耍,居然可以组成一台戏,打击节奏与手风琴旋律在幽默诙谐中自成一体:南美的排箫声中,秃鹰被呼来唤去,伦巴舞谢幕的时候,方才发现,“女舞伴”原来又是一尊道具。    这些百老汇的替补们,基本上是幸运的。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条款规定,个人拥有公共表达自由。所以,只要你的“粉丝”还没有拥挤到对交通客流造成恶性影响,当值的警察上班前也没有跟老婆或女友、上司和税务官怄气,他基本上也是一边履行公务,一边偷着乐,不会踢场子。这些智慧的艺人们,将个人意志的表达与日常生计融合,演化成一种生活方式,赢得路人的尊重。于是,提供自由创作与思想表达的基础有了,就到了挑战艺术的骄傲和艺术家清高的时刻。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来自中国国内直辖市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带头走下来了。他每日定点定时开始小提琴独奏,只当是借来一尺空间,完成操练房里的日常功课。但他的功底与激情,开始感染每天在此等候的“粉丝”,音乐是会传染的,琴盒中的捐款也日日丰厚,当他的琴弦下流淌出中国名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或者《春节序曲》时,我相信,此刻的他动情了,眼角泪光闪现。几年后,他在纽约市购置了两处房产,告别了从皇后区通向百老汇路上的预演,我也失去了下班路上的音乐享受。    现在,轮到我们的百老汇巨星疲倦了。每年365天,地铁往返。每天下午出发,深夜归巢。每场两小时重复几千遍标准化的台词、歌曲、舞蹈。我们或许可以赞赏他的坚韧,但无法体会艺术家生命中创造力的危机感。百老汇舞台确实风光和荣耀,但每日被地铁艺术的活力所感染,洛勇的艺术创新细胞被深深刺激了。王洛勇向往故土,他决定离开,告别《西贡小姐》的舞台,激荡另一片红尘,开始《智取威虎山》。    七八年前,我最后一次拜访王氏旧居。那天,王老太太独自在家,她像往常一样,一边为来客制作中原面食,一边与来客唠叨家常。我转交了他儿子托付的一缕黑发,这是老太太的越洋嘱托。老太太的“艺术”已经上升到宗教的层面,相信黑发具备超越自然的信仰功能,足以让儿子与母亲沟通信息。明天是个黄道吉日,老太太会独自展现她的“艺术”。

编辑推荐

《到美国去:投资移民与二代培育实用指南》编辑推荐:走,到美国去!移民、留学、下一代成长,你需要精算每一个赴美细节!走出国门不算成功,幸福生活才是真成功!本书告诉你的,不仅是移民前的,更是移民后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到美国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5条)

 
 

  •   《到美国去:投资移民与二代培育实用指南》内容简介:移民潮暗流汹涌,移民作为一种新兴的长远投资策略,已获得越来越多的社会精英人士认同。但是你是否苦恼于不知如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移民途径?是否苦恼于各类繁琐的移民手续?是否苦恼于该如何面对移民后全新的生活?又是否苦恼于如何使子女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到美国去:投资移民与二代培育实用指南》作者20世纪90年代初即移民美国,有20余年海外生活经验,并成功培养了一位哈佛女儿。在本书中,作者以自己切身经历眼光独到地叙述了美国移民、留学技巧与二代培养方略,详述了新移民在美国生活、工作、投资的境况与应对策略,图文并茂,实用生动,是移民美国的必备读物。
  •   我现在还是“贫贱不能移”的社会族类一个。不过买它是为了将来移民所用。
  •   这本书写的很贴切 像是朋友唠家常 顺带把美国的基本情况给介绍了一下 书中还有大量的申请表格 英语好的朋友应该会觉得不错!
  •   在美国时看的这本书, 虽然我在洛杉矶,但是感受很真实。
  •   这本书也不错,很实用,值得购买
  •   更多的解释细节,当然还有就是永恒的励志故事
  •   刚拿到,大致阅览。便爱不释手!读完后在评价啊
  •   这本书写的很全面,值得一读~
  •   会有其它的收获!
  •   送别人的 感觉还不错
  •   内容还凑合吧就说是,凑合
  •   看完之后了解到了这方面很多的只是,推荐啊
  •   本书暂未读。朋友欲移民,准备送给朋友的礼物。
  •   很值得看看,不管是不是要移民,起码了解一下没坏处.
  •   确实挺实用的,但有些具体程序可可多一些实例,这样读者会觉得通俗易懂
  •   这类书比较少,所以这本肯定要买,了解一下市场行情~
  •   书中有不少中英文表格及PPT形式的表格填写方法介绍。
  •   随手翻了翻,还不错。
  •   指导性尚可,提供一般性建议
  •   内容一般,想写成散文又不像,想作为指南又不具有实用性。
  •   如果做为辅助读物还是可以一看,内容写得不够引人入胜。
  •   一般吧 不觉的有多好 感觉很空的书
  •   太多表格了
  •   不实用,里面各种复印的表格特别多。
  •   表格之类的东东占了内容的一半左右。实际内容篇幅不多,又蹭稿费之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