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知儒学

出版时间:2012-3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杜維明  页数:25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二○○八年秋,杜维明教授从哈佛大学来到杭州,与浙江大学精英学子对话“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创新”。《体知儒学:儒家当代价值的九次对话》收入了九次对话记录,内容涵盖文化中国、儒家三期、新轴心文明、启蒙反思、文明对话、全球伦理、印度启示等前沿性论域。“体知”作为儒家的一种独特的认知途径贯穿全书,隐含杜维明先生对当代中国青年的殷切期盼。

作者简介

杜维明,1940年生于昆明,1968年相继获得哈佛大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并于1981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授与讲座教授长达29年。杜维明教授也曾先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现为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哲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杜教授长期致力于儒家哲学思想及精神性的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构建与推广“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等,倡导各轴心文明及非轴心文明之间互为学习、互为参照。经过几十年的不懈论证,他认为:儒家思想同样具有普世价值;东方的创造性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多元文化的内涵。他的代表作有humanityand Self-Cultivation、The Global Significance of Concrete_Humanity、Confucian Thought、《现代精神与儒家传统》、《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杜维明文集》五卷等。

书籍目录

对话一 文化中国 对话二 儒家传统 对话三 家国天下 对话四 《大学》何为(上) 对话五 《大学》何为(下) 对话六 《论语》初探(上) 对话七 《论语》初探(下) 对话八 《孟子》浅尝 对话九 《孟子》心学管窥 附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我在昆明出生,在台湾读书,大学毕业后到了美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想:糟糕了,我永远没办法回到大陆,永远不知道中国学人在做什么了。在海外了解大陆,或是出自官方的论调,或是源于偷渡到香港的难民。当时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多集中于香港,在与难民的交谈中寻求素材。譬如傅高义,他写了一本很好也很有影响的书,专门讨论广州的地方政府,其内容就是他与一个难民的谈话,呈现后者的政治经验。其实这样做学术困难很大,正因为如此,我觉得我非回来不可。 1978年,我参加了美国科学院组织的海洋学代表团,第一次访问大陆,并在北京做了一场名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将马克斯•韦伯的观点介绍给“文革”以后进大学的“老三届”。 1980年,我接受了美国第一届中美学术交流计划的邀请,在北京师范大学生活了若干月。在此期间,我和77、78、79三届同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文革”以后的这三届都是极有才华的人,现在这些人在各个地方都是中坚,多半是领导。他们做好事,大家享福;他们做坏事,任何人都没办法对付他们——因为他们曾在最糟糕的环境中生存过,尔后又经历了最好的环境。他们中间有没有做坏事的呢?有,但大部分还是代表了我们的希望。

编辑推荐

《体知儒学:儒家当代价值的九次对话》编辑推荐:思考并非心、脑所独有,还有身体。“体知”(Emhodied Knowing),以身体之,用我们的身体来感知,是一种将外在世界内化的功夫,是一种整合身、心、灵、神的体验之知。是一场超越经、政、社、文的沟通之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体知儒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3条)

 
 

  •   在评论杜维明教授的《体知儒学》之前,我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正在读的谷园先生的《人生四书》,绝对是五四以来最牛B的四书解读本,也可以说是最成体系的大众儒学读物。这本书里也有两处引用了杜先生对四书的分析,包括说中国人强调听德,所以孔子讲六十而耳顺。等等吧,总之,很精彩。
    言顺正传。杜维明教授是当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这本书是他跟浙大一群牛B孩子们之间的对话,很浅近。
    不行,来事了。转发一个杜教授的百科内容吧,算是支持了!
    杜维明,男,1940年生于中国昆明,祖籍广东南海。中国当代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当代研究和传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学会名誉院士(代表中国)。杜维明15岁起便研习儒家文化,曾师从唐君毅、徐复观;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并曾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3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2010年起,任哈佛大学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着重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是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领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等。[1]杜维明年谱简编(胡治洪 郑文龙编)

    1940年 庚辰,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祖籍广东省南海县西樵乡。

    1945年 随家迁上海。入小学。

    1949年 随家迁台湾。入台北女师附小。

    1951年 台北女师附小毕业。秋,进入台北建国中学念初中。初次接触王阳明诗文。

    1954年 赴菲律宾参加“世界童子军大会”。夏,初中毕业。秋,继续在建国中学念高中。在周文杰老师指导下始读《四书》。

    1955年 暑假期间旁听牟宗三先生讲授“中国哲学”课。初识徐复观先生。

    1956年 5月,《四书》课毕。8月,在台北市郊淡水竹林初见唐君毅先生,时已读唐的《心物与人生》等著作。

    1957年 夏,建国中学高中毕业。秋,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台中东海大学外文系。

    1958年 转入中文系随徐复观先生攻读儒学。

    1959年 从鲁实先先生学习“文字学”、“历代文选”。

    1960年 从孙克宽先生学习“杜诗”。从梁容若先生学习“中国文学”,并由梁指导完成学位论文。

    1961年 夏,东海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10月,服兵役。

    1962年 8月,在嘉义退伍。9月,获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资助,赴哈佛大学留学。

    1963年 获哈佛大学东亚研究硕士学位。

    1964年 从帕森斯(Talcott Parsons)选修“宗教社会学”。从艾律克森(Erik H*Erikson)选修“深度心理学”。

    1965年 为准备博士口试研读“欧洲及美国现代思想史”、“西方哲学”和“中国思想史”。

    1966年 修完研究院课程并通过博士口试。6月,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向槟“明代思想会议”上初晤冈田武彦,会见唐君毅先生。7月,访荷兰莱顿大学。游历奥地利维也纳。在丹麦哥本哈根凭吊克尔凯郭尔墓。返台湾任东海大学人文学讲师,讲授“文化认同与社会变迁”。撰写博士论文。

    1967年 游历香港、日本京都、韩国汉城等地。在香港从牟宗三、徐复观先生凡六周。在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会见唐君毅。在汉城拜访韩国大儒李相殷,参观奎童阁藏书。秋,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兼职讲师。

    1968年 获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联合博士学位。升任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助理教授。9月,参加奥地利维也纳第十四届国际哲学大会。

    1969年 夏,参加美国夏威夷第五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在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暑期班听唐君毅先生讲授宋明儒学五周。在夏威夷东西中心会见日本哲人西谷启治。

    1970年 夏,旅居意大利、葡萄牙。在意大利柯木湖会见唐君毅先生。又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会见唐。在普林斯顿大学与劳思光共同主持“现代中国思想研讨会”和“海外华人文化认同研讨会”,酝酿“保卫钓鱼岛”运动。秋,西谷启治在天普(Temple)大学讲学,居费城;两度前往参加研讨会,并邀西谷到普林斯顿小住。经西谷介绍结识日本禅师佐佐木承周。12月,参加印度马德拉斯世界哲学会议。

    1971年 转任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参加科罗拉多州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亚洲思想研讨会”。4月,参加中国留学生在华盛顿举行的“保卫钓鱼岛”示威。在香港新亚书院会见唐君毅。冬,赴澳洲开会。

    1972年 6月,参加夏威夷“比较研究王阳明暨纪念王阳明诞辰五百周年”学术讨论会。6月下旬,访游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冬,在华盛顿国会图书馆读明儒薛瑄《读书录》及刘宗周著作。

    1973年 升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游历希腊德尔菲。8月,赴艾思本人文研究中心开会。9月,赴瑞士苏黎世参加世界象征学会举办的思想研讨会。

    1974年 到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主持亚洲学会筹备会。

    1975年 到香港、台北、日本东京等地。

    1977年 升任柏克莱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

    1978年 随美国海洋学代表团首次回中国大陆,为期一个月;在北京师范大学作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的学术报告。

    1980年 参加中美学术交流委员会,到北京师范大学进修。

    1981年 转任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中国历史及哲学教授,哈佛儒学研讨会主持人。春,获北京大学汤一介教授赠熊十力《尊闻录》原版书一册。3月,到芝加哥参加宗教哲学演讲会。参加韩国“退溪学会会议”和台北“汉学会议”。

    1982年 到夏威夷东西中心出席“国际朱子学会议”并宣读论文。受新加坡政府聘任,帮助完善学校儒家伦理课程,共事者有余英时、许倬云、唐德刚等。应瑞士苏黎世大学哲学部邀请,前往参加“国际禅学讨论会”,并参加“苏黎世交谈”(Zurich Discourse)演讲会。

    1983年 1月,赴德国法兰克福巴洪堡(Bad Homburg)参加“轴心时代的起源及分化”(The Origins of the Axial Age and Its Diversity)国际会议。2月,赴以色列参加由希伯来大学杜鲁门研究中心及东亚研究系举办的“儒家——一个传统的动力”国际会议,以纪念陆彬(V*Rubin)教授,年底,在“康桥新语”聚会中阐释“儒家三期发展说”。

    1984年 任哈佛大学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迄于1987年。受聘为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海外董事,迄于1992年。

    1985年 作为美国富布赖特基金资助访问学者,在北京大学讲授儒家哲学。同时担任中国文化书院导师。到
  •   杜维明先生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其对儒家的研究是非常深刻的,儒学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我们都应该关注,非常好的一本书
  •   杜维明的书让人开窍,觉得他是一位真正的学贯中西的学者,而且还是把中华儒学推向全球的积极大有为者。中华大陆的人们真的需要好好休知儒学了!
  •   喜欢杜维明,认为他对儒学在世界的传播,尤其在美国的传播贡献良多。很喜欢他的讲座。
  •   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儒学应该如何实现其现代转化?儒学在中国当代还有没有价值,能否深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该书对儒学的真谛有新的解读,其思路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   看完第一章,些微感受到杜维明先生广大的视野与中国情怀。绝对是好书
  •   很好的一本书,特别是对于儒家的经典有一定基础的人,更易于理解和加深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   问答式的讲课,从不同的角度对儒家思想做了剖析。
  •   通过别人推荐知道杜维明其人,最近国学比较热,也想了解一下各家学者的见解。
  •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非常好的了解。。。非常的客观!
  •   很好看,杜教授是一位思想家
  •   刚拿到书,粗略的看了看,很有学术品味,杜先生的谈话都从学术最前沿的问题出发,表达了深切的关怀意识,很有启发,值得购买!
  •   其实读论语,并不需要正襟危坐高谈阔论的,好好体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   很值得一看的好书。观点独到通俗
  •   看完了,觉得还不错,就是感觉有点贵哦
  •   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巨大的宝藏,一个巨大的宝藏,
  •   书还没怎么看,不过质量真的不错、、、
  •   摄影书有些破损了,将就着看吧~
  •   给同事买的,看过之后还是挺满意的
  •   一流的思想家,
  •   不适合国学了解比较深的人看
  •   杜先生是儒学哲学思想家
  •   对话形式本身为杜维明所注重,但是感觉对话双方级别不够对等,因此相对还是偏重于杜的告白。里面有很多梗概性的东西,如果能够展开会更好。如果买了亚马逊的书,然后就能够以更加优惠的价格购买kindle版就好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