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冯学勤 页数:20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论尼采晚期美学思想中的反形而上学维度》希望能够有所突破的地方有三个:第一,指出尼采从早期“审美形而上学”的宣扬者转向晚期“抛弃一切形而上学”的呼吁者的进步性意义。第二,凸显谱系学方法对“身体转向”或“身体美学”的开拓性,发现尼采晚期思想最具前瞻性的部分。第三,提出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即是否正是因为谱系学的异质性,使尼采将权力意志学说从本体论位置上撤离下来,并最终放弃了“权力意志”一书的写作计划?这三点分别构成了这本书的三章内容。
作者简介
冯学勤,文学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现为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美学、文化研究及动画艺术研究,现致力于身体美学理论及其与当代动漫文化之关联的探索。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节 形而上学
第二节 审美形而上学
第一章 审美形而上学
第一节 悲剧的诞生:尼采形而上学的诞生
第二节 悲剧的死亡与重生:两种形而上学的斗争
第三节 酒神内核的裂缝:两种形而上学的纠缠
第四节 形而上学的留与弃
第二章 谱系学方法
第一节 “以身体为引线”
第二节 以形而上学为批判对象
第三节 谱系学的幅员
第四节 美学谱系学
第三章 权力意志:撤离本体论位置
第一节 本体论立场上的“权力意志”
第二节 “权力意志”本体论的衰变
结语
附录Ⅰ 系谱学与身体美学:尼采、福柯、德勒兹
附录Ⅱ 以身体为准绳——论尼采晚期美育思想的身体转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艺术使思想家心情沉重——形而上学的需求多么强烈,自然最后要告别这种需求是多么艰难,这从下列事实中不难看出:自由思想家在放弃所有形而上学之后,杰出的艺术效果也容易在他身上导致沉默已久的形而上学断弦再度鸣响,参与合奏。比如,在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某一乐章时,他觉得自己似乎腾空而起,漂浮在星辰的大教堂里,心里荡漾着永生之梦。似乎点点繁星都在他身边闪烁,大地则在渐渐下沉。——他一旦对这状态有所意识,也许心里就会感到深深的刺痛,长吁短叹,渴望有人替自己找回丢失的情人,无论她现在是名叫形而上学还是唤作宗教。在这种时刻,他的理智性就得接受考验了。”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宣扬了人类寻求自由的伟大斗争意志,其中最具有宗教色彩的部分就是以“欢乐颂”为主题的第四乐章,该乐章包含了对前三个乐章的回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高潮和升华。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三个乐章以如歌的柔板(56拍/分钟)、较低沉的降8大调形式出现,其主题包含了静观的沉思情绪。从第三乐章的静观沉思转向第四乐章(急板,D大调)的宗教慰藉,可被视为在有限中发现无限、并从无限中获得慰藉的形而上学需求的表现。当然,对艺术家来说,这种慰藉只是材料,正如在鸡尾酒中调入一种成分;但对静观深思的思想家而言,“形而上学断弦”还是因“要慰藉”的意识而凭空响起,在“漂浮星辰的大教堂”即艺术天国中寻求着“永生之梦”,希望艺术能够帮他找到“丢失的情人”。此刻,唤作“宗教”还是唤作“形而上学”的确难以区分,这就是审美形而上学思想的生成心理。艺术撩拨起形而上学的断弦,这考验着诸如尼采这类的“自由思想家”的理智,其结果是彻底质疑形而上学的情感: “在甚为罕见的情况下——比如在某人集能力天才、知识天才、道德天才于一身的情况下——除了上文提到的痛苦之外还会雪上加霜,产生另一类痛苦。这种痛苦应视为人世间最大的特例:个人之外和之上的感受,面向民族、面向人类、面向全部文化、面向全部苦恼的存在的感受,通过与特别艰难、特别冷僻的认识相结合(同情本身并无多大价值)而获得自身价值的感受。——但是它们的真实性能用哪一把标尺、哪一杆金秤来衡量呢?难道不是更应该对所有侈言自己有此感受的人表示怀疑吗?”① “上文提到的痛苦”指的是艺术天才们曲高和寡、无人欣赏的现实痛苦;而此处提到的痛苦则是一种值得怀疑的痛苦:形而上学思想的持有者动辄谈到超个人(“个人之外和个人之上”)的感受,“面向民族”、“面向人类”、“面向全部文化”乃至整个存在的感受如果来自道德(“同情”)则并无价值,只有和“特别艰难、特别冷僻的认识”即形而上学认识联系起来,才拥有有限的价值;然而尼采还是从根本上怀疑这种感受的真实性,毕竟,这种动辄超个体的感受面目可疑。至少在艺术和审美领域,超越感和崇高感最好的结果是成为艺术创造和审美体验中的一种感性成分,而不能被视作占据审美和艺术活动最高位置和根本目的——甚至连“最高位置”和“根本目的”的设置本身就是形而上学思维的结果。艺术家如果错误地占据上帝死后留下的位置,把审美和艺术活动当作新宗教,以给人形而上的慰藉为最高价值,那么这是此时的尼采坚决反对的。而这也正构成了他与瓦格纳决裂的根本原因,瓦格纳要求的是“在宗教成为艺术的地方,留待艺术做的,是拯救宗教的精髓”②。宗教的精髓是终极慰藉,瓦格纳希望他的音乐剧能够承担这样的功能,让人们逃进他在拜罗伊特筑起的艺术城堡中去,试图用美的面纱彻底笼住现代人永恒的伤口;然而这点根本不可能实现,晚年的瓦格纳最终通过音乐剧《帕西法尔》向基督教谄媚,从半宗教的审美形而上学彻底皈依了宗教。这导致了后来尼采对瓦格纳的持续批判;而此时,尼采更重要的工作是将音乐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割断: “音乐——就其本身而言,音乐对我们的内心并非如此意义重大,如此动人肺腑,以至于可以把它看作是感情的直接语言。应该这样说,音乐与诗的古老联系使得节奏的运动、声音的强弱中蕴含如此众多的象征,以至于现在我们误以为音乐是直接面向内心和发自内心的语言。
编辑推荐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论尼采晚期美学思想中的反形而上学维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