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研究(第10辑)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胡建淼 主编  页数:528  

内容概要

《公法研究(第10辑)》(作者胡建淼)收录了《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化建设——以“上海市菜篮子工程”为分析起点》、《社会救助:现代社会的国家责任》、《公共预算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以地方人大的公共预算改革为研究对象》、《将示范法方法引入我国经济区地方立法协调之中》、《部颁税法规则正义:从形式到实质》、《论行政诉讼中前置行政行为的审查模式——以日本行政过程论为方法论的视角》等文章。

书籍目录

专题论文
服务政府建设、公民评议政府与民主的发展
论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化建设——以“上海市菜篮子工程”为分析起点
社会救助:现代社会的国家责任
公法评论
《人民日报》(1949—2009年)中的宪政概念研究——从使用宪政概念的文章作者之身份切入
城市管理与立法规制——《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调研报告
公共预算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以地方人大的公共预算改革为研究对象
将示范法方法引入我国经济区地方立法协调之中
部颁税法规则正义:从形式到实质
论行政诉讼中前置行政行为的审查模式——以日本行政过程论为方法论的视角
“行政自我拘束原则”的现代扩张与评介
域外法学
美国土地征收程序研究
美国联邦政府部门组织法初探
译著选登
行政中的权力性
行政不作为的司法审查:恣意进路
书评
宪法审查的一门技艺——评《消极主义:宪法审查的一种哲学立场》
研讨资讯
“《宪法》释义暨转型期宪法解释”学术研讨会实录
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对话”实录
公法论坛片花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救济工作被当作修正主义遭到批判,加上主管机构(内务部)被撤销,社会救济工作基本上处于停顿、瘫痪状态。(3)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救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救济工作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是调整了社会救济标准,二是做好60年代初精简退职职工生活困难的救济工作,三是恢复开展了对特定人员的救济或补助,四是在农村进行救济制度改革,实行救济与扶贫相结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出现了一些政策性或行业性破产的企业,许多劳动者失去工作,大量工人下岗、失业,生活出现危机,贫富差距迅速扩大,而且中国普通老百姓历来都有“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思想,致使社会出现不和谐因素,原来的社会救助制度暴露出许多不足和缺陷。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1993年,上海市率先制定《上海市社会救助办法》,拉开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与创新的序幕,直到1999年国务院制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普及共用了7年的时间。2007年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努力下,也逐渐推广开来。社会救助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是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报告中,而此前对政府从事的救助活动一律称为社会救济。此后,中央对社会救助事业的关注日益增多,提出了要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并提供充分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编辑推荐

《公法研究(第10辑)》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公法研究(第10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