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晓明 页数:163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共10章节,主要内容为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现状等。
作者简介
杨晓明,男,1966年9月出生于江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长期从事农业经济研究工作,曾在《国际贸易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国际经济探索》、《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厅级课题10余项,主编或参编著作数部。
书籍目录
0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简要的评论
02 农业循环经济基本理论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2.1.1 循环经济理论
2.1.2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农业生态学理论
2.1.4 生态经济学理论
2.1.5 系统论理论
2.1.6 资源经济学原理
2.1.7 三种生产理论
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内容
2.2.1 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的界定
2.2.2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2.2.3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原则
2.2.4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层次结构
2.2.5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特征
2.2.6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支撑技术
2.2.7 循环型农业与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
03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渊源及脉络
3.1 农业在人类经济中的重大发展变革史
3.2 古代农业循环经济观念的产生
3.2.1 古代农业经济思想概述
3.2.2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3.2.3 中国传统农业中的循环经济思想
3.3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历史脉络
3.3.1 国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脉络
3.3.2 国内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发展的脉络
3.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趋势分析
0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与借鉴
4.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4.1.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4.1.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
4.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与总结.
4.2.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借鉴
4.2.2 国内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总结
4.3 国内外经验对未来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05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及其发展模式的现状
5.1 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1.1 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5.1.2 中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5.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2.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概况
5.2.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5.2.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探索
5.2.4 中国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现状
5.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障碍分析
5.3.1 思想障碍
5.3.2 效率障碍
5.3.3 技术障碍
5.3.4 资金障碍
5.3.5 体制障碍
5.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障碍的原因分析
5.4.1 利益驱动机制的缺乏
5.4.2 有效激励和政府导向不够
5.4.3 公众环境意识落后
5.4.4 法律体系不健全
5.4.5 信息不对称
5.4.6 制度框架不完善
06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6.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与指导思想
6.1.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目标
6.1.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指导思想
6.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原则与步骤
6.2.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6.2.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一般步骤
6.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6.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6.4.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架构
6.4.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构思
6.4.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设计
6.4.4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推进模式
07 案例研究——江西赣州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设计
7.1 江西赣州的基本概况
7.2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条件分析
7.2.1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7.2.2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优势条件分析
7.2.3 赣南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制约田素分析
7.3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7.3.1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
7.3.2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的原则
7.3.3 赣南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设计
08 案例研究——浙江宁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模式的调研
8.1 宁海农业基本概况
8.2 宁海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8.2.1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的现状
8.2.2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三级循环模式
8.3 宁海东海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园区三级循环模式的效应分析
09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撑体系:运行机制及制度设计
9.1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体系
9.2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运行机制构建
9.2.1 技术支持机制
9.2.2 经营组织机制
9.2.3 融资机制
9.2.4 社会参与机制
9.2.5 政府引导和激励机制
9.2.6 监督管理机制
9.2.7 法律保障机制
9.3 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设计
9.3.1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济政策调控制度设计
9.3.2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技术支撑制度设计
9.3.3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监管制度设计
9.3.4 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法律制度设计
9.4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途径与保障措施
9.4.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
9.4.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途径
9.4.3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保障措施
10 结语及建议
10.1 结语: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前景
10.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1.2 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现状述评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国外关于循环经济的研究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环境保护兴起的20世纪60年代。1962年美国生态学家卡尔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指出生物界以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当时,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已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但当时世界各国关心的主要是污染物产生后如何治理的问题,而没有考虑到废弃物的再资源化(王丽红,2005)。“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E·鲍尔丁提出,主要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其“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但20世纪70年代以前,循环经济思想还是一种超前理念,人们更为关注的仍然是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治理以减少其危害,即所谓环境保护的末端治理方式。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发出的警示和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签署的可持续发展宣言,促进了循环经济模式的出现。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到“净化废物”再到“利用废物”的过程后,人类开始采用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物,但对于污染物的产生是否合理、是否应该从生产和消费源头上防止污染产生这些根本性问题,大多数国家仍然缺少思想上的认识和政策上的举措(Islam,S.M.N.,2005)。总体说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环境保护运动主要关注的是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后果,而经济运行机制本身始终落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