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刘旭青 页数:28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浙江谚语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文化学为基点,描述和阐释浙江谚语与各种文化现象的生态联系;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角度来探讨浙江谚语的生存状态与衍生机制;从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全面解读浙江谚语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价值。本书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从中国地域文化和文学关系的角度,研究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立卷的《中国谚语集成·浙江卷》,为确立“中国谚语学”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域和范式;二是研究独具地域文化特征的谚语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区域文化上具有创新价值。
作者简介
刘旭青,200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吉籍所,获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音乐文学、民俗文化学。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一项、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二项、浙江省社科联课题一项、浙江省社科联科普课题一项。出版学术专著《文化视野下浙江歌谣研究》、《汉代歌诗研究》、《大唐盛世的赞礼一一说唐诗》三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谚语与谚语文化一 农耕谚与农耕文化(一)天时与农耕谚(二)地利与农耕谚(三)人事与农耕谚二 工商谚与工商文化(一)商贸谚与商业文化(二)百作谚与行业文化(三)理财谚与商业文化三 戏谚与戏曲文化(一)戏谚与戏本(二)戏谚与表演(三)戏谚与剧情(四)戏谚与行当(五)戏谚与谚诀(六)戏谚与戏班(七)戏谚与戏扮(八)戏谚与戏评(九)戏谚与乐器四 方俗谚与民俗文化(一)节俗谚与节俗文化(二)喜庆谚与婚俗文化(三)丧葬谚与丧葬文化(四)俗信谚与俗信文化(五)佛道谚与信仰文化五 乡土谚与风土文化(一)乡情谚与乡土情结(二)山水谚与山水文化(三)名胜谚与名胜文化(四)故实谚与历史文化(五)物产谚与饮食文化六 自然谚与节候文化(一)天文谚与节候文化(二)时令谚与节候文化(三)气象谚与节候文化(四)风潮谚与节候文化七 社交谚与礼仪文化(一)人群谚与社交礼仪(二)交游谚与社交礼仪(三)应酬谚与礼仪文化(四)言谈谚与礼仪文化(五)处世谚与礼仪文化八 家庭谚与家庭文化(一)婚恋谚与家庭文化(二)家人谚与家庭文化(三)家政谚与家庭文化(四)亲邻谚与亲邻文化九 生活谚与养生文化(一)饮食保健谚与养生(二)医药卫生谚与养生(三)起居嗜欲谚与养生(四)生老勤俭谚与养生十 事理谚与哲理文化(一)说理谚与哲理(二)常理谚与哲理(三)辨理谚与哲理(四)知行谚与哲理十一 修养谚与修身文化(一)志向品行谚与修身(二)才智求知谚与修身(三)谦慎律己谚与修身(四)器度心态谚与修身十二 时政谚与政治文化(一)国家官民谚与政治(二)法政军事谚与政治(三)贫富世态谚与政治(四)敌我抗争谚与政治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谚语的保护与传承。对谚语的保护和传承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庞大的工程。主要体现在:(一)谚语的采录与研究。对谚语的采录与研究不能停留在目前已有的资料收集和分类阶段,要了解谚语的属性及其传承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全面研究。(1)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角度来探讨它的生存状态与衍生机制;(2)从哲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伦理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多方位地去研究它们,剖析谚语的社会文化功能及其价值。(3)加强谚语学理论的分析、阐释和建构,促进谚语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结合民俗文化背景,将谚语放置在特定环境下来开展研究。(二)谚语的保护与利用。一个民族的性格智慧、希冀追求、民族心理和价值观念,凝结在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中。谚语是民族民间文化载体,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的一种方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原本以口耳相传和习得方式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逐渐式微、甚至归于泯灭。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形式下,不仅改变了谚语生存和传承的环境,也使谚语逐渐丧失了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因此,对谚语的保护和利用应做到:(1)科学化的管理和保存。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谚语进行了大规模采录、整理和出版,我们要对采录的谚语进行收藏整理,建立资料库,为其永久保存创造条件。(2)保存与传习相结合,培训专业人才,建立保护网络。譬如,在中小学乡土教材中,增加乡土谚语的学习。定期举行乡土谣谚的比赛,促进谚语的保护等。浙江谚语的蓄积量厚,搜集、研究谚语者各代相继。
编辑推荐
《浙江谚语的文化功能及其价值研究》是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