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浙江大学 作者:刘则通 页数:360
前言
传承文化,学习语言,读书养气,沉思致远:古文的功劳莫大焉。 朱自清说:“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如今,人们又意识到了古文的重要,古文热正悄然升起。初学古文,总觉得它佶屈聱牙,十分难学。难学,又不得不学,于是就有人想寻捷径,把古文一律翻译成现代汉语,对照译文学习古文,以求速成。这种情形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可惜,学生大多记住了译文,忘掉了原文,结果是事与愿违。更有甚者,走题海之路,割裂文本,让学生埋头做题。学生往往望文生义,千奇百怪的理解令人啼笑皆非。 学习古文有没有捷径呢?有,那就是依靠选本,集中诵读。学习古文,最根本的方法是背诵和揣摩。背诵是硬功夫。然而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文的学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训练。训练得有合适的选本。古文的选本并不少,但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却不多。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古文观止》之类篇目太多,篇幅太长,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不敢靠近它。现在的古文选本,大都配有译文,对于廉价的译文,学生又往往过于相信,一味在译文里打转转,误入歧途。 于是我不揣浅陋,想辑一个能给学生壮胆子,指路子,打基础的选本。 从心理上说,背诵时人们总是喜欢短文,讨厌长文。三四千字的宏文,读读可以,要背诵,的确有难度。所以让学生不惧怕的选文还是以短为上。于是我定下一个标准: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标准一立,取舍就好办了。短与长是相对的,文与质却有定论。比如,贾谊的《过秦论》、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等,千古宏文,文和质都没的说,由于太长了,不合标准,就不选。非选不可的,就节录。选文要精一些,短一些,有的短到不足百字,三五分钟就能背得烂熟,目的是提高学生学古文的自信力。
内容概要
朱自清说:“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这种古典的训练,才成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如今,人们又意识到了古文的重要,古文热正悄然升起。初学古文,总觉得它佶屈聱牙,十分难学。难学,又不得不学,于是就有人想寻捷径,把古文一律翻译成现代汉语,对照译文学习古文,以求速成。这种情形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尤为突出。可惜,学生大多记住了译文,忘掉了原文,结果是事与愿违。更有甚者,走题海之路,割裂文本,让学生埋头做题。学生往往望文生义,千奇百怪的理解令人啼笑皆非。 学习古文有没有捷径呢?有,那就是依靠选本,集中诵读。学习古文,最根本的方法是背诵和揣摩。背诵是硬功夫。然而能滔滔不绝地背诵古文的学生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训练。训练得有合适的选本。古文的选本并不少,但适合中学生学习的却不多。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古文观止》之类篇目太多,篇幅太长,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不敢靠近它。现在的古文选本,大都配有译文,对于廉价的译文,学生又往往过于相信,一味在译文里打转转,误入歧途。
作者简介
刘则通,山东人,孔孟音。谋食浙江,移居温岭。忝为硕士,硬充高级。纳于言,迟于行。教书匠,默无名。有追求,无大志,做小事,不成不止。好读书,乐缀文。技不精,笔不勤,有拙著几本、拙文几篇、拙诗几首。守本真,养性情。自撰一联日:坐向实虚里,立于新旧中。
书籍目录
自序卷一:故事的启迪苏代说赵惠王《战国策·燕策》/1江乙论昭奚恤《战国策·楚策》/3揠苗助长《孟子·公孙丑上》/5运斤成风《庄子·徐无鬼》/7涸辙之鲋《庄子·外物》/9买椟还珠《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1嗟来之食《礼记·檀弓下》/13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15塞翁失马《淮南子·人间训》/17叶公好龙刘向/19螳螂捕蝉刘向/21黔驴技穷柳宗元/23卷二:经典的教诲天下皆知美之为美《老子》/25季氏将伐颛臾《论语》/27苛政猛于虎《礼记》/30大学之道《大学》/32天命之谓性《中庸》/3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36天时不如地利《孟子》/38鱼,我所欲也《孟子》/40秋水《庄子》/43庖丁解牛《庄子》/46卷三:先哲的学习观弈秋诲弈《孟子》/49劝学《荀子》/51教学相长《礼记》/54博学之,审问之《礼记》/56师旷论学刘向/58王充论学王充/60孙权劝学司马光/62同学一首别子固王安石/64劝学说朱熹/67送东阳马生序宋濂/69黄生借书说袁枚/72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75卷四:人生的沉思孔子世家赞司马迁/78李将军列传赞司马迁/80项羽本纪赞司马迁/82兰亭集序王羲之/84春夜宴桃李园序李白/87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89愚溪诗序柳宗元/92严先生祠堂记范仲淹/95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98指南录后序(节选)文天祥/101《正气歌》序文天祥/104谏院题名记司马光/107牡丹亭记题词汤显祖/110卷五:书信传真情答苏武书(节选)李陵/112诫兄子书马援/115遗黄琼书李固/118诫子书诸葛亮/121陈情表李密/12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127与韩荆州书李白/130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134卷六:斯人犹在祁奚荐贤《左传》/137苏秦发愤《战国策·秦策》/140鲁仲连义不受赏《战国策·赵策》/143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魏策》/145将相和司马迁/148五柳先生传陶渊明/151管宁割席刘义庆/154雪夜访戴刘义庆/156五斗先生传王绩/158写真自题裴度/160蝜蜥传柳宗元/162祭石曼卿文欧阳修/164卖油翁欧阳修/167伤仲永王安石/169寒花葬志归有光/171卷七:不吐不快对楚王问宋玉/173杂说一韩愈/176杂说四韩愈/178师说韩愈/180题燕太子丹传后李翱/184捕蛇者说柳宗元/186桐叶封弟辨柳宗元/190小人论李德裕/193辨害罗隐/195原谤皮日休/197读司马法皮日休/199爱莲说周敦颐/202六国论苏洵/204读孟尝君传王安石/208卖柑者言刘基/210猫说薛碹/213快说(节选)金圣叹/216卷八:观物识理陋室铭刘禹锡/218阿房宫赋杜牧/220岳阳楼记范仲淹/224秋声赋欧阳修/228墨池记曾巩/232游褒禅山记王安石/235前赤壁赋苏轼/239后赤壁赋苏轼/243石钟山记苏轼/246黄州快哉亭记苏辙/250书《洛阳名园记》后李格非/254古砚铭崔鸥/257病梅馆记龚自珍/259卷九:聆听先贤的智言子罕说宝《左传》/262介之推不言禄《左传》/264曹刿论战《左传》/267知营对楚王问《左传》/270……卷十:张开审美的眼眸附录 高中生必备文言文知识跋
章节摘录
(1)文旨:本文意在称赞对方的才能,希望对方认清形势,为朝廷出力。 (2)质疑:“董生勉乎哉”一句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3)探究:本文是赠序,属于议论文。文章发语就用起笔,以高调笼罩全文,“多感慨悲歌之士”就不同凡响。董生四句用叙述,说明他到河北去的原因。用“知其必有合”给予肯定,用“勉”字基于鼓励。第二段用‘‘然”字一转,对“有合”质疑,又用“勉”字,促其思考。“董生勉乎哉”一语二现,语短情长。用在第一段末,表明肯定董生的才能。用在第二段末,进行提醒。在最后,委婉表达希望董生能留在京城,不要去河北。韩愈对董生的关心爱护,跃然纸上。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中说:“命意既自沉痛,用笔又极顿挫。看他只是百数十余字,凡作几反几复。”“董生勉乎哉”一句重复出现,就造成了一股曲折之气,传达出作者对董生的一片关爱之情。 (4)点评: ①董生愤己不得志,将往河北,求用于诸藩镇,故公作此送之。始言董生之往必有合,中言恐未必合,终讽诸镇之归顺及董生不必往。文仅百十余字,而有无限开阖,无限变化,无限含蓄,短章圣手。([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七) ②本是送他往,却要止他往,故“合”一层易说,“不合”一层难说。文语语作吞吐之笔,日“吾闻”,日“乌知”,日“聊以”,于放活处隐约其意,立言最妙。其末一段,忽作开宕,与“不合”意初看若了不相涉,其实用借笔以提醒之,一日“为我”,再日“为我”,嘱董生正以止董生也。想其用笔之妙,真有烟云缭绕之胜。凡文之短者,越要曲折,盖曲则有情,而意味倍觉深长也。([清]朱宗洛《古文一隅》卷中)
编辑推荐
精读此书可通高中古文之关 名句读 熟句读 积字义 思义理 悟笔法 全书贯彻“三读法”:通读 注读 研读 突出一个“短”字 落实一个“背”字 体现一个“得”字 追求一个“悟”字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