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生活沉思录

出版时间:2009-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志成  页数:225  字数:24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文明有多种含义。我们这里是狭义的,主要指精神领域的。从时间上说,我们既选择第一轴心时代的文明经典,也选择正在形成中的第二轴心时代文明的可能的经典,或者一些富有新思想的著作。第二轴心时代的文明正在形成之中。由于人文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类正进入一个我们甚至在不久之前都是无法设想的世界。我们可以看到在全球化过程中,不同的文化传统受到根本性的挑战。传统的经典需要有新的理解才能发挥其作用,而新文明的著作(其中包含经典性著作)自然也不断地涌现。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可以回顾起第一轴心时代(公元前8—前2世纪)在地球不同地区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思想家。他们之间几乎没有来往。但今天由于地球处于一个全球村中,新文明的创造不再受地域的限制。中国人和其他地区的人一起在创造一种新的文明,我们称之为第二轴心时代文明。    翻译和著述这方面的书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能为我们更多人参与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王志成,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宗教哲学、宗教对话和基督教思想之研究,倡导第二轴心时代文明,已经出版著作十余部,译著三十余部,主编“第二轴心时代文丛”(宗教文化出版社)和“文明经典文丛”(浙江大学出版社),最近出

书籍目录

〔吆喝的语录〕 ……〔触摸的思想〕 除了经验,我们一无所有   经验超越于是非 世界是按“真理”运行的吗?   真理和心灵碎片 思想的流动 折中主义的价值 不说话问题 开裂的自我   我们为什么无需关心这样的问题 问题的解决在何处 思考的起点 一个基础问题 那个诸根基的根基, 从逻各斯、神话到愚知   从神创论、进化论到游戏论啊 理性?诗性?   后现代灵性 灵性间性 什么是民主 宗教的伤口与和平 宗教有高低吗? 宗教可以百花齐放? 宗教哲学与宗教音乐   思想和生活 一些碎片 一切有为法 “我们的头顶不是天花板” 凌晨的冥想 判断和批判 基督性时代的来临 我们需要“解救耶稣”?   弃绝作为一种生活艺术 感情、觉悟与得救 时间问题 轴心时代和第二轴心时代 中国消费时代的宗教信仰   对话:微妙的和谐 关于儒教——基督教对话的基本立场 信仰语言 神秘还是神秘现象?   论宽恕 《薄伽梵歌》赞 原人和个体生命   世纪与女性意识 人体艺术?   体验时间——生命 对话的发生 潘尼卡批判之起步 这是你的命?   边缘 有人称…… 然而 神话 良心 新词 解释和暴力 谈谈沉默 转转转 明白的和没有明白的  〔信仰的彩虹〕 信仰是自由还是束缚 信仰是火 信仰与信念 看见你是因为你的光 与她之她在一起的日子 蝴蝶 时候到了 神秘而喜悦的源泉 净土 生命的幽香 身份证哲学 上帝还是生命?   灵性如何可能在日常性中体验到   自我关照者 愿望的力量 更新习惯的图像 面纱和导师 我是这样地爱着你,说这样的话   生命的言说 依靠 心念 不要让信仰成为牢笼〔涌动的性情〕 自由之路还是牢笼 准规定了爱 喜乐能量   爱情路上 我的爱人已经涅檠   情人节来临之际的一些反思   情人节里“出家” 梦中的情人 三八断思、 性·欲·情·爱 自然主义的性 性条  生命能量   爱的默想  爱让你今生生活在天堂  一个字:爱 我能理解你,但你不理解我  我爱你 〔生活啊生活〕  生活就是一场折腾   生活就是全部  偶然生活及可能性  生活在于一种态度  一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案    生活道路  生活在观念中  一个人的世界和我们的世界  关联让你美好  过对话的生活  “世界小,人心大,,  爸爸·枇杷·羊·蚂蚁  病里乾坤  三七:不仅仅是一种山药  新疆餐馆  散步和其他  十万点    “我要”  没有目的的旅行  你甘心过复制式的生活?    差异性相处  我终不认识他·她·它  探索生活的艺术  经验九条  从看得见的地方开始  生活中成长  生活世界的面纱  与虚无一体,在虚无中展示  每一片刻都具有无比价值  期待、重负、放弃或者超越  走过和走出    苦难的人生还是奇妙的人生    桂花二次开放  爱死你了,杭州    短暂·烟花  单纯的生活  人世和出世  买单    杂乱和有序  博客的治疗功能  安静的日子  十点    体验无奈  静思(无)意义  成败和行动瑜伽 宽恕不可宽恕者 后现代生活指导条 生活就是“这样的”〔语言的狂欢〕 说话和沉默 词的力量 空间话语 有意义吗?   渴望普世语言 其实   自主开发快乐源 梦·知识·导师 理智的游戏和生活的日常性 流动的是灵魂还是生命 忙了忘记自己   圣地安魂 图像!图像! 语言的闭合 生活生命:最后的曼陀罗  〔飞翔的无名鸟〕 让我的一只脚放在坟墓里   生活途中的生命碎片 生命是偶然的 我是生命 我就是蛇 成长思维 庆祝我十岁生日   一些不经意间的叙事反思   纪念的日子  随想  生命:在读写之间  翻译和写作的诱惑     翻译的理由与意义  翻译和我的世界  活宝    做什么样的学问    哲学工作“完了没有”  安身立命  此生成就    有耳的就听最后的话 我已经准备

章节摘录

  〔触摸的思想〕  除了经验,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来的时候,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有什么。我们死的时候,我们也意识不到我们有什么。  我们的有或者没有都是在我们有了自我意识之后到没有自我意识之间的这段时间。  这段时间,我们有各种经历。发生的一切都在其中,其中有似乎是连续的事件,更多的是看不出连续的事件。  我们是生命,有意识的生命,对自我有意识的生命。  坐下来想,我是谁?我是谁?想啊想,想出了什么?似乎没有。似乎意识到,我们是在重复传统给我们的观念:我们有灵魂或者我们没有灵魂之类的。  在当下世界里,我们的身心状态已经不同于以前了。世界提供给我们的可能性更多了,我们所意识到的对象和可能性更多了。  我强化了这样的意识:我是生命。我们不需要谈灵魂,甚至生命也不需要谈。  我们拥有自我意识这种能力,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回答是:我们有了经验。除了经验,我们一无所有。  拥有或者没有是一种经验。发生的一切都是我们的经验。我们对某人的爱和恨,是一种经验。我们的财富积累、事业的成败、生活的欢乐和辛酸也是一种经验。  除了经验,我们还有什么?  经验是我们生活的状态,经验越丰富,我们的存在感就越强烈。  经验是短暂性的,它的意义依赖于你的创造和你的态度。  生活需要智慧,也需要实践,合起来就是实践智慧。  正如潘尼卡说的,上帝的经验就是偶然性的经验,我们的一切经验都可以被视为上帝的经验。  让我们开放心,纯然地开放。你最后可以意识到,除了经验,我们一无所有。当然经验也不是个东西。我们直面经验、透过经验、回归经验,最后,超越经验。  经验超越于是非  人们对音乐不会说对错。同样,我们对经验也不说对错。  经验比我们的判断更原始。所以,不管我们对我们的经验作何种判断,好的或者不好的,值得的或者不值得的,时间很快就会告诉我们。我们的经验不理会我们的判断。在我们的生命中沉淀下来的只是经验、很形象的经验图像。  需要珍惜我们的经验。不管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它们再也不会重复,也不会再来,我们是短暂地经过,是唯一的。因为它们的唯一性,我们可以给予它们独特的价值。有些经验是很不愉快的,甚至是噩梦般的。但是即便这样,我们依然要肯定这经验的独特性、唯一性、不可重复性。  人们谈恋爱的经验,做生意的经验,被欺骗的经验,被人利用的经验,被人控制的经验,与人同乐的经验,合作的经验,送上门来的各种经验,花钱购买快乐的经验,各种人生博弈的经验,内心烦恼的经验,生命游戏的经验,形而上学的经验,等等,都是唯一的,都是值得珍惜的,都是超越我们的理论以及我们对它们的判断。  但我们的存在经验难道不是依赖于某种潜在理论或规则?从后现代立场看,是可以这样说的。  但,无论如何,经验大于理论,大于是非!  世界是按“真理”运行的吗?  人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为了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活,真理是他/她的唯一,唯真理是从。但如果问问他们,什么是真理,他们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他们在坚持不同的真理。这些真理可能是对立的。如果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真理而献身,那么这个世界也就充满了斗争和邪恶。不幸的是,事实就是这样。  很遗憾,人们为了真理而做邪恶的事,他们却认为活得非常崇高,他们生活在伟大的崇高中,活在伟大的信仰中,活在上帝的看顾下,活在真理的道路上。  我们的宗教实用主义和生命的第一原则让我们对真理感到担心。我们生活在真理中可能是可怕的。因为,真理并不真。  世界不是按照真理运行的,世界没有大写的真理(Truth),人们也不可能把那个大写的真理通过不同方法复制出来。  在自然科学中,我们容易达成普遍的一致,我们容易把某些东西视为真理。但那是我们的真理,不是大写的真理,是小真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然而,尽管如此,我却是比较喜欢自然科学家的研究,以及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对真理的态度。  在社会科学领域,真理往往和意识形态联系在_起。意识形态往往是真理的检查官。哲学家福科认为他发现了权力和真理的秘密:权力(意志)是真理。  在人文学科中,根本就没有真理,只有一定程度的共识。因此,对那些为真理而献身的人,我可以坐观,却不行动。  在信仰领域也一样。一些信徒为他们的真理而献身。其实他们只是为一种图像所吸引,并为之奋斗。这个世界上可以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图像,并且可能都会有人为之献身。  如今,我们正进入新的时代:第二轴心时代。世界图像受到了挑战。我们走向何方?走向保守还是开放?走向固执还是宽容?走向排他还是多元?这一切都在于你了。  真理和心灵碎片  那些理性主义者要通过理性的工作创造一个秩序的世界。有位朋友对我说,他相信柏拉图的理念论,相信有一个永恒的宇宙秩序,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存在。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东西,我们的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我们不能看到那永恒的对象。但我们的理性可以理解它,可以推出它,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他对我所说的非实在论的、后现代的、非基础主义的、非二元论的世界图像不感兴趣。对此我很理解,也没有反对他这样做。相反,我要感谢他,是他再次提醒我,我们依赖于观念生活,依赖观念获得我们生活的意义,如果没有了那些观念,我们就不会追求意义人生。  他需要宏大的叙事,需要心理的安稳,需要世界的永恒秩序。而我在否定它们,在嘲笑它们。这对坚持它们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人人都有心理的图像。这些图像放在一起就很难让人接受它们是真理,至多称它们为暂时的真理、相对于具体接受它们的人来说的真理。从整体上说,我们没有宏大的、普遍的真理,只有意见。我们之间如有可能获得一致,我们可以把这种一致视为真理。但这些真理始终是不连贯的。始终是一些碎片。  我们曾认为,我们之间达成的共识具有持久性,至少可以维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变。看哪!山上的树可以从青色变成红色;水可以从绿色变成黑色;我们的心可以从自由变成完全受束缚。心走了,世界就没有了。人走了,生命就枯萎了。生命消失了,宇宙就化为虚无。  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意志注定是苦。他很悲观,认为人来到世界上是一场悲剧。他要通过种种方式消除人的痛苦。哲学之路是要通过理性解决人的存在意志问题。但意志的力量远远超越了理性,所以它最多只能减轻痛苦,不能消除和解决痛苦。一位朋友尝试用哲学解决痛苦,但最终失败了,彻底失败了。我说过,女人不能通过哲学解决问题,因为她们不适合走这条路。男人也一样,不要以为哲学可以解决我们的根本问题。叔本华又说,艺术可以解决人的痛苦,但它只对那些非常特别的人有用。对予绝大部分人无效。我曾有一位雄心勃勃的朋友,试图通过艺术来拯救世界,但她连自己都没有办法拯救。最后,叔本华说要禁欲和苦行。他的目的是要消除我们的存在意志。如果没有了存在意志,也就没有了世界的表象。  尼采对叔本华非常崇拜,但对于他的悲观主义不以为然。他将他的悲观主义改造成积极的乐观主义。尼采从叔本华那里感受了欧洲的虚无主义。佛教也倡导虚无主义,尼采不喜欢佛教的虚无主义。发展了积极的、行动的虚无主义。但尼采心里空空的,他很孤独。一切所谓真理的碎片在他虚无的、孤独的心里如潮水一般地浮现。孤独、虚无造就了一个时代的哲入。于是人们开始感到:没有孤独就没有哲学家。但是,孤独并不一定会造就哲学家。如今,我们这个后现代世界,如果改变了世界的图像、放弃了孤独的根基、没有了孤独的种子,还能有哲学家吗?  我要说的是基于快乐的哲学,基于感性的哲学,基于生命的哲学,基于此世的哲学,基于相互关联和持续对话的哲学。可能吗?我们的语言已经把我们塑造得不能不产生孤独。任何人,不管他/她是否有一个家、有一份工作、有一种事业,他/她都会在某种情况下感到孤独、无聊、困惑、无奈、悲惨、被欺骗、失去信用、被愚弄、被扭曲、多重异化等等。除非改变我们的语言,否则我们不可能不感到孤独。我们的文化一直如此。  没有了永恒真理、没有了永恒意义、没有了永恒责任、没有了永恒标准的人在传统的文化里会很难过。但基于第二轴心时代的观念,这没有问题。心灵的碎片始终伴随着这流逝的时间,不断地产生,不断地消失。我们没有永恒真理地活着,没有永恒意义地活着,却有短暂一永恒的真理,却有碎片的意义伴随着我们,它们持续地伴随着我们。这不是生活本身的图像吗?为什么不高兴?  不要为哲学家们的理性所遮蔽,不要为宗教的许诺所蒙蔽,不要为自己的责任所压倒,不要活在过去,也不要活在未来,我们活在现在。只有现在,没有过去和未来。奥古斯丁告诉我们,过去就是回忆的现在,未来就是期望的现在。只有现在,只有现在,只有现在。如果不能好好活在现在,那么一切都没有了。你、我、他/她/它,何去何从?

编辑推荐

  每一个生命都在这个奇妙的世间经历风雨。风雨中的生命总是为了更大的丰盛和喜乐。在我的生命里,你会看到你的生命;在你的生命里,我也看到了我的生命,这本小书是我近年来生命恩典的一些插花。现在把它们做成花环,倾注爱心,献给每一个生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后现代生活沉思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这才是真正的好书,生活是真实的。
  •   对生命的探索体悟,心路很近,随而流畅起来,推荐。
  •   买错了,本想买后现主义思想的书,输入的时候后现代,这本书跳出来了,这本书是基督教与跨文化研究中心的项目成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