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余晖 页数:395 字数:388000
Tag标签:无
前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已经实施了30年,但基本是以经济领域效率导向的改革和开放为主线,社会、文化领域的改革明显落后。这不仅导致经济领域的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开放步履维艰,而且阻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进程。未来的中国应该是与世界先进文明高度接轨的更加开放,更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中国。显然,当下和未来中国的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实施过程将会面临更加复杂的选择,其难度也可想而知。我们开始进入一个航向尚不完全明确的深海区域。如果说河里有石头可摸,海里则布满了暗礁!全面配套的转轨改革将更加艰辛。 在此背景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几年前专门成立了公共政策研究部,陆续聘请了生活和工作在国内外的众多中国学者作为高级研究员。这些优秀的学者跨越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诸学科,并长期从事公共政策的理论和咨询研究。从2008年起,我们更以“公共政策研究报告”、“公共政策论丛·专著”和“公共政策论丛·学者自选集”三个系列为组合,推出这套公共政策论丛,并将其作为一项连续出版的计划。其目的就是要在更加广泛的领域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国内公共政策的研究和讨论在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更深入地展开,并推动公共政策研究的本土化。
内容概要
管制,又称规制或监管,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法律授权对微观行为主体有违其他微观主体或公共利益之行为的预防和直接干预,它有别于政府行政机构的宏观调控政策和直接参与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作为管制经济学在国内的最先推介者之一,作者在本书中对政府管制在经济社会治理结构中的角色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并对政府管制制度的本土化过程、效果和障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同时,作者通过政府管制在国内药品、电信、彩票、建筑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经济领域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实证性的研究,并提出了健全政府管制制度的宪政要求。市场微观主体的自律行为亦为经济社会治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管制存在着合作、补充、竞争和替代的关系。作者无疑很早就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对行业协会这一国内外历史悠久并广泛存在的自律组织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和实证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健全这一社会自治机制提出了政策性的建议。联系到国内普遍存在的行业垄断和反竞争行为,以及在生产、药品、食品、环境等领域频繁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相信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得到颇多的收益和启发。
作者简介
余晖,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级研究员,天则经济研究所公用事业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国务院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2002年4月2004年10月)。主要著作有《政府与企业从宏观管理到微观管
书籍目录
作者前言政府管制篇 1 中国药业政府管制制度形成障碍的分析 1.1 中国药业的政府管制:故事与问题 1.2 实证之一:依存性制度分析 1.3 实证之二:利益集团与新旧制度的更替 1.4 结论 2 政府经济治理结构中的行政监管 2.1 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理由 2.2 政府经济职能及其重新划分 2.3 政府三大经济职能间的异同和相互关系 2.4 现代政府监管在发达国家中的建立和发展 2.5 为什么要研究和改革我们的政府监管制度 2.6 我国政府管制改革的方向 3 中国基础设施产业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总体框架 3.1 深化改革的起点和目标 3.2 监管客体再造:谁来赴监管午餐 3.3 监管结构再造:监管什么和怎样监管 3.4 监管主体再造:谁是监管者 3.5 监管者的监管结构再造:谁来监管监管者 3.6 结论和近期政策重点 4 监管权的纵向配置 4.1 研究思路 4.2 调研情况综述 4.3 现状和问题的理论分析 4.4 对电监会设立地方分支机构的建议 5 彩票市场的产业组织特征与政府监管 5.1 彩票与彩票种类 5.2 彩票市场的产业组织特征 5.3 彩票市场的产业组织与政府监管:国际经验与比较 5.4 当前我国彩票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5.5 我国彩票监管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6 公私合作制在中国的试验 6.1 什么是公私合作制 6.2 我国市政公用事业公私合作制实践 6.3 公私合作制在中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6.4 加快正式制度的建立,促进公私合作制的健康发展 7 监管热的冷思考 7.1 “监管”及其产生的原因 7.2 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什么角色 7.3 建立政府监管体制的原则和前提 7.4 我们拥有一个什么样的监管体制 7.5 监管体制在中国为何水土不服 7.6 在自我创新和行政体制改革中完善监管体制 8 市场失灵、管理失灵与建设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建 8.1 问题提出和相关的理论背景 8.2 产业公共管理制度的供给和需求 8.3 建设行业的“概念之争 8.4 建设行业的产业性质和市场失灵 8.5 建设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需求 8.6 我国建设行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及其问题 8.7 政府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机构配置思路 8.8 建设行政管理综合性管理的优势职能行业自律篇 9 转型期自律性行业组织产生和发展机制 10 我国加入WTO后协会应对策略研究 11 我国行业组织管理体制的模式选择
章节摘录
中国的药业正处于从福利事业向经济产业的过渡时期,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人们对药品有效需求的增长,药业市场呈现出空前强劲的盈利局面。药品市场的上述不良状况是经济增长初期市场主体逐利欲望超道德膨胀的一种体现。如果竞争规则和市场法制不健全,这种市场的无序就是一种必然现象。药业的政府管制作为政府代表公益维持市场秩序、消除市场失灵的一种制度,是在法律框架内,借助一定形式的药品行政管理体制来运作的。以下我们通过对中国药政体制历史演变及其对现存药品管制制度的影响的描述,正是要说明现存药品管制制度的缺陷与上述药品市场无序状况之间的必然联系。 1.中国药业管理制度的演进。中国药业管理制度的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前市场化阶段和市场化改革阶段。 第一,前市场化的部门管理阶段(1949-1978):条条分割、机构变动频仍。建国之初,就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及其药政机构,主管药业的行政工作。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查禁鸦片等毒品和打击制售假药的活动。这些任务,在很短的几年内便顺利完成。随着药品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的结束,药政工作逐步让位给条条细分的部门管理,即进入政企合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延续了30年之久,其明显的特征是企业归属关系的频繁变动,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药业非独立、非经济产业的性质,它只构成各大类产业的一个附属部分(秦海,1995)。以下,我们按化学制药业、中药业、医药商业和医疗器械业的分类来观察此时期药业管理体制的变更(参见郑国辰,1995)。 化学制药业。化学制药业的管理部门,先后有轻工业部医药工业管理局(1952-1956),化工部医药司(由医药工业管理局改建而成,1956-1964),化工部中国医药工业公司(1964-1970),燃化部医药小组(1970一1974),燃化部医药局(1974-1975),石化部医药局(1975-1978),及化工部医药局(197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