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孙福轩 页数:374
内容概要
清代赋学是对古典赋学的总结和超越,不仅呈现出较为清晰的理论发展轨迹,而且形成了深具整合性的宏大体系。《清代赋学研究》即采用纵横结合的理论框架既从纵向梳理出清代赋学理论的历史演化进程,对清代著名的赋论家和赋论专著以及清代赋学的理论特征作出阐释,同时又从横向辨析赋学与骚学、诗文理论的关系以及和清代思想文化的推衍互动。通过对清代赋学的宏观把握,深入考察近兰百年来赋学思想的发展嬗变,并从交化学的视角分析社会心理、文人心态和文艺思潮对赋学发展的影响,观照作为其理论背景的清代文学与文化现象。为清代文学理论史乃至古代文论的全面阐释提供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察点和参照系,为清传文学史、美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提供富有启示意义的个案。
作者简介
孙福轩,1971年出生,山东济宁人。大学毕业后在中学任教,八年后考取浙江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分别于2003年、2096年获得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教师,浙江大学在站博士后。曾参编《中国古代文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多维视野中的百部经典——古代文学卷》(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年),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书籍目录
导论 赋的起源与清代赋学的研究现状第一节 赋的起源与体类一 赋的起源二 赋的体类及流变第二节 现代赋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 清代以前以汉魏六朝为主的赋学批评二 清代赋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第三节 清代赋学批评的分期与形式一 清代赋学批评的分期二 清代赋学的批评形式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经世文统与赋学思想第一节 明末赋选本的复古思潮第二节 以张溥、陈子龙为代表的六朝辞赋批评第三节 清初赋学的骚情与雅丽一 骚体赋作与赋论的重情二 清初赋论的“博洽雅丽”第二章 康雍年间的赋风与赋论第一节 康雍年间赋风的醇雅转向一 对六朝辞赋的推尊二 康雍年间赋学的醇雅趋向三 康雍年间赋论的情感与艺术特征论第二节 赋源“六义”与经世致用——康熙及其宰臣的赋学观一 康熙的实用思想与文论观点二 康熙的辞赋创作与赋学观点三 康熙的辞赋观对辞赋创作的影响第三节 康雍年间选本的赋学观第三章 乾嘉道时期的赋学理论第一节 赋风的流变与赋论倾向一 “赋颂一体”论及其赋学观点二 “以古文为时文”及其对辞赋观的影响三 统治者的辞赋创作及其对辞赋的态度第二节《四库全书总目》的辞赋观一 推尊古体的赋学倾向二 《总目》的历代赋学批评观三 对辞赋创作的影响及成因第三节 乾嘉道时期辞赋家的赋学观点一 以气为主——古文家派对辞赋的看法二 赋兼才学与重情尚美——学者和骈文家的赋学观三 取经义以致用——文章社会学家的赋学观四 词赋为宗——诗人、词家的赋艺表达第四节 乾嘉道复古思潮中赋论家的体类之争一 律体宗唐——律体赋派的理论二 祖骚宗汉一古体赋派的理论三 古体派与律体派赋学思想的论争与调和第五节 沉雄博丽与清丽芊眠——赋学风格论的确立一 诗人之赋“丽以则”二 沉博绝丽三 清丽芊眠第六节 乾嘉道时期赋选本中的赋学思想一 律体赋选的偏盛二 古体赋选的回应三 古律赋选的汇通第七节 乾嘉道时期赋学兴起的主要成因一 帝王的尊崇与科举考试的持续推动二 清代赋学的尊体观念三 清代乾嘉学术的影响第四章 乾嘉道时期的赋学专著第五章 咸同光时期的赋学理论第六章 清末民初的赋学理论结论 清代赋学——古典赋学的总结与超越附录 清代赋论家年表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明末清初的经世文统与赋学思想 明末清初,无论是政治、经济、思想还是学术、文化、士子心态均处于一个极其重要的嬗变时期。就学术思潮而言,此时的学者,诸如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方以智、归庄、刘宗周等人,有惩于明末的空疏学风和士子习气的流荡靡返,提出了“经世致用”的学术主张,强调无论为学还是为文必须有益于世道人心,有补于家国天下。清朝立国之初又推尊程朱理学,强调文以经世,历朝帝王推崇文学创作,且大都有作品问世,特别是康熙帝,出于政治统治的需要,更是强调文以载道:“文者,载道之器。所以弥纶宇宙,统括古今,化裁民物者也……约而论之,靡不根底于群经,权舆于六籍。”正是在帝王的提倡下,清初诗、文、词的创作都取得很大的成就,流派纷呈,争奇斗艳。诚如徐珂《清稗类钞》中所言:“由于入关以后,一时文学大家,不特改仕新朝者多明之遗老,即世祖、圣祖两朝正科所取士,及康熙丙午年博学鸿词科诸人,其人以理学、经学、史学、诗词、骈散文名家者,亦率为明代所遗,而孙奇逢、顾炎武诸儒隐匿山林,又复勤于撰著,模范后学。”就指出康熙以来理学、经学、史学和文学兴蒸蔚起的原因和事实。此仅就辞赋创作而言,清初的赋作一沿明代的古体赋传统,所作多为骚体赋、文体赋、骈体赋(隶属于古体赋的范畴);而律体赋的创作,直到康熙十八年首开博学鸿词科,由于政治的介入与科举的推动才与古体赋一道逐渐兴盛起来,并由此成为此后(主要指乾嘉与同光时期)清赋创作的主流;就赋学理论来说,明末清初遥承元代祝尧《古赋辨体》、明代徐师曾的赋论,学人对体制僵化、内容贫乏的律赋一般多持否定态度。
编辑推荐
清代赋学是对此前历代赋学的总结与发展,对赋学史上的诸如古、律赋之争等重大的赋学理论问题均作出了理论阐发,并建构了富有体系的律赋理论与古赋理论。回顾评述清代赋学研究的状况,总结其成绩与不足,这对未来的清赋研究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清代赋学研究》主要从国内与域外两个层面,从20世纪初至80年代及80年代以来两个时段对清代赋学研究进行考察。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