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跨越

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陈武明  页数:388  

内容概要

  《新的历史跨越:关于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日益提高,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数事实证明,加速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成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关键,已成为中国改革和发展继续向前的关键,已成为维护和促进人民根本利益的关键。顺应时代和人民  的要求,尽快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体制,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因此,我们对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就不能只停留在精神家园的快乐采风上,而是要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导下,回到现实生活的艰苦探索中来。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书籍目录

上篇 大势所趋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因来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第一节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民主成为人民基本的政治追求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有相应的政治体制第三节 新生社会力量要求共享政治权力第二章 传统政治体制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第一节 传统政治体制的基本特征第二节 传统政治体制的三大支柱第三节 传统政治体制渐显的九大弊害中篇 刻不容缓第三章 政治体制改革刻不容缓第一节 社会变数日益增多第二节 社会稳定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第四章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积极的行动第一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要加快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阻力第三节 政治体制改革一定要积极主动下篇 新的跨越第五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一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是民本位体制第二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基本原则第六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权力体制民主化第一节 民主选举是权力体制民主化的灵魂第二节 民主决策是权力体制民主化的主题第三节 民主监督是权力体制民主化的关键第四节 自由和公开性是权力体制民主化的基础结束语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现取决于人民的努力附:人类民主实践的伟大创举——简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章节摘录

  上篇 大势所趋  第一章 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动因来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政治体制改革,不是由谁心血来潮人为提出的,也不是历史长河中的偶然事件,而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逻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告诉我们:“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6页,第2卷第83页)列宁也指出:“今后在发展生产和文化方面,我们每前进和提高一步,都必定同时改善和改造我们的苏维埃制度。”(《列宁全集》第33卷第89页)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迅速发展,我国1979年至2004年的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9.6%。(《浙江日报》2006年1月10日)经济总量已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已有3/4以上的城乡居民初步过上了小康生活。(《2001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第363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经济社会结构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呈现出许多崭新的特点,经济运行市场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新的社会力量不断涌现。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中西方交流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与此相适应,人民的思想也获得了空前的解放,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选择丰富多彩,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自主、竞争意识和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社会政治理念,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认同。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的历史跨越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