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5-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傅杰 选编 页数:35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曾经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过,此次打算重新策划出版,包括重新取名,重新装帧。本书遴选20世纪艺人言论,反映了那个时代丰富的背景与内容。
书籍目录
盖叫天:我为什么叫盖叫天欧阳予倩:我怎样学会了演京戏侯喜瑞:科班的生活梅兰芳:幼年学艺的过程周信芳:十年来的舞台生活荀慧生:三分生俞振飞:艺林学步程砚秋:我的学艺经过吴晓邦:留学日本胡蝶:影后生涯(节选)喻宜萱:我与音乐曹宝禄:曲坛沧桑赵荣琛:人名牌学府却与京剧结缘袁世海:童年戴爱莲:留学英伦岛的日子周璇:我的从影史张瑞芳:40年代在重庆扮演过的角色张权:永不反悔的路张君秋:我的少年时代白杨:从艺之前常香玉:爸爸和我于是之:幼学纪事赵燕侠:童年忆事(节选)新凤霞:拜师难侯宝林:自传(节选)徐玉兰:我演贾宝玉王文娟:回忆我的舞台生涯侯少奎:答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问
章节摘录
“他演《访鼠测字》的娄阿鼠,在庙内测字一场,他跟假扮测字先生来访案的况太守(钟)同坐在一条板凳上,静听况太守替他测字。等况说到了阿鼠身上,鼠这一惊,非同小可,从凳子上往后一坐,把上身弯下去,再连头带脚同时从凳下钻出,盘着腿,纵身仍坐在板凳上原处。像这样复杂的身段,要在极快的时间里,极敏捷地表演出来,实在不是容易的事。“他演《思凡下山》的和尚,内中有两个身段,那就更难了。脚步是下山的姿势,嘴里唱着曲子,头颈部分不住地转动。所挂的念珠,也随着打转,愈转愈快。念珠倏忽离颈,腾空而上,一刹那又落下来,还要仍旧套在颈上,继续转动。他背尼姑下山时,赤足,口衔双靴,先往左面扔出一只,再向右面扔出另外一只,那真是绝活。”我觉得这似乎不大可能,萧说:“这是一种巧劲。”他取出了一双靴子,比给我看,他说:“一只靴子咬在舌头上面,另一只咬在舌下。扔的次序,先把舌头抵住上面的靴子,把下面的扔出去;然后再扔上面的。这完全是用舌头来操纵的。”萧先生一面说,一面做身段给我看。并且附带声明:‘他只是根据师父的述说,自己是并不能照样表演的。杨三死后,这种身段就失传了。’“他演《起布问探》的探子,手持月华旗,边唱边舞,舞出种种不同的花样来;这还不算难,难在旗角不卷,始终保持方形。这出戏我的儿子萧盛萱会唱,虽然也学杨三的老路子,可是比不上老前辈的功夫了。“他演《时迁盗甲》的时迁,是用两张桌子、一把椅子,垒为三层。时迁先竖蜻蜓,用脚勾住第一张桌子,翻到第二张桌,拿脚钩住椅背,再把身子挺起,站在椅子上,将甲盗到手。口内衔着包袱,双脚插在椅背的空隙里,仰面翻身而下。回到第二层桌子边,再仰面翻身跳下。身段复杂极了。叶盛章能照这种方式表演,是我给他找的教师,花了四十枚银元的代价学的,现在可值钱了。”我问萧老先生:“杨鸣玉为什么不传授几个徒弟,好继承他这样精练的技术,而不致继起无人呢?”“他也收过徒弟”,萧老先生说,“可是没有几天,徒弟就全跑了。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无暇考虑他们的赞词是否出自真心,听着总还是觉得舒服,不知不觉露出自负的形色,以为技艺并非不能速成,还是有捷径可走,便否定了基本练习的重要,结果是好像样样都会,样样稀松。 ——欧阳予倩 总之,熟戏三分生,实际上是希望在演戏的时候能达到含蓄的地步。好的艺术讲究引人入胜。要注意这个“引”字,引,就是只露一个头,不是和盘托出。这样观众就老琢磨,老往深里研究,你虽没演满、演绝,可观众替你补充满了、绝了。 ——荀慧生 荣先生对我练跷功,看得非常严。他总怕我绑着跷的时候偷懒,把腿弯起来,所以他想出个绝招来,用两头都削尖了的竹筷子扎在我的膝弯上,你一弯腿筷子尖就扎你一下,这一来我只好老老实实地绷直了腿,毫无办法。这虽等于受酷刑一样,可是日子长了,自然也就习惯了,功夫也就出来了。 ——程砚秋
编辑推荐
《梨园忆旧》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