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健 页数:3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以“两浙”地域文化视角来探讨“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的内在关联,目的是要努力地揭示出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两浙”作家为什么会整体性地崛起的文化根源,并试图结合文化原型和母文化的孕育功能,以及地域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积淀等特点,探讨“两浙”作家在新文学发展中的思想理念、价值建构、心路历程、精神轨迹和艺术探索等各个方面的表现,以及为中国新文学发展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以确立他们在中国新文化、新文学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两浙”作家与中国新文学》的部分章节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
作者简介
黄健,文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文学学会理事,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鲁迅研究中心、绍兴鲁迅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先后做过记者、编辑、教师等工作。曾旅居香港,任中资驻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主要著作有《反省与选择》、《意义的探寻》、《文学与人生》等,发表论文百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两浙”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的内在关联第一章 “两浙”文化审美意识与中国新文学的生成第一节 文化基因:“两浙”文化审美意识的萌生第二节 文化交汇:“两浙”文化审美意识的衍变第三节 文化动力:“两浙”文化审美意识的转化第二章 “两浙”文化资源对中国新文学发生的支持第一节 “浙东学派”的思想影响与精神传承第二节 明清社会思潮与文学变革的波及效应第三节 “浙江潮”的涌动与文化碰撞的觉醒第三章 “两浙”作家的文化体认与新文学的基本走向第一节 海外留学、翻译活动与文学新思维第二节 “两浙”作家对新文学现代性的建构第三节 “两浙”作家对新文学基本范式的奠定第四章 “两浙”作家的价值取向与新文学的主题路径第一节 进化论价值取向与“人”的主题第二节 个体性价值取向与“自我”主题第三节 主体性价值取向与“反抗”主题第五章 “两浙”作家的文化性格与新文学的美学风貌第一节 浙东“刚性”文化与新文学的坚韧风格第二节 浙西“柔性”文化与新文学的柔婉风格第三节 “两浙”作家的美学理想与诗性审美品格第六章 “两浙”作家的审美观照与新文学的书写谱系第一节 “两浙”作家的意识聚焦与思想张力第二节 “两浙”作家的乡村记忆与乡村书写第三节 “两浙”作家的都市意识与都市想象第七章 “两浙”作家的艺术创新与新文学的文体变革第一节 前卫姿态与新文体的革新理念第二节 主体维度与新文体的叙述风范第三节 语境规约与新文体的语言策略第八章 “两浙”作家的创作实践与新文学的思潮流派第一节 文学思潮的引进与探索第二节 文学社团的中坚与担纲第三节 文学流派的主导与引领余论 新文学的先锋特质与“两浙”作家的先锋性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两浙”文化审美意识与中国新文学的生成 严家炎在谈到地域文化与中国新文学的关联时,特意以浙江为例指出:“浙江自五四新文学起来以后,出了那么多著名作家,各自成为一个方面的领袖人物和代表人物: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乡土小说和散文诗的开山祖;周作人是‘人的文学’的倡导者,现代美文的开路人;茅盾是文学研究会的主角,又是社会剖析派的领袖和开拓者;郁达夫则是另一个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健将,小说方面的主要代表,自叙传小说的创立者;徐志摩是新月社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倡导者;丰子恺则是散文方面的代表;等等。如果说五四时期文学的天空群星灿烂,那么,浙江上空的星星特别多,特别明亮。”的确,在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之际,从“两浙”区域涌现出来的作家,虽然各自的创作风格不尽相同、审美理想不尽相同,但各自都是带有“两浙”地域文化气息和审美意识,形成了一个具有方阵意味的整体,出现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并在各自的创作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不少作家所发挥的是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深究中国新文学生成与发展当中“两浙”作家的“井喷”现象,人们可以从多种维度来进行透视,但在多维透视当中,江南文化,特别是以“两浙”为主体的江南文化是其中重要的一维。运用荣格关于“集体无意识”的理论,深入到江南文化,特别是“两浙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积淀当中,考察“两浙”文化基因及其转换对“两浙”作家的影响,以及“两浙”作家对中国新文学的生成与发展所作的重要贡献,则是一个重要的认识维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