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4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祖辉,张冬平,潘伟光 页数:475
内容概要
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非常明确地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因而“发展现代农业”自然成为今年农业工作的主题。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决定。现代农业是与传统农业相对应的农业形态,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工具、全面实行现代经营管理为本质特征和主要标志的发达农业。发达的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所必须追求的目标。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仅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的产业基础。 总的来看,我国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阶段,基础脆弱、装备落后、主要靠天吃饭的基本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而且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任务繁重。 为此,要推进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从我国人多地少水缺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按照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可见,建设现代农业的方向和思路已经明确。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已经经历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快速推进,农业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农业的内涵在不断地调整和深化,全国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始终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积极的探索。
书籍目录
序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又好又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促进新农村建设第一篇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与衡量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从一次现代化到二次现代化 现代农业的层次递进性认识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走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 农业承载观:认识现代农业的社会视角 保护农业多功能性建立现代生态农业模式 基于农业投资行为视角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测度与推进 广东农业现代化发展报告:1999-2005第二篇 现代农业的投入保障与政策机制 探索支农长效机制建设现代农业 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机制研究 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发展的投融资对策研究 补贴、福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 农村金融:现代农业建设的强力支撑 取消农业税后农业投入问题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形分析 缩小金融供需缺口发挥金融支撑作用 黑龙江省建立现代农业农村金融支持系统调查及对策研究 河南省现代农业建设中的财政支农政策研究 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第三篇 现代农业基础设施装备与科技支撑 现代农业建设的基础工程:农路·农地·农场 新阶段农机作业服务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河南省现代农业物质装备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农户安全施用农药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农户肥料投入偏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疏通阻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及发展对策第四篇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建设与培育 新农村建设下的农村市场体系建设问题思考 完善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对策 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因素分析 浙江省临海市西兰花合作社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验与启示 农户安全农产品生产行为分析 论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与发展现代农业 韩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第五篇 现代农业人力资本与新型农民培育 现代农业中的农民与市场对接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市场机制运用研究 外出劳动力的回流与职业选择 现代农业视角下的专用农业人力资本构建 现阶段我国农户的分类及比较 农民工流动类型分析及政策建议第六篇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制度创新 浙江省农作制度创新研究 农业产业化组织创新:一种基于风险防控的制度安排 农业企业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替代战略 河南省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实践与评价 我国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组合拳”:法律规范、政府管制与经济手段 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战略困境透析与出路选择 完善家庭承包经营:迈向现代农业的台阶 论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长空间……第七篇 现代农业区域发展模式与经验借鉴后记
章节摘录
在新农村建设中加快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黄祖辉 张冬平 2007年7月21—23日,“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发展”高层论坛在黄河迎宾馆举行,来自中央科研机构、高校和实践部门的1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针对新农村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与会专家学者提出以下七点建议。 一、重视核心农户发展,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核心农户是那些具有一定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产品生产科技含量较高,具有较高文化程度,有丰富农业生产和经营经验,对周围农户生产具有一定影响和带动作用,并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现代农业的主体应该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不是政府单位,也不是从事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目前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生产规模小,对现代农业建设力不从心,没有能力进行现代农业的投资,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市场选择,培育一批核心农户,使核心农户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政府应对这些核心农户在农资信贷、技术和市场信息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扶持,提高其产品竞争能力,由此形成当地农户的生产核心,带动周边农户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形成生产规模经营,而且可以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重要基础。 培育现代农业核心农户,教育培训是重要途径。应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农业劳动力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和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村劳动力在非农行业的就业技能,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能力、兼业能力和转移能力。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大量相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流出农业领域,我国农业人力资本短缺现象比较严重,因此,政府在增加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同时,尤其应加大对农业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改变农业人力资本数量富裕、质量不高的状况。此外,应对中高等院校涉农专业的学生实行免收学费的制度与政策,鼓励他们在现代农业中创业创新,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和经营主体。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