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靳明 页数:225
内容概要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扩展、提升与系统化,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 本书以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以绿色农业提出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为切入点,以促进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为目的,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明确界定绿色农业(包括绿色农产品)的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与机理,即阶段性特征、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等,分析了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历程(包括产业政策演变过程)和存在问题,并针对绿色农业产业在特定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建议。 全书的内容除第一章导论、第七章结论外,从逻辑上分为两部分,形式上分为五章。 第一部分是理论基础,包括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绿色农业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绿色农业产业成长过程的阶段性特征及其规律性、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为实证研究及提出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提供理论基础与分析角度。 第二章分析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的动因。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绿色农业的内涵,提出绿色农业和绿色农产品的特征和竞争力,即绿色农业具有持续性、集约性、高效性、标准化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协调的多重特性;绿色农产品具有生态、安全、优质等质量特征和品牌优势,具有信息不对称性和正外部性,需求的价格弹性从短期来看相对较高,从长期来看相对较低,需求的收入弹性相对较大,其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质量、品牌等差异性上。绿色农业直接源自农业与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但同时是农业转型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所迫切要求的,它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适应农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消费安全,增强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符合农业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分析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通过借鉴一般产业成长过程的规律性,对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规律性与机理,即阶段性特征、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等进行分析。认为产业成长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成长轨迹、阶段性和规律性,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产业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其阶段性特征可从产品、技术、市场、企业(包括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数量、规模与变化状况等角度加以考察。目前,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为成长期初期的特征,其主要的动力源泉是市场需求与政府政策,总体上应该选择市场拉动(包括出口拉动)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引导型发展机制,但要根据绿色农产品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并随消费需求的增长逐步转变为以市场拉动为主。 第二部分是绿色农业产业成长过程的实证分析和应用研究,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在对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成长发展历程(包括产业政策演变过程)进行回顾总结的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处于成长期初期的结论,并提炼出特点和问题,据此提出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建议。 第四章对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回顾总结我国以绿色食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产业的成长发展历程,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根据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标志性事件,定量根据认证产品数、企业数、产量和销售额的增长速度并运用逻辑函数分析模拟,综合判断得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目前处于成长期初期的结论,并总结产业在发展水平、成长动力、竞争手段、产业组织和产业链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这些特点与问题具体反映在市场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足、供求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市场环境不够完善等几个方面。 第五章提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战略。针对绿色农业产业所处成长阶段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原则和战略对策,指出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以整体品牌战略为导向,农业区域化、标准化、产业化、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有机结合和融合,采取多种战略对策,推进制度和政策创新,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加快发展。 第六章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政策分析与建议是第五章内容的延伸。通过对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历程、演变方式及政策特征分析,认为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制度变迁是一种“自下而上”和“白上而下”的双向推进型制度变迁方式,这种制度变迁方式决定了其产业政策具有直接性和强制性以及间接性、引导性、指导性和服务性特征。在对现有绿色农业产业化政策绩效(以浙江为例)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产业政策创新思路与建议:引导市场需求、促进有效供给、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培育市场和增强市场拉动力为目标,针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晶各自的市场定位,采取不同的推动措施。
作者简介
靳明,浙江财经学院《财经论丛》(全国百强学报,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编辑部主任,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工业自动控制专业,分配至广播电影电视部设备制造厂(北京)工作,1985年考入浙江大学工业管理工程专业攻读研究生,1987年分配至浙江财经学院任教,历任企业管理教研室主任、经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科研处处长兼研究生办公室主任等职,2001年晋升教授职务。2003年考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财务管理方向攻读博士学位。从事专业方向:公司治理、产业组织、市场营销、资本运营与战略管理等,在所从事的研究领域中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运作经验。近五年主持承担了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科技部科技开发项目、财政部协作项目、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等国家级与省部级项目10项,以及多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在高层次刊物《中国工业经济》、《统计研究》、《财贸经济》、《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南开管理评论》、《金融时报》等发表50多篇论文,编著出版了《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等著作。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院校科研成果奖3项等。
书籍目录
0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02 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动因 2.1 绿色农业的内涵、特征和竞争力 2.1.1 绿色农业的相关概念 2.1.2 绿色农业的涵义 2.1.3 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产品的特征 2.1.4 绿色农业与绿色农产品的竞争力 2.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农业的产生背景 2.2.1 农业发展模式的演变与可持续农业观念的产生发展 2.2.2 从可持续农业观念到绿色农业模式 2.3 绿色农业的发展动因 2.3.1 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在需要 2.3.2 发展绿色农业是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绿色消费的需要 2.3.3 发展绿色农业是保障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的需要 2.3.4 发展绿色农业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需要 2.3.5 发展绿色农业是应对绿色壁垒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0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与规律 3.1 产业成长与产业生命周期的涵义及阶段划分 3.1.1 产业成长与产业生命周期的涵义 3.1.2 产业成长轨迹 3.1.3 产业成长阶段划分 3.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分析 3.2.1 一般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的总体描述 3.2.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阶段性特征 3.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分析 3.3.1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3.3.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动力源泉分析 3.3.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发展机制分析04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的实证分析 4.1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的成长发展历程 4.1.1 产业形成期:技术选择、标准确定与社会认可(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 4.1.2 产业成长期:销售起飞,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1世纪初至今) 4.2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所处成长阶段的实证分析 4.2.1 产业成长阶段的定量划分方法 4.2.2 模型参数估计与曲线拟合方法 4.2.3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成长过程曲线拟合 4.3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存在问题的总体分析 4.3.2 市场需求问题 4.3.3 市场供给问题 4.3.4 市场环境问题 4.3.5 供求均衡关系分析05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战略 5.1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目标 5.1.1 总体目标 5.1.2 分层次目标 5.1.3 分阶段目标 5.1.4 具体目标 5.2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原则 5.2.1 正确认识“三品”定位和发展关系 5.2.2 处理好“四个关系”和做好“四个结合” 5.2.3 明确发展方向和突出发展重点 5.2.4 促进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加快发展 5.3 绿色农业产业成长发展的战略对策 5.3.1 实施整体品牌战略,全方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形象 5.3.2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形成优势绿色农产品产业带,提升绿色农产品竞争优势 5.3.3 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绿色农业基地建设,为绿色农业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5.3.4 加快质量安全认证进程,加强监管,提升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3.5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推动绿色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 5.3.6 加快市场培育、开拓和流通体系建设,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 5.3.7 完善社会化服务,建立健全绿色农业成长发展的保障体系 5.3.8 加大政策支持和宏观调控力度,为绿色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06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成长的政策分析与建议 6.1 我国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历程、演变方式及政策特征分析 6.1.1 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历程、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1.2 绿色农业的变迁历程、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1.3 绿色农业产业化的变迁、变迁方式及政策特征 6.2 绿色农业产业化政策绩效评价——以浙江为例 6.2.1 政策绩效评价 6.2.2 现有政策存在的问题 6.3 绿色农业产业政策创新思路与建议 6.3.1 引导市场需求 6.3.2 促进有效供给 6.3.3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07 结论 附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附录2 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0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绿色农业作为一种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与体系,是以绿色农产品产业化为主线的生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是在生态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探索、绿色食品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总结、扩展、提升与系统化,是绿色经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随着绿色农业在农业发展及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绿色农业的成长发展问题在国内外开始受到广泛重视,并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我国理论界与管理部门大多认为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解决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一是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二是解决农业发展中长期形成的片面追求产量、速度增长而忽视质量(包括安全)与效益提高的问题。这一问题如果不解决,在基本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农产品市场需求约束中国农业发展的情况下,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与安全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也难以解决,农村市场的启动也会缺乏必要的动力。三是解决农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四是解决农业如何适应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思考农业发展道路的问题,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优化农业结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