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浙江大学 作者:吕琪昌 页数:3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夏文化和夏代历史的一系列问题鲜有定谳,夏史重建工作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夏朝距今时间久远、史书记载语焉不详,而田野考古又没有发掘出如商周二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那样的夏代文字记载。另一方面则是学者们对夏代屋史的认识存在偏颇,研究方法论有所缺失。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晚近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连用地下遗物与史书记载互相参证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夏代历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习惯于对考古发现的古代都邑遗址与文献记载作静态的比勘和附会。实际上,夏朝时,黄河、长江两河流域“天下万国”,国中有国,犬牙交错:而夏人还更多地保留着文明早期居无定所的习性,政治中心都邑处于经常迁徙变动的状态,徒禹都合会稽、阳城、晋阳,少康邑输,帝相居帝丘,帝甯居原,胤甲居西河,帝桀居斟鄩,夏代500年间的都城一直没有固定化。上古史书所记夏代的都城,仅以史家没有争议的那些来藐,从最西边晋南的阳城,到束部山柬河南一带的斟鄩,相距已达二千多里。学者们在考定夏代遗址的过程中,如果简单从事,就很容易犯下刻舟求剑式的错误。
书籍目录
图表目录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研究动机与方法一、研究动机与过程二、研究重点与方法第二节 青铜爵、斝“双柱”问题研究的回顾与途径一、青铜爵、斝“双柱”功用说法的回顾二、青铜爵、斝“双柱”问题研究的新路径第三节 青铜礼器对文化起源研究的意义一、“青铜礼器”的意义二、“礼器”的特质三、青铜礼器与“图腾崇拜”及族厨陆格四、爵、盏、斝、觚在夏、商两代礼器中的地位及特质第四节 夏、商文化的考古学研究概述一、夏文化的探索及亟待突破的关键二、商文化的探索及夏、商文化的断代争议第二章 陶驽起源?发展与形制问题的初步探讨第一节 陶鬻起源问题的探讨一、关于“鬻”二、陶鬻的起源第二节 陶鬻的发展与传播一、太湖系统陶鬻的发展与传播二、中原系统陶鬻的渊源、发展与传播三、海岱系统陶鬻的渊源、发展与传播第三节 陶鬻的形式及其象征意义一、海岱系统陶鬻的图腾意义二、太湖及中原系统陶鬻的图腾意义第三章 青铜爵、单的起源及“双柱”问题研究第一节 青铜斝及其与陶鬻的关系一、关于“斝”二、青铜斝的兴衰及演变概况三、青铜斝起源的探讨第二节 斝柱的意义及相关问题探讨一、斝柱的实际——祖形特征“泥饼饰”的遗留二、斝柱的意义——鸟的双目三、斝的精神因素——“金乌负曰”的图腾象征物四、余论——史前陶鬻、陶斝名称的商榷五、小结第三节 青铜爵及其与陶鬻的关系一、关于“爵”二、青铜爵的兴衰及演变概况三、青铜爵起源的探讨第四节 爵柱的意义及相关问题探讨一、爵柱功用的探讨二、爵的精神因素——“金乌负曰”的图腾象征物三、余论——青铜爵的其它问题四、小结第四章 青铜爵的来源对夏文化起源问题的启示第一节 夏文化起源研究概述一、当代学者研究的回顾二、文献有关夏族起源地点的说法三、考古学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第二节 封顶盏的起源及相关问题一、关于“封顶蚕”二、“封顶盏”的起源三、“封顶蚕”的其它问题第三节 觚的起源及相关问题一、关于觚二、青铜觚的兴衰及演变三、陶觚的发展与来源四、觚与图腾文化的关系第四节 从青铜爵、封顶蚕、觚的来源探讨夏族的起源一、三大礼器来源研究结论的重点二、夏文化起源的推溯第五节 从古传说验证及思考夏族的起源一、大禹治水及与之相关的传说二、夏族图腾的传说三、夏族起源及迁徒始末的总结第五章 青铜学的来源对先商文化及夏、商断代研究的启示第六章 结论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对夏文化起源和夏商周三代历史之谜的破译,从三代青铜礼器的源流的疏理考证切入。根据多年研究古陶瓷史的经验,《青铜爵、斝的秘密:从史前陶鬶到夏商文化起源并断代问题研究》作者认识到许多青铜礼器的祖型都源自陶器。爵和斝是夏、商时期除鼎之外最早也是最重要青铜礼器,具有社会制度、组织和规范等具体意义。制度文化植基于精神文化,爵、斝代表着某种特定的制度,反映了古人的深层理念。《青铜爵、斝的秘密:从史前陶鬶到夏商文化起源并断代问题研究》是对青铜爵、斝的研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