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出版时间:2006-3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茅育青  页数:318  

内容概要

  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2004年12月1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本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对每一位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应掌握的教育技术能力方面的要求。这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也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进行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它的颁布和实施对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推进教育信息化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  我们知道,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信息技术在教学与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它既能增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又能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判断、加工处理、传递、发布等方面的信息素养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价值判断能力和反权威意识等。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杭州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茅育青副教授,经过长期的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实践和研究,根据《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撰写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书,本书主要通过三个部分来阐述中小学学科教学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整合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详细叙述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网络资源的获取、多媒体课件基础、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制作、PowerPoint课件制作、网络课件的制作;第三部分介绍了整合的具体实践案例,包括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备课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互动及沟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引导学生复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师行为专业化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信息化教学设计。内容丰富实在,其中包含了许多实际案例,对帮助中小学教师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具有实际意义。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主题一:信息技术与基础教育改革一、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变革创造了一个可操作的平台二、信息素养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三、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主题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理论基础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系统科学论基础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传播学基础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基础第二部分 教师信息技术基本技能主题一:网络资源的获取一、因特网服务简介二、网络教育资源的浏览与获得主题二:多媒体课件基础一、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类型二、多媒体课件脚本的编写主题三:多媒体课件素材的采集和编辑制作一、多媒体素材的种类二、数字、文字和文本的获得三、图像素材的采集四、声音素材的采集五、视频素材的采集六、动画素材的制作主题四:PowerPoint课件制作一、常规演示文稿的制作与运用二、PowerPoint深入主题五:网络课件的制作一、FrontPage 2002界面简介二、用FrontPage 2003制作多媒体课件三、用Dreamweave MX 2004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三部分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实践主题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备课工作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信息技术丰富了课程资源二、信息技术促进了教材的现代化和多样化三、信息技术促进教师备课方式的改变主题二:接受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在接受性学习课堂导入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题三:探究性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以增加探究性学习课堂导入的魅力二、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主题四:教学互动及沟通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题五:引导学生复习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题六: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主题七:教师行为专业化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一、反思的意义二、反思的一般步骤与具体实施三、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反思课堂教学行为主题八:信息化教学设计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典型模式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