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7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秀明 页数:39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按照文学史家习惯的划分,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的时间上限起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下限终于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在我们身边流逝的当下现实,它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极的开放的时间概念。而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一般是从1976年粉碎“四人帮”开始算起,当然它的真正的实质性阶段,则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这20年间。这是因为,中国社会和文化文学的转型,是从80年代尤其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80年代中期以前,是转型的发轫期;80年代中期以后,是转型的加速期。《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修订本)》所论的文学思潮,大致限于80年代以迄于今这段时间范围。
作者简介
吴秀明,1952年出生于浙江温岭。197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现为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浙江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兼任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全委会委员等。先后出版的专著有《在历史与小说之间》、《文学中的历史世界》、《历史的诗学》、《真实的构造》、《三元结构的文学》、《文学浙军与吴越文化》(主编)、《隔海的缪斯》(合著)、《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主编)、《当代中国文学五十年》(主编)等10部著作;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200余篇评论和研究文章。曾获浙江省教委和省政府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及其他奖10余项;2003年获全国首届10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书籍目录
绪论 当代文学思潮的转型及其独特位置一文学思潮的定位二 当代文学思潮发展的轨迹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文学思潮呈现明显转型的特点四 文学思潮与文学史编写五文学思潮与学科建设第一编 转型时期文学思潮的总体格局第一章 精英文学第一节 精英文学的概念内涵第二节 精英文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精英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第二章 大众文学第一节 大众文学的概念内涵第二节 大众文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大众文学的自身局限与未来前景第三章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第一节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概念内涵第二节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文学的中介系统第四章 三种文学的多元并存与彼此的矛盾关系第一节 三种文学的共同境遇与彼此的矛盾关系第二节 多元文学格局与作家的艺术个性问题第二编 转型时期文学思潮的精神现象第五章 人文精神及其演变第一节 人文精神的概念界说第二节 人文精神历时性发展的几个阶段第三节 关于人文精神的几个悖论第六章 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第一节 现代主义的西风东渐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及其表现第三节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精神现象的归去来兮第七章 浪漫主义精神漫游第一节 浪漫主义:不该被冷落的一种艺术精神第二节 浪漫主义一波三折的艰难历程第三节 浪漫主义的精神式微与艺术新变第八章 历史题材小说精神价值的现代性进程第一节 历史题材小说之于现代性的特殊功能价值……第三编 转型时期文学思潮的艺术实践第四编 转型时期文学思潮的微观世界
章节摘录
更进一步,从认知方式上讲,由于感性在对世界表象的认识上借助的不是理性逻辑而是直觉感性,它不仅能对可感的表象世界进行直接的感受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由想像的翅膀;而且极易捕捉到社会生活间隙中流动的、漂浮不定的事物,也就是说它对社会生活中的偶然性因素更感兴趣。而这,恰恰是被理性化写作所忽略不计的。例如李晓的《相会在K市》,故事中的诗人刘东投奔抗日游击队却死于游击队同志的刀下,纯属偶然事件,其死“真不知该怨谁”。他的另一作品《叔叔阿姨大舅和我》中那个叶阿姨,当过集中营的女秘书,后又被编入战俘队,在战俘突发暴动事件中,因为跑得快被男同志救出,转移到苏北根据地,并成了革命干部。这个偶然性是那样的耐人寻味,直到她自杀身亡后也无法解开。从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知道感性之于文学创作的重要和必要,真正的文学艺术,从来都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创造一个真实而丰盈、深刻而鲜活的艺术世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作为一种生命系统,是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的统一体。光有理性思维的人是不完全的人,它也不可能带领人类进入伊甸乐园。惟有理性与感性的谐调互渗才是人性的完善体现,并建立自己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思维结构。而文学艺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感性的,在各种学科的分工之中,只有文学艺术是始终面对人的感性的。现代美学家鲍姆加登就是据此给美学命名为Aesthetics,这个词的本义就是感性学,是研究感性的学问。由此看来,转型期文学的召唤理性与寻找感性,恰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和文学的现代性的进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