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汪奠基 页数:402 字数:367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专门史文库:中国逻辑思想史》以历史典籍为基础,通过对古籍资料的梳理,阐述了中国各个时期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以及前后相继的历史沿革,比较全面地勾画了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轨迹,实为中国逻辑研究方面的开山之作。
书籍目录
绪论 从研究逻辑史的问题谈到中国逻辑思想史的特点
一、关于研究普通逻辑史的问题
二、只有通过逻辑史的研究,才能认识逻辑科学的发展
三、关于逻辑史的对象问题的看法
四、中国逻辑思想史的内容及其特征
第一编 先秦逻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先秦名辩学派的逻辑思想
一、关于名家和名辩思想
二、邓析与形名
三、宋钎、尹文正形名的学说
四、彭蒙、慎到、田骈、申不害、尸佼与名法观念的发展
五、儿说、田巴、毛公与名辩思想的发展
六、惠施历物论与当时辩论的诸问题
七、公孙龙的名辩思想
附论:纵横家的诡辩思想
第二章 墨辩的逻辑思想
一、墨子与《墨经》的逻辑
二、《墨经》逻辑的基本内容
三、《墨经》中的科学思想与逻辑关系
第三章 儒家正名论的逻辑思想
一、关于正名论的说法
二、孔子正名的逻辑内容
三、孟子正名的逻辑思想和好辩的逻辑问题
四、荀子正名论的逻辑思想
第四章 道家无名论的逻辑思想
一、老子朴素辩证的逻辑思想
二、杨朱的逻辑思想
三、庄周的逻辑思想
第五章 法家形名法术的逻辑思想
一、关于形名法术的逻辑简释
二、管子的名法思想
三、商鞅反名辩、重刑法的思想
四、韩非形名法术的逻辑思想
第六章 先秦兵法及医书中朴素辩证的思想方法
一、《孙子兵法》中的辩证观点
二、《黄帝内经》中的辩证方法
第二编 秦汉至魏晋六朝时代的逻辑思想
第七章 秦汉之际的正名思想
一、“吕览”派的正名思想
二、“淮南”派的逻辑思想
第八章 两汉时代的逻辑思想论争
一、董仲舒的正名主义思想
……
第三编 唐宋至明清时代的逻辑思想因明学与西方逻辑的输入
附录 关于中国逻辑思想史参考书目
后记
章节摘录
(二)荀子逻辑思想的基本内容 我们前面第二章里,讲过《墨经》的逻辑对名、辞、辩说的科学定义,并且指出,墨派学者已经从这方面把古代逻辑总结出全部系统形式来了。苟子恰好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正名论”的逻辑。他提出了逻辑思维的共同形式,指出了名言分析的作用,谓:“其辩说(推理)足以解烦,其知虑(概念思维)足以决疑,其齐断(综合判断)足以距难。”(《君道》)他这种说法,肯定了辩说思维和论断的作用。他在《解蔽》、《非相》诸篇里,讲了很多关于逻辑认识的方法,特别是分析思维与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只根据他在《正名》篇所提出的问题,结合今本《荀子》中的正名思想,就下列三个方面,略加说明。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是:关于论思维与心理活动方面的问题——思维法则的运用;关于论名、辞、辩说的基本形式问题;关于思想方法、论证形式及定义方法的问题。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主要都总结在《正名》篇里了,但是全面的说明,除了第二方面的问题外,所有第一及第三方面的理论,则涉及《正名》篇以外的许多篇的运用。兹分别简述如下: 第一,关于论思维与心理活动方面的问题——思维法则的运用。 荀子正名的逻辑思想,首先从思维与心理的活动这一问题出发,明白地分析了思维认识的过程。 荀子认为“心”是思维或思想的官能,有时他也把心当作思维或思想的概念使用。他说思维认识的正确或不正确,主要看“心官”有无蔽塞,因为“心官”如果不发生“心能”的作用,即不能思考问题,如果“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解蔽》)。心的作用是由感官接触外界的材料引起的,外界的接触是复杂的,由于“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同上),所以作为“形之君”的心,如何处理不同的感觉,唯有从客观方面疏通万物的情况,参验是非不同的程度,然后使“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 ……
编辑推荐
中国逻辑史是以研究逻辑的规律和形式法则等理论发展为对象的。因为逻辑的规律和规则都是普遍性的和全人类性的东西,人们思维过程赖以实现的各种形式,如概念、判断、推理等,也都是共同的形式,因此它们当然应作为中国逻辑史的主要内容之一。汪奠基所著的《中国逻辑思想史》阐述了中国各个时期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以及前后相继的历史沿革,比较全面地勾画了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轨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