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上、下卷)

出版时间:2010-1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尚永亮  页数:全两册  字数:1015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套装上下卷)》主要内容包括:中晚唐五代时期、两宋明期。

作者简介

尚永亮,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珞珈学者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柳宗元研究学会会长、湖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等。曾先后赴日本各占屋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德国特里尔大学、法国巴黎第七大学、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逢甲大学、香港浸会大学等高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并兼任海内外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汉唐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主编多部丛书和教材,发表学术沦文170余篇。承担国家、教育部、陕西省、湖北省、“211工程”社科基金项目及横向课题多项,其论著及参编教材先后获教育部、陕西省、湖北省、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一、二、三等奖及国家图书奖、中南五省区人民出版社优秀图书奖10余项。

书籍目录

导论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研究进路 一、接受荚学的基本理路及其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二、元和诗歌在诗史上的重要性及其整体特征  三、元和诗人群的诗派特点与相关辨析  四、元和诗歌的研究现状与基本构想第一编  中晚唐五代时期 第一章  韩孟诗派在中晚唐的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韩孟诗派的形成和自我接受     一、以韩愈、孟郊为中心的艾游群体之形成     二、韩孟诗派的自我接受   第三节  元和诗坛的横向比较     一、韩孟诗派与“元和体”之关系     二、张籍的意义   三、柳宗元、刘禹锡等人与韩孟诗派  第四节 杜牧、李商隐与韩孟诗派   一、杜、李对韩愈诗歌之接受   二、杜、李在李贺诗歌接受中的重要意义  第五节 对贾岛的接受及其社会文化原因   一、接受贾岛的诗人群体与接受内容   二、“贾岛现象”的社会文化的原因  ……第二篇 两宋时期第三篇 金元时期第四篇 明清时期第五篇 选本与元和诗考察第六篇 元和诗歌百年研究述论主要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出入于儒释道而在晚年尽享闲适人生的自居易在唐末五代也有不小的影响,继而通过苏轼等宋代士人的发扬,建立了封建士大夫的典型互补心态模式。贾岛与自居易同在晚唐五代风行,就此而言二者是共通的。这可以解释唐以前的来世何以未出现类似的“贾岛现象”。三是在苦吟中追求精神价值的实现。士人在退守心灵时为了体现自己的个体价值,往往通过苦吟的方式来展现。这种展现并非带有功利性目的,而单纯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需要。四是文艺意趣向小、巧、淡、闲方向发展。学贾一派的诗歌艺术风貌的形成,固然与上述社会原因有关,但也有文艺本身的因素。就文人审美意趣而言,唐以后在诗歌、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的发展中都体现出向小、巧、淡、闲方向的发展,恢弘开张的气魄已经不是主流,如诗歌中对王孟山水田园一派的趋好,绘画中水墨画的发达,雕塑中淡雅洁净之风的扩展,书法中对晋唐法度的超越与笔墨意趣的追求等,都展现出了这一倾向。这种审美趋好与其他因素结合到一起,很容易导致向贾岛寒瘦、精巧、枯淡一路的学习,而其流弊则在于琐碎、卑弱。五是出于矫正其时诗弊的需要。贾岛本身的创作即有矫正诗风的因素。五代人王定保《唐摭言》云:“元和中,元白尚轻浅,岛独变格入僻,以矫浮艳;虽行坐寝食,吟味不辍。”由于历史的演进和文学的发展具有某种相似性,遂导致各相似时代必然会有一批人学习贾岛,借以抵制和矫正当时的诗坛流弊。如宋末四灵反对江西诗派的滞重呆板,以贾姚轻灵闲淡矫之;明末竟陵派反对前后七子模拟盛唐、手足被缚和公安派的浅率,以韩孟诗派主观师心、幽峭的创作倾向来矫正。这种意识明确的创作观念,往往也会带来矫枉过正的弊端。元初方回、清初钱谦益分别对宋末四灵、江湖诗人以及明末竞陵派的批判,便是针对这些学贾过度所形成之弊端而发的针砭。

后记

与两年前出版的《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相似,这又是一部开题早、结项晚的书稿。有志于研究元和诗歌的传播接受,应是十多年以前的事了。2001年,因为机缘的巧合,此一课题人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项目,而后又得到教育部“211工程”项目基金的资助,遂进人撰写阶段。最初的设想是:既考察元和诗歌在后代的传播接受,亦考察元和诗人接受前代诗人的情况,是为"双向接受"。然而,在具体撰写中才发现,这样一种设想所涉及的范围实在过于宽广。因为相较单个诗人的研究而言,元和诗人群十位大家、名家的研究在难度上已加大了不少,而其在中晚唐、两宋及金、元、明、清的传播接受史长达千余年,重要接受者不下百人,相关评论和要查阅的文献资料更是多不胜数,要真正搞清不同时期的接受环境及其发展变化、不同接受者的态度向背及其深层原因、不同接受线索的先后传承及其缠绕纠结,就更为费力了。在这种情况下,似已无暇再将元和诗人接受前人的内容纳入其中。

编辑推荐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套装上下卷)》是武汉大学术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唐元和诗歌传播接受史的文化学考察(上、下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尚永亮教授和其弟子刘磊、洪迎华通力研究的成果。全书选取中唐时期的元和诗人人群,运用接受美学、文化学、心理学、定量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这一诗人群体的诗歌在后世的传播接受情况予以系统考察。此课题从2001年开始立项,历时8年,撰写而成,字数逾百万。06年结项时,已跻身全国哲学社科办优秀行列。部分成果已在《文学遗产》、《文学评论》、《唐代文学研究年鉴》、日本《中唐文学会报》等众多刊物发表,并被“人大复印资料”“新华文摘”转载。是一部质量上乘、颇多创见的唐研究著作。如要研究唐代文学,尤其是中唐文学,此书必不可缺。两本书,上下两册,装帧精良,纸张厚实,印刷清晰,武汉大学出版社值得一赞。
  •   阅读上卷后得知中唐元和的韩孟诗派、元白诗派及刘柳诗歌在中唐五代、两宋的传播与接受情况。最大收获是了解每个朝代的诗人不同程度的对以上诗派的接受与传承,明白了他们的传递关系。下卷尚未阅读,如果是精装本就更好,也就有收藏价值啦!
  •   厚厚两大本,是尚教授研究的又一力作。
  •   书不新,甚至有些破旧,当当要注意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