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张静  页数:226  

内容概要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正是选取了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它立足于我国和谐社会建构的进程中,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阐释了政治文明建设的走向,分析了当前政治文明建设的国际环境和现实状况,指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揭示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和谐政治演进中的政治文明建设的逻辑归属。以期为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可供各专业的学生、教师和党政干部阅读和参考。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构建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小康社会的两大重要内容和两项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作者简介

张静,1978年4月生,湖北钟祥人。现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讲师,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200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教育,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获法学博士学位。
在攻读博士学位和工作的近五年内,在《高等教育研究》、《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教育研究》、《探索》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参编(著)《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德育功能论》、《大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等。先后参与和承担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热点问题研究”、全国“十五”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德育功能发展研究”、广东省教育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可行性问题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06年课题“警察职业价值观研究”、广东省教育厅2009年思想政治教育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道德观调查研究”等多项课题。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一章 阐释与考量: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阐释 第二节 政治文明的历史考量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文明的理论梳理第二章 主导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一节 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地位 第二节 政治文明建设在我国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第三节 和谐社会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关系解读第三章 机遇与挑战:和谐社会对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第一节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节 科技发展给政治文明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多元文化环境中政治文明建设的机遇与挑战第四章 滞后与阻抗: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政治不文明 第一节 政治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政治不文明的首要因素 第二节 封建政治残余是政治不文明的遗毒 第三节 民主政治的理性选择第五章 协同与共进:以和谐政治建设推进社会发展 第一节 和谐政治建设是和谐社会的保证 第二节 继承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 第三节 在制度创新中强化政治文明建设 第四节 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后记再后记

章节摘录

  (三)政治腐败的主要特点  北京市纪委课题组编写的《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腐败滋生和蔓延的特点、原因和对策》将新形势下腐败的特征归纳为:  1.腐败行为主要存在于行政权力干预经济活动的领域。  2.腐败行为集中在作为体制转换交汇点的国有企业。  3.腐败行为集中在监控系统的乏力部位。  4.腐败行为集中在人、财、物供求的关键环节。  5.官员和国有经济领域人员是被腐蚀的主要对象。  何增科从腐败构成要件对转型过程中政治腐败的发展演变呈现的特征进行了如下的归纳①:  1.个体腐败和群体腐败并存,群体腐败呈上升趋势。  2.腐败行为主体正在从基层向中层和高层领导干部蔓延。  3.腐败行为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一般经济管理部门扩散到了党政领导机关、组织人事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等要害部门。  4.就腐败行为的动机来看,因公型腐败、徇私型腐败和逐利型腐败同时存在,其中逐利型腐败呈恶性发展的趋势。  5.就腐败行为的制度性成因来看,传统型腐败、过渡型腐败和现代型腐败同时并存,其中以过渡型腐败为主。  6.就腐败交易双方利益情况来看,互惠型腐败有演变为勒索型腐败的内在趋势。  7.就腐败行为的后果来看,轻微腐败和一般腐败大量地发生,普通腐败增长势头不减,重大腐败犯罪或者说腐败大案要案呈现上升趋势。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和谐社会之政治文明建设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