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周耀林 等 著 页数:269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遗产概念蒸蒸日上的时代背景下,作者以最新资料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解析,清晰地勾勒了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的壮美轮廓,粗略地绘制了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的锦绣画卷。 《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分上下两篇。上篇(世界遗产篇)分为世界遗产概述、中国的世界遗产、外国的世界遗产,下篇(中国国家遗产篇)分为中国国家遗产、自然遗产、大遗址、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保护单位、古典建筑遗产、古典园林遗产、记忆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者通过科学取舍和精细编排,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了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的轻松读本。
书籍目录
上篇 世界遗产第一章 世界遗产概述第一节 世界遗产类型与标志第二节 世界遗产申报与评定第三节 世界遗产名录第四节 世界遗产事务组织管理第二章 中国的世界遗产第一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道路第二节 中国的世界遗产类型与名录第三节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第四节 案例赏析:庐山风景名胜区第三章 外国的世界遗产第一节 世界遗产的全球分布第二节 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第三节 案例赏析:巴黎塞纳河畔下篇 中国国家遗产第四章 中国国家遗产第一节 中国国家遗产概述第二节 中国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第三节 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第四节 中国国家遗产的管理第五节 案例赏析:少林寺第五章 自然遗产第一节 风景名胜区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第三节 森林公园第四节 地质公园第五节 案例赏析:普达措国家公园第六章 大遗址第一节 大遗址概述第二节 大遗址保护第三节 全国百处大遗址第四节 案例赏析:金沙遗址第七章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第二节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第三节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第四节 案例赏析:西安第八章 文物保护单位第一节 文物保护单位的设立第二节 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制度第三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四节 案例赏析:武汉大学早期建筑第九章 古典建筑遗产第一节 古代建筑起源与演化第二节 古典建筑遗产的类型第三节 建筑的等级第四节 案例赏析:故宫第十章 古典园林遗产第一节 古典园林的起源与演进第二节 古典园林的主要类型第三节 古典园林组成要素第四节 古典园林的美学艺术第五节 案例赏析:颐和园第十一章 记忆遗产第一节 记忆遗产概述第二节 文献遗产第三节 文学遗产第四节 案例赏析:岳麓书院匾额与名联第十二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流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与分布第三节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四节 案例赏析:白蛇传说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13.北京天坛批准时间为1998年11月。天坛位于北京外城南永定门内东侧,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隔京城中轴线与先农坛东西对峙,又与城北地坛遥相呼应。天坛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时创建。今天所见的天坛,总面积280公顷,其规模是明嘉靖年间和清代多次修建而成的。天坛严谨的建筑布局,奇特的建筑结构,瑰丽的建筑装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的一组最精致、最美丽的古建筑群,在世界上享有极大的声誉。天坛分为内坛和外坛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在内坛。南有圆丘坛、皇穹宇,北有祈年殿、皇乾殿,由一座高2米半、宽28米、长360米的甬道把这两组建筑连接起来。天坛的总体布局附会了“天圆地方”的古制,外周两重墙垣围绕,北面为圆弧形,南面则成直角方形。从它的建筑布局到每一个细部处理,都强调了“天”。其中,圜丘为一造型简单但却极尽象数之能事并且十分高大庄严的三层圆形露天石台,拾级而上,仰首而望,不见建筑,只见天穹。圜丘的石块数目和大小尺寸都取l、3、5、7、9等“天数”表示,其中又以“9”为天数之极。14.颐和园批准时间为1998年11月。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山脚下,泉泽遍野,群峰叠翠,湖光山色,风景如画。颐和园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颐和园于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在其前身清漪园的基础上建成,五年后遭八国联军野蛮破坏,翌年修复。全园占地约290公顷,分宫廷区和苑林区两大部分。苑林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昆明湖水面达200余公顷,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湖面被西堤及支堤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一水域各有一湖心岛,象征着中国古老传说中的东海三神山。颐和园是当时“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因而兼具宫和苑的双重功能。15.大足石刻批准时间为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境内,是该县内102处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它始建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延于明、清、民国,经六个朝代,约1300年,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是重庆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大足县历史悠久,人文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大足石刻规模宏大,刻艺精湛,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宝库。
后记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国际上遗产管理与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高度重视遗产事业的发展,遗产教育随之走进了高校课堂。在此背景下,武汉大学遴选了《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与旅游》作为全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其目的在于,在促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世界遗产和中国国家遗产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遗产的视角,运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遗产管理与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遗产科学近年来发展迅猛,目前尚难以找到一本适合于本科教学的教材。因此,武汉大学有关遗产课程的三位教师达成了共识,编写了这本教材,并作为大学生通识课程教材在本校及外校讲授。显然,编写本书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大学遗产教育实用教材缺乏的问题,同时可以为遗产的管理者、爱好者提供一部简洁的、清新的、系统的世界遗产和中国国家遗产读本,为深入认识和研究各类遗产提供知识准备和服务。当然,世界遗产和中国国家遗产本身就是两个重大选题,难以举一书之力穷尽。尤其是,从广义角度理解“世界遗产”和“中国国家遗产”是一种新的提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将世界遗产和中国国家遗产浓缩在一本书中,难免挂一漏万。例如,文物保护单位中包括有建筑,古典园林中也离不开建筑,单独将“古典建筑遗产”罗列出来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容方面的交叉、重复。再如,某一遗产(如庐山),它获得了多方面的遗产“头衔”,但在本书的归类中,也只能以其中之一类加以概括。此外,每一类型的遗产都具有很多实例,限于篇幅,本书只能选取其中一项加以介绍。然而,作者仍然希冀此书能够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比较完整的关于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的图画,并为此进行了辛苦的劳动,包括材料的科学取舍和精细编排,力争做到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不仅有助于轻松阅读,而且力争做到开卷有益。
编辑推荐
《世界遗产与中国国家遗产》是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