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马克思

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陈学明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01出版)  作者:陈学明  页数:616  
Tag标签:无  

前言

去年10月中旬,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等单位举办的“第八届马克思哲学论坛”在武汉大学召开。我走上讲坛,以“汶川大地震、美国金融海啸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题,作了大约半个小时的发言。我本人没有想到,这一发言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关注。会后,一些与会者对我说,经常听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的发言,觉得很有个性,印象深刻,他们建议我将这些发言整理成书以“演讲集”的形式出版。回到上海,我越想越觉得他们的建议既有意义又切实可行。于是,我放下手头上原先的一些写作任务,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专心致志地把跨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在国内各种学术研讨会、论坛、报告会上的发言加以整理。这就是这部《演讲集》的由来。众所周知,每年在全国各地都要召开和举办各种各样的学术研讨会、论坛和报告会。这是我们国家学术繁荣、思想活跃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中有不少学术会议已被我们许多学者视为自己的盛大节日。我同许多同仁一样,每年都要参加多次这样的学术会议,或者参与学术研讨,或者应邀在论坛和报告会上发言。我也同许多同仁一样,总要把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理论或现实所做出的最新思考,借助于这样的学术会议首先推出。实践证明这是推介自己的学术成果的最好途径。参加会议的往往都是自己的同行,互相知根知底,把自己的学术观点面对面地加以交流,可以当面听取反映,现场进行沟通。在人格上相互尊重,在学术观点上平等对话。我深感受益匪浅。我编著这部《演讲集》的过程,也是我回忆自己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过程,这种回忆本身就是一种陶醉和享受。

内容概要

  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不只是“回到马克思”,还马克思思想的本来面目,更在于“迎接马克思”,让马克思以一种鲜活的形象走近现时代。

作者简介

陈学明,男,上海崇明人,1947年3月生,现任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国外思潮研究创新基地副主任。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译著30多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主持完成和正在完成省部级以上10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并获得过省部级以上20多次奖励。

书籍目录

第一编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一、汶川大地震、美国金融海啸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科学发展观与人类存在方式的改变三、以人为本:以“什么样的人”和“人的什么”为本四、驾驭好资本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五、走向和谐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六、走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保证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贡献第二编 当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八、中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从伯恩斯坦那里吸取的教训九、中国当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必须反对五个方面的割裂十、必须反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制造马克思”的倾向十一、谈谈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背景和应当采取的方法十二、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十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第三编 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四、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十五、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十六、“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十七、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十八、“西方马克思主义”在现代性问题上给予我们的启示十九、渴望总体性: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示二十、“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其他马克思主义思潮究竟区别何在二十一、苏东剧变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第四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意义二十二、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二十三、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维度及其当代意义二十四、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排除的思想障碍二十五、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当代人的生活取向二十六、马克思主义反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成就与现实意义二十七、中国新哲学文化的构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第五编 生态文明建设二十八、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出两难境地二十九、“生态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启示三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下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选择三十一、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十二、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转变的若干理念三十三、让崇明岛直接进入生态文明第六编 人的生活方式三十四、文化软实力与人的生活方式三十五、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构造三十六、现代人必须换种活法三十七、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消费”三十八、今天,我们究竟如何看“劳动”三十九、我们要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七编 其他四十、当今中国人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资本四十一、反对把“经济人”普遍化、永恒化、正面化

章节摘录

人们可能还会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中国人民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至善、大爱的精神究竟是属于自然本性还是社会本性,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我们觉得要正确地回答这一问题还必须回到马克思的观点上去。马克思反对有先天的、抽象的人性之存在,但马克思并没有否定后天的、具体的人性之存在。马克思不但分析了外在的环境是如何影响和造就人的本性和人的主观动机的,而且又探讨了人的本性和人的主观动机对改变环境的能动作用。他反对对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作决定论的解释,把“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的观点当作机械唯物主义的论调加以批判,认为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①。马克思努力在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中寻找支配其行为的像内在的、本质的规律一样起作用的人的主观动机和人的本性。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是从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的:一方面分析资产阶级社会条件下的社会关系如何形成了资本主义时期的人那种追求自身私利的本性;另一方面又分析这种作为资产阶级普遍人性的追求自身私利的本性又如何在维护和扩展资本主义中起着作用。马克思确实看到了人的那种追求自身私利的本性,但马克思没有把人看作生来就是如此的,而是强调了这种人性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物。当然,由于马克思是历史地看待这种追求私利的人的本性的,从而马克思深信这种人性也是要历史地消亡的。他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已经看到了另一种人性——大公无私的无产阶级人性的存在,认为具有这种人性的人是已超越了个人本位而达到了类本位境界的新人,并预言这种新人总有一天在人类社会占有统治地位。

编辑推荐

《情系马克思:陈学明演讲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青年名家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情系马克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这书太贵了~~再等等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