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1970-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徐永利 页数:335
前言
随着地图科学的发展,地图专业课程越来越多,学生学习不堪重负。删繁就简、去旧从新,显然成为新形势下教材编写的新趋势。本书就是针对这个目标,将原来地图学中的多门专业课整合重组,按当前高校专业改造新要求编写的,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土地管理专业的地图专业课教材。本书在保证制图基础理论完整性的基础上,包含了地图学概论、普通地图编制、专题地图编制及地图设计的内容,并为适应计算机制图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教材的传统内容进行了相应改造。本书由祝国瑞主编,于1995年拟订了“编写提纲”送全国测绘教材委员会审阅,列入了“九五”全国重点测绘教材的编写计划。1996年初完成初稿并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试用4年,获得了预期效果。全书共分四篇,计十五章。其中第一章第六节,第二章第六节,第四章,第六章,第九章第四节,第十章,第十五章第一节到第六节由祝国瑞编写;第一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第二章第一节到第五节,第三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由尹贡白编写;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一节到第三节、第五节由徐永利编写;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七节、第八节由郭礼珍编写。全书由祝国瑞统稿,进行了全面的校订。书中插图由郭礼珍编辑,周校东、徐平、赵小伟、陈广扬、宋新颖等参与计算机绘图。由于水平所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概要
地图符号设计,地图上地理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制作过程,地图数据源,地图图形设计,地图注记和地名,制图综合的原则和方法,地图设计文件和过程,地图集的编制及各主要图种的编图特点。《地图设计与编绘(第2版)》可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与地图制图、地理信息工程等相关的生产、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概述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第一节 地图的定义及其基本特性第二节 地图的类型第三节 地图的用途第四节 地图的历史第五节 地图的分幅和编号第六节 地图学第二章 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法第一节 地图符号及其分类第二节 视觉基本规律第三节 基本图形变量第四节 地图符号设计第五节 普通地图内容表示法第六节 专题地图的专题内容的表示方法第三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第一节 坐标系和高程系第二节 地图比例尺第三节 高斯-克吕格投影第四节 双标准纬线圆锥投影第五节 地图投影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六节 地图定向第四章 地图制作过程第一节 用传统技术编制地图第二节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第二编 地理变量与地图图形第五章 地理变量与图形表达第一节 地理变量第二节 地理数据的图形表达第三节 统计数据第四节 图形设计第五节 地图注记第六节 地名第七节 地图色彩第六章 制图综合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制图综合的方法第三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五节 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六节 陆地水系的制图综合第七节 居民地的制图综合第八节 交通网的制图综合第九节 地貌的制图综合第十节 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十一节 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十二节 专题制图数据的制图实践第三编 地图生产第七章 地图设计文件第一节 地图设计与编辑第二节 编绘规范、细则、图式第三节 编辑计划第四节 编图大纲第八章 地图的图面设计第一节 地图的分幅设计第二节 地图的图面配置第三节 地图拼接第四节 矩形分幅地图的图廓坐标计算第九章 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第一节 制图区域研究第二节 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第三节 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第四节 制图资料的加工第五节 遥感资料的应用第十章 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第一节 传统制图方法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第二节 计算机制图的编绘与出版准备一体化第三节 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第十一章 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第一节 地图集第二节 地图集的设计第三节 地图集编辑特点第四节 地图集评述第四编 几种主要类型地图的特点第十二章 普通地图第一节 地形图第二节 地形一览图第三节 普通地理图第四节 分层设色地图第五节 晕渲地图第六节 影像地图第十三章 自然地图第一节 一般问题第二节 自然地图的编制特点第三节 几种常见的中小比例尺自然地图的编绘第十四章 社会-经济地图第一节 一般问题第二节 社会-经济地图的编制特点第三节 某些社会-经济地图的编绘第十五章 特种地图第一节 海图第二节 航空图第三节 旅游地图第四节 土地定级估价地图第五节 环境地图第六节 触觉地图第七节 教学地图第八节 立体地图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插图:20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将地图说成是“地球表面在平面上的缩写”。这个定义很不确切、不全面,也不科学。地面照片、航片和卫片,甚至风景画都可以用它来定义,它没有从本质上把地图同其他的地面图像区别开来。随着地图使用范围的扩大和科学价值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并归纳出只有地图才具备的一些特性。人们对地图的理解不断深入,对地图的定义也就更加科学。地图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是按严格的数学法则编制的,它具有地图投影、比例尺和定向等数学基础,从而可以在地图上量测位置、长度、面积、体积等数据,使地图具有可量测性。风景画、地面像片以及没有经过处理的航片、卫片,虽然也具有投影规则,但由于种种随机因素的影响,各处的比例很难确定,也不能进行严密的定向。从不规则的地球表面(自然表面)到制成地图,首先是要将自然表面上的物体沿铅垂方向投影到大地水准面上,由于大地水准面是一个不规则的球面,无法用解析的方法精确描述,需要用一个经过定位的旋转椭球面去代替它,然后再将椭球面经过地图投影法则转换成平面。经过这些步骤,我们将自然表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建立了坐标系统,成为地图的数学基础。通过地图投影生成的地面物体的图形,我们可以控制其变形性质,精确地确定其变形大小,使地图具有更高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2.由使用地图符号表达事物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系统称为地图的语言,它们是按照世界通用的法则设计的、同地面物体对应的经过抽象的符号和文字标记。而风景画和照片则都是写真的,常常由于比例的缩小而无法辨认。地图由于使用了特殊的地图语言来表达事物,具有风景画和照片都无法比拟的直观性的优点(如图1.1 所示)。①地面物体往往具有复杂的外貌轮廓,地图符号由于进行了抽象概括,按性质归类,使图形大大简化,即使比例尺缩小,也可以有清晰的图形。②实地上形体小而又非常重要的物体,如控制点、路标、灯塔等,在像片上不能辨认或根本没有影像,在地图上则可以根据需要,用非比例符号表示,且不受比例尺的限制。③事物的数量和质量特征不能在照片上确切显示,如水质、温度、深度、土壤性质、路面材料、居民地的人口数、工农业产值、利税等,在地图上可以通过专门的符号和注记表达出来。
编辑推荐
《地图设计与编绘(第2版)》:等学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系列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