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3 出版社:王开敏、冯林、 高友清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03出版) 作者:王开敏 等 著 页数:24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母道: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开敏女士在18年亲子教育实践取得的成功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母亲文化构建的现状、教育体系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的思维模式,反观我国母亲文化和教育体系的不完整、不科学,大力呼吁国家和社会重视母亲根文化的重要性。一方面,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提出母亲本体文化的内涵,以轻松、通俗的语言风格阐释了母亲的社会观、自我观、角色观、家庭观、养育观,并通过生动、直观的丰富案例展示了母亲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作者以极其务实、科学的教育实践精神归纳并提炼出家庭阳光教育的“四法则”和“四阶段”,对所有母亲和所有准备当母亲的女性来说,都是不可多得的先进教育理念和已经被实践证明了的成功教育方法。
书籍目录
王开敏粉丝心语序:我们现在怎么做母亲第一章 先进的母性文化大爱无疆——母亲文化内涵养育是第一事业——母亲的社会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母亲的自我观给我一个温暖的家——母亲的家庭观把最好的给孩子——母亲的育子观珍惜做母亲的权利——母亲的角色观阳光心态——母亲文化四部曲第二章 捡拾缺失的母亲文化孟母墓碑上的荣耀诺贝尔之母一个母亲值几个师避孕还是接受“屠宰”擦上一种叫“母亲”的香水问题家庭,谁之过从留守儿童到“阿尔法”母亲看见与看不见的挥霍45°夹角的抉择第三章 我们有个更广阔的家有一种习惯叫文化那秘密就是涓涓流水与孩子共同起舞我们有个更广阔的家你我从来都不属于彼此让我如何来爱你宝贝,别怕子充妈妈的教育故事用大脑和心灵去观察给自己一个坦率而关注的小孩无所谓愿意和不愿意第四章 弥散在婚姻中的母亲风情婚姻者,何谓也夜来香在默默长大未婚妈妈,我该对你说什么择偶“牵马理论”执子之手妈妈——谁都不能代替的角色第五章 生命在家庭之河中起落谁来拯救我们的婚姻放飞自己的风筝每个妈妈都要美一点别让暴风雨来袭是脆弱,也更持久有些交流要懂得回避有多少纯真熬得住“抓阄”三角形最稳固母亲,不该是什么样的边第六章 该有怎样的家庭教育妈妈,请让我爱上学校由“老虎不吃带骨肉”想到的管好“第一次”爱德华家族与麦克瑟克家族的启示我对艾天的家庭教育方案不能承受之重关注孩子眼中的“家庭差别”你我本来就是平民境遇相同,为何结局不同每个孩子都有阳光般的笑脸第七章 阳光教育四法则健全人格第一强健体魄第二学会学习第三持续发展第四四阶段孕育时期:学做阳光父母婴儿阶段:创作阳光氛围幼儿阶段:传递阳光语言小学阶段:佑护阳光心灵中学阶段:多点阳光鼓励高三时期:生活充满阳光后记
章节摘录
每个母亲都是一个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她们更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每个女人在即将或已经成为母亲后都要树立一个良好、积极的自我观念,尤其是自我保护意识。因为母亲承载得太多,她更应该拥有一个如溪水般清澈顺畅的心情,和一种优质的生活。女人的生理特性决定她在做母亲问题上一定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生殖功能尤其不能完全听任自然的摆布。很多女孩在做了女人后缺乏起码的自我保护意识。她们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清楚这样的事实:不管自己的意愿如何,生理天性都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母亲。因此她们没有准备便怀孕,然后又毫无顾忌地打胎,打了数胎后又去治不孕症,避孕药对自身和胎儿残留的危害性还没解除就又怀孕。我的一个学生碧遥,她30岁结婚,婚后不久就怀孕了,然而夫妻两个都没有做好准备,并且当时工作正处于高峰期,怕因孩子受到影响,便做了人工流产。因为对避孕的必要性缺乏认识,没采取有效的措施,3个月后碧遥再次怀孕,紧接着又自然流产。这次流产给她带来的后果几乎是灾难性的,她已经成为习惯性流产,第四次流产后使得她不敢再怀孕。如今年近40岁的碧遥还没有孩子,尽管丈夫对她倍加呵护,但每次谈及这个话题时,她内心的痛苦还是让人感受很深。她对我说,在这件事上自己犯了最大的错误,如果时光能倒流,她绝不会再像最初那样愚蠢。刚成为母亲的女人们就会面临避孕失败带来的一种特别绝望的补救方法:人工流产。做这种手术在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堪比接受屠宰,并且经常干扰着她们大多数人的爱情生活。她们的丈夫也许会因为怕再次酿成不良后果而疏远她们。男人的欲望永远无止境,但母亲们和那些即将成为母亲的女人们要清楚:在这一点上,女人永远是悲剧的承受者。因此,使用科学的避孕方法,是女人做母亲前和做母亲后都必须想到的。擦上一种叫“母亲”的香水每亲个人生活要丰富,尤其是精神方面,这样你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影响。这就如同香水,你首先要洒几滴在自己身上,否则无法感染别人。也许你会说,母亲这个角色有一个难以逾越的本能之结,那就是——你一定要将孩子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自己。但是事实至少是这样的:如果你想做一个很有效率的母亲,你就也必须很好地照顾自己。这一点可以通过随处可见的例子来证明。嘉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嘉嘉的儿子4岁,健康活泼,很能适应环境,经常受到称赞,然而她却经常感到心神不宁,惶恐不安。在孩子出生之前,嘉嘉喜欢逛古物市场,她曾热衷于寻找隐藏着的宝藏。但是就像许多母亲一样,随着尿片、奶瓶、开车载孩子、家长会之类的活动,她个人的嗜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她总是感到该做些什么其他的事,因此她总是想着下一个行程,无法全神贯注在当下的活动中。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热忱,嘉嘉决定花一天时间去逛那些喜爱的老街。一个星期六下午,她把孩子留给丈夫照看,开车到离家一个小时车程的小镇,那里有很大的老牌古物市场。她花了一个下午做自己喜欢的事。她走进各式各样的小店,心中原本已经遗忘的自我又重新复苏了。这一天她过得很开心,虽然她只花了30元买了一个小小的彩色陶瓷罐,但她已经感到自己重新活过来了。接下来的一周,嘉嘉跟家人在一起时也觉得更有参与感,她已经好多年没有这样的感觉了。她又有了生活的重心,也能够专注在自己身上。她发誓一个月一定要有一个星期六是专门属于自己的,那天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母亲还要学会营造自己的社会空间。作为母亲,要想让孩子有好的人际关系,自己首先要有好的朋友缘,有好的人力资源网络。生活的圈子越大,与社会的紧密度也越强,就越有幸福感和愉悦感。亚莉也曾是被生活湮没而失去自我的母亲。在生完宝宝后,她的产后忧郁症一直没有消除,女儿和丈夫甚至不敢多亲近她。一个偶然的午后,女儿被奶奶带出去玩,阳光透过玻璃窗暖暖地照在她身上,亚莉突然想念起跟朋友共进午餐的时光——那是她们当母亲之前常做的事。她突然冲动地打电话给几个老朋友,约好周六到海滨吃午餐。她们请父母或丈夫照顾孩子,一起欢笑,捕捉美好的旧日时光。这样的午餐后来变成了她们之间的一种传统,让这几个女人保持了情感的联系,也在彼此的倾诉中得到了心理的抚慰,亚莉心中与社会隔离之感慢慢消失了。她开朗明亮起来,笑容如同阳光、香水一样挥洒,重新吸引了女
后记
这是一本研究、探索母亲文化之“道”的书。路漫漫其修远兮,尤其是母亲文化的本体构建,还有更远的路要走。回顾这本书的写作,我想感谢的人非常多。因为,在每一个写作计划背后并非只有一个创作者,支持我这本新书诞生的还有一批出色的家庭教育实践家——母亲以及母亲文化的研究者,他们成了我的老师和朋友,与我一同在母亲文化的发掘过程中润心、养心。还有一些学者给予了我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非常感谢武汉大学哲学院的副院长吴根友教授、钟年教授及武汉大学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的成员,他们在我创作该书的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和所花费的时间是无法用物质衡量的。母亲是一个“强有力的文化象征”,她占据了起源的位置,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已不单单是支撑我一路走来的一种信念,它已经成为我的信仰。
编辑推荐
《母道:母亲文化与家庭教育》让你的孩子也能像艾天一样充满阳光魅力。艾天是一个平凡的孩子,却取得全球最高奖学金——弗里曼亚洲奖,4年总共18万金美金。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元。艾天的成功在美国威斯里大学延续着,大一的时候被选为“中国学生会联席主席”;接着又被选为“亚洲学生会联席主席”。2004年,艾天更是通过竞选,当上了学校的“学生会财委员会资深委员”,每年管理超过50万美元的学生活动经费。目前艾天在全球顶尖金融机构从事金融工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