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梅荣政 页数:527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为指导,从社会思潮的一般基本理论和具体社会思潮两个层面展开了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本书对关于社会思潮的一般基本理论的研究,概念明确,观点鲜明,层次清晰,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社会思潮带规律性的一般性理论问题,充分地反映了作者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也较好地概括了前人研究本课题的主要成果和最新见解,为本书后几章对具体社会思潮研究的展开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收到了引起读者高度关注社会思潮这一重要社会意识现象的效果。
作者简介
梅荣政,男,1941年生,湖北秭归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武汉大学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同时兼任教育部高校“两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编委,国内十余所高校兼职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马克忍主义研究院顾问,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湖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民族法制学会副会长。长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及其中国化、中围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史的研究。承担过多项国家、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中欧合作项目的研究工作。出版过《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科学抽象法研究》、《科学共产主义基础教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座丰碑》等20部专著、译著(含合著);发表论文《(资本论)中的辩证矛盾在科学抽象中的作用》、《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160余篇。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专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一书获第12届中国图书奖;论文《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实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湖北省人民政府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校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曾出访德国、比利时、日本、美国等国进行学术交流。现协助顾海良教授、陶德麟教授主持的国家“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创新基地”、“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项目研究。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社会思潮研究的意义和指导原则 二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研究的重点论域 三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第一章 社会思潮的总体研究 一 社会思潮的定义 二 社会思潮产生的条件和主要功能 三 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 四 社会思潮的传播与控制 五 研究社会思潮的基本方法第二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评析新自由主义 一 新自由主义的谱系、流变及其影响 二 当代中国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沿革 三 当代中国自由主义的显著特点 四 新自由主义思潮批判研究的几点思考第三章 正确认识民主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 民主社会主义的渊源和演变 二 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本质 三 划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界限 四 回答民主社会主义者的两个问题第四章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一 历史虚无主义的重新泛起 二 历史虚无主义的突出表现和特点 三 两种“历史选择论”的根本对立 四 历史虚无主义重评“五四”论的文化史观 五 运用唯物史观,科学认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第五章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反对儒化中国思潮 一 正确认识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 二 保守主义儒化派公开亮旗及其背景 三 保守主义“儒化”思潮的意识形态特征 四 “大陆新儒家”种种臆说的荒谬性 五 儒学不能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 六 正确地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第六章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正确对待资产阶级民族主义 一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二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指导意义 三 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和理论特征 四 对狭隘民族主义两种类型的述评 五 注意划清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与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界限第七章 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 一 个人主义的由来和流变 二 极端个人主义的表现和危害 三 正确区分正当的个人利益和极端的个人主义 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附记1:民主社会主义三种国家观评析 一 福利国家观 二 伦理社会主义国家观 三 多元主义国家观附记2:关于“中小学生设置儒学基础课程”流言的声明主要参考文献结束语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社会思潮的总体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教育部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规定为高校文科博士生的学位课程以后,对社会思潮的研究便日益呈现繁荣的局面,其理论成果甚多。但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从总体上对社会思潮的研究显得不足,关于社会思潮研究的一般性理论成果也比较少,并且在很多重要问题上要形成共识还有待时日;在研究的方法论及具体研究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待商榷、讨论的问题。这两方面问题的存在,使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难以适应高校文科博士学位课程的要求,更难于适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要求,为此,需要加强对社会思潮总体性的研究和把握。一 社会思潮的定义学界关于社会思潮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有社会思潮这一概念的定义,但由于诸多学者对社会思潮进行研究的角度不同,对社会思潮概念所作的界定也不尽相同。综合分析各种研究成果中关于社会思潮的定义,其焦点主要集中在对社会思潮本身的意识结构及其在社会意识结构中的地位这一问题上,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则构成了界定社会思潮的两种代表性观点,一种是“综合说”,一种是“中介说”。
编辑推荐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