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8-10 出版社:陈文新、 汤克勤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10出版) 作者:陈文新,汤克勤 著 页数:259
Tag标签:无
前言
进入新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形成的共识之一,就是要着力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共识的形成,是以对时代发展的新特点的理解为基础的,以对当今世界和我国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的分析为背景的,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任务为目标的,深刻地反映了高等教育确立“以人为本”新理念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的首要之义就在于,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要相适应,努力造就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了达到教育创新的这些要求,高等教育不仅要实行教育理论和理念的创新,而且还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注重学科与专业设置的调整和完善,形成有利于先进科学技术发展和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形成既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又能体现和反映高校优秀的办学特色、办学风格和办学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创新的这些措施,必然提出怎样对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专业”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结构进行整合,并使之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通识”教育相兼容和相结合的重大问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通”关系问题,并不是现在才提出来的。至于与“专业”教育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的思想,出现得更早些。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有与“自由”教育相联系的“通识”教育的思想。这里所讲的“通识”教育,通常是指对学生普遍进行的共通的文化教育,使学生具有一定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人格与学识、理智与情感、身体与心理等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
内容概要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修订本)》是关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三言”、“二拍”、《聊斋志异》、《隋唐演义》、《儒林外史》、《阅微草堂笔记》等十一部明清小说名著的导读。作者学识丰富,眼光敏锐,其导读不仅触及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且以其清新的文笔,阐幽发微,独抒己见,富于个性地展现出名著的魅力和价值。其厚重的内涵和举重若轻的表述将带您进入如饮醇酒的境界。
作者简介
陈文新,男,1957年8月生,湖北公安人。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1982年1月留校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1998年获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称号,2004年获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现为武汉大学珞珈学者特聘教授、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副主任、《人文论丛》副主编,兼任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水浒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三国演义学会副会长等。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学流派意识的发生和发展》、《明代诗学》、《中国文言小说流派研究》、《文言小说审美发展史》、《传统小说与小说传统》、《中国笔记小说史》、《中国传奇小说史话》。主编国家重点图书十八卷本《中国文学编年史》、《中华大典.文学典.明清文学分典.明文学部二》和大型图书《中国古代文学流派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近两百篇,其中数十篇为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所转载。曾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目前正主持大型出版项目“历代科举文献整理与研究”。多次赴海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在海内外颇有影响。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三国演义》导读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二、《三国演义》的文体构成三、《三国演义》中的“三奇”、“三绝”第二章 《水浒传》导读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二、《水浒传》题材及价值内涵的多元性三、《水浒传》的人物形象第三章 《西游记》导读一、《西游记》概述二、《西游记》所确立的审美规范三、《西游记》的人物形象第四章 《金瓶梅》导读一、《金瓶梅》概述二、《金瓶梅》所确立的审美规范及其在小说史上的影响三、西门庆:平庸的市井浪子第五章 “三言”、“二拍”导读一、话本小说的基本知识二、“三言”“二拍”概述三、“三言”“二拍”的人物形象第六章 《聊斋志异》导读一、蒲松龄的生平二、《聊斋志异》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特征三、《聊斋志异》的人物形象第七章 《隋唐演义》导读一、《隋唐演义》的作者和成书源流二、《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意义三、秦琼:从时乖运蹇到功成名就第八章 《儒林外史》导读一、吴敬梓的生平二、《儒林外史》的思想与艺术三、《儒林外史》的人物形象第九章 《红楼梦》导读一、曹雪芹生平及《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二、《红楼梦》对人情小说传统的扬弃与超越三、《红楼梦》的人物形象第十章 《阅微草堂笔记》导读一、纪昀的小说观念二、《阅微草堂笔记》与中国叙事传统三、《阅微草堂笔记》中的狐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至于“智足以欺天下”,可从两个侧面来观照:一是曹操的某些举动“有似乎忠”。比如,曹操虽然不把汉献帝放在眼里,目无君上,但始终未僭至尊之号。第二十回,曹操请汉献帝到许田围猎,百官随驾。荆棘丛中跳出一只大鹿,献帝连射三箭不中,命曹操射。曹操要过献帝的宝雕弓、金铫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群臣将校见了金铫箭,以为是献帝射中的,都踊跃向献帝齐呼“万岁”。这时,曹操纵马直出,拦在献帝前迎受,众皆失色。曹操把宝雕弓留作己用,献帝、百官都无可奈何。如此欺君罔上,却一直未僭帝号,这便是曹操权术过人之处。他远比袁术聪明。袁术一意孤行,于建安二年称帝于寿春,建号仲氏。从道德上说,这是不忠;从权术上说,这是无谋。结果是天下英雄群起而攻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让汉献帝拥有天子的名分,而自己操纵天子的实权,比空有其名的袁术“实惠”多了。曹操晚年,孙权写信给他,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曹操看了大笑说:“是儿欲使吾居炉火上耶!”众人劝他“早正大位”,他表示自己绝不做篡逆之事。化“忠君”为“欺天下”的权术,曹操绝非等闲之辈。二是曹操的某些举动“有似乎爱民”。曹操深知民心向背乃事业成败的关键。曹操打败袁绍,陈兵于河边,当地百姓带着饮食前来慰问,其中几位须发皆白的父老,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怨之”,称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兆民可望太平矣”。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割发代首”也是一个著名的例证。第十七回,曹操进攻张绣,正当麦熟之时,曹操下令:“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因此官军经过麦田,都下马扶麦而行。
编辑推荐
《明清小说名著导读》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