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论丛

出版时间:2007-6  出版社:武汉大学  作者:冯天瑜  页数:564  

内容概要

  《人文论丛(2006年卷)》汇集了多篇当代新儒学研究的学术论文,是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与台北鹅湖杂志在共同召开的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的丰硕成果。

书籍目录

前言儒学创新的哲学反思中国传统知识与价值整体观之现代、后现代阐释论康德与儒家的理论关联20世纪新儒家的大判教——以唐、牟二先生为例《周易·系辞传》“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读我的儒学道路谋求儒学的现代转换——梁漱溟与现代中国学术从霍韬晦先生的书生事业看中国文化再生之转机时代与学问——熊先生与牟先生的一次论辩民国时期中国的“哲学”与“玄学”——以熊十力为中心熊十力与牟宗三关于《大学》释义的辨争——以《读经示要》为中心论熊十力的哲学观熊十力心性论的现代意义晚年熊十力先生的“外王”论从心性本体到宇宙实体——论“转变”在熊十力新唯识论哲学中的意义略论熊十力“新唯识论”中的道家精神——以他的哲学本体论为主略论现代儒学的伦理意义与功能“接着讲”:冯友兰的宋学旨趣钱穆、唐君毅对新亚校训“诚明”的释义当代新儒学道德规范根源之建立:从孔孟到牟宗三牟宗三先生会通中西重建哲学系统的意义论牟宗三易学中的“象”牟宗三三系论的理论贡献及其方法终结徘徊在绝对与多元之间——论牟宗三先生的“判教”评牟宗三先生的“中国哲学特征”论客观化及其限制——牟先生《荀学大略》释义康德美学判断力进于其道德动力对新儒学之启发儒家文化与民主道路的融合之路——牟宗三的突破、难题与启示“自我坎陷”与“另一启始”:牟宗三与海德格尔的传统转化观及文化会通问题牟宗三先生早期宋明儒学研究的价值续论——以《宋明儒学综述》及《陆王一系之心性之学》为例目的与体性——从人学体性学看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思想之发展牟宗三道统说述评唐君毅、牟宗三论道家哲学儒学人文精神之重建——由唐君毅先生之“重建人文精神”到霍韬晦先生之“人文主义须向东方回归”,兼论霍韬晦先生所开创的文化事业从唐君毅《人生之体验》谈儒学的生命教育论霍韬晦先生对唐君毅先生“性情观”之继承论唐君毅先生对“克己复礼为仁”的诠释唐君毅人文宗教观与宗教宽容徐复观论儒家与宗教民主政治与儒学传统——徐复观“双重主体性”思想述评儒学的自律演进与多向度发展——兼论徐复观、余英时“汉学”之争徐复观对《论语》“仁”的诠释文明对话与当代儒学的发展从陈荣捷和杜维明看儒学研究的世界化人类文明的一体与两面——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与杜维明“文明对话论”的政治哲学检视儒家视角下的多元现代性、新轴心文明与全球伦理——论杜维明的“文明对话观”蔡仁厚文化哲学思想述略韦伯与现代新儒学传统价值理念的必要性辩护和挖掘路径——略论早期现代新儒家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从知识儒学走向生命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现代新儒家论儒学与宗教性问题论人文主义与幸福问题之关系——依现代新儒家而来的基础性理解张载哲学中的“体”与“本体”范畴邵雍开宋代理学经学义理化之先声再论“见在良知”吕大临与“五峰?山系”当代韩国阳明学的研究活动及未来课题朱子学的传播与普及——《朱子训蒙绝句》如何被阅读传统儒家修身学说及其现代价值——以李材为中心焦?会通三教的方式与途径李光地的儒学志业水的环境识觉与人的身心安居——古典儒家环境与空间论的一个诠释论索隐派伪书《论语辩》及学问分际问题郭简乐教之“情”说在儒家道德哲学中的意义从“体用架构的转接”与“概念篇目的比附”探讨《易》、《老》融通中的曲解问题发挥儒教道德宗教的功能“李约瑟难题”与内圣开出科学“存有三态论”及其本体诠释学——后新儒学的思考向度之一儒学在日本现代化中的多种走向——以明治时代为中心作为理想人格建构的礼——论儒家人格成长中一个忽略的问题儒佛会通的二种进路及其对近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儒家伦理中之道德德性与非道德德性晚清台湾基层儒士的守旧思想及其根源:以吴子光为例刘鉴泉先生的“人道”思想研究吴芳吉的儒学实践儒学的世界性与世界性的儒学韩国儒教文化的存与变从旁观者的角度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西方伦理关怀圈之扩展与儒家推恩的根据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合法性问题——一个“生命儒学”的回应各正性命与“政—治”生活境域的开通——以早期中国哲学思想为中心中西哲学主体意识觉醒方式概观现当代新儒学的一次盛会——第七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综述第七届当代新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文论丛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