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4-9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谭力文 页数:357
Tag标签:无
前言
1993年,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曾经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国际企业经营管理》一书。虽然在那本书出版的时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才刚刚迈开步伐,我也是抱着刚刚从美国学习回国的冲动和一位年轻教师的理想开始写作的,但时至今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进入了快车道,已在全世界逐步显示出了自己的价值和实力。因此,如何编写这本书,其中更重要的是,写的书能对学生有所帮助,能对实业界的朋友有所裨益,不能不认为是对我们有力的挑战。 国际企业管理,在英文中的表达方式是International Business。将它直译或意译力、国际商务”也许更为准确和恰当,但在我国港、台地区,多泽为“国际企业管埋”,且这种译法已逐渐为我国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我们选择《国际企业管理》作为书名,是完全注意到商务经营的主体和工商管理学科特点的这一事实,因为我们知道,在商务实践的活动中,企业担负着商务活动的主要责任,且是商务活动的主体,而工商管理是研究如何为企业制定经营战略的一门学科,所以,将International Business翻译为“国际企业管理”是可以的,也不为错的。 虽然不能说国际商务活动仅仅是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近30年来国际商务活动发展之迅猛是令人瞩目的。由于国际商务活动跨越了国界,接触到了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文化,必然形成了与仅在自己国家内开展商务活动的巨大区别。研究这些区别形成的不同点,以及这些不同点带来的不同的经营理论、策略和方法,为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企业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国际企业管理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际企业管理是一个涉及面极宽的专业,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市场学、比较管理学、国际经济法等都应该成为必须学习的专业课,而工商管理中的市场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等专业基础课也是学好国际企业管理的重要课程。 作为作者,我们十分欣慰和高兴地看到,在短短的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企业的国际化不仅成为具有强大实力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也成为正在迅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的发展选择。研究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历程和方向应该成为企业管理学研究者的当然责任。 本书的基本结构沿用了目前国际上有关International Business教科书的通用结构,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及多年教学和科研积累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了编著。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一本符合我国国情,并适用于教学和指导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且符合国际惯例的读物。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由谭力文教授负责框架设计,以及写作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总纂工作,吴先明副教授、博士生秦仪及陈立敏负责编写的日常工作。其中,谭力文撰写了本书的第一、二:部分;吴先明撰写了本书的第三部分中的第四、六章(其中柯红梅撰写了第四、五节);硕士生张爱武撰写了第五章;秦仪撰写了本书的第八、九、十三章和附录;陈立敏撰写了本书的第七、十二和十四章;博士生严若森撰写了第十章;博士生黄江圳撰写了第十一章。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的读本。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实务工作者通过学习,可以懂得如何打人国际市场,寻求理想的合作伙伴,选择最佳的国际商务战略,成功地实现跨国经营。 在本书出版之际,要深深感谢太平洋彼岸的导师李·奈尔特教授(Prof.Lee.C.Nehrt),是他为作者提供了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作者进入了工商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的科学殿堂;感谢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商学院的领导、教师和工作人员,是他们在多年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为作者提供了种种的关心、方便和照顾;感谢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李燕萍副教授,是她为本书的最后一章——国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写作大纲;感谢朱静一老师,是她长期为我提供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所需的资料;感谢我的妻子——冯元信女士,是她为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在我每一微小的进步中都可以体会到她的恩爱、支持和帮助。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本高等院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教材,从十四个方面对有关国际企业管理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如人际环境与文化环境、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另外,作者还选用了世界上两个典型国家——美国和日本的跨国经营模式作为比较的对象,详细地说明了二者的异同,从而有助我们依据自己的国情选择一条正确的国际化经营道路。 本书既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们的读本。同学们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到国际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打下一定的基础;实务工作者通过学习,可以懂得如何打入国际市场寻求理想的合作关伙伴,选择量佳的国际商务战略,成功地实现跨国经营。 本书是在新版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全书对国际企业管理的内容、经营环境、人文环境、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国际企业财务管理、国际金融体系、汇率预测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作者简介
谭力文,男,四川省成都市人,1948年10月出生。1982年2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电机设计与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商学院进修学习。后在武汉大学经济学院攻读西方经济思想史专业西方经济学方向博士学位,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武汉大学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国际企业概论 第一节 国际商务与跨国公司 第二节 国际企业经营的动机与方式 第三节 企业国际化的阶段性 第四节 经济合球化的兴起与发展第二部分 国际企业经营的环境分析 第二章 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国际企业经营的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 第三节 经济环境的国别差异 第三章 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分析 第一节 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边界的确定 第二节 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的要素分析 第三节 国际企业对国际环境差异的调整第三部分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 第四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其他的有关理论 第五章 政府对国际贸易的干预 第一节 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主要形式 第三节 企业面临政府干预的基本策略 第六章 外国直接投资理论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第三节 外国直接投资的利弊分析 第四节 国际企业采用外国直接投资的策略分析 第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利弊分析 第三节 世界主要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组织 第四节 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选择第四部分 国际金融体系 第八章 外汇市场 第九章 汇充的预测第五部分 国际企业的战略选择 第十章 国际企业经营方式的选择 第十一章 国际企业经营地点的选择第六部分 国际企业的职能管理 第十二章 国际市场营销 第十三章 国际财务管理 第十四章 国际人力资源管理附录 美日跨国经营模式比较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七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最近几年里,全球经济中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成为国际企业经营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对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全球贸易和全球金融体系产生着重要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企业的战略选择和职能管理。因此,在学习国际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分析和研究非常必要。首先,本章将讲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成因和各种形式,了解国家间可能形成的不同层次的经济一体化;其次,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好处和不利进行分析,了解支持和反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和政治理由;再次,介绍各个世界市场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包括最重要的欧洲联盟(EU)、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中文简称东盟)和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组织(APEC,中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等,熟悉它们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最后,研究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国际企业所应该和能够做出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一)经济一体化的含义 “一体化”(Integration)一词,原意是将各个部分结合成一个整体。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西欧国家酝酿成立欧洲煤钢联盟的前后,人们开始使用“经济一体化”一词来表示国与国之间在社会再生产的某些领域实行联合和进行协调的事态或过程。 就广义而言,经济一体化包括两重含义:一方面,所谓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发展的基础上,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国家和地区)之间通过资源(商品、资本、技术及劳务等)流动而实现的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状况和进程。简而言之,经济一体化是客观的经济联系和结合的关系或进程。另一方面,所谓经济一体化,是指在客观的国际经济联系、结合发展的基础上,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为了谋求共同利益或解决矛盾,通过条约、协议、会谈等实现的经济联合、调节机制和进程。即经济一体化是主观的经济联合和调节的机构或行为。对经济一体化的概念,应该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才算是完整的。 (二)经济一体化的类型 经济一体化由于进行联合的主体、客体或广度、深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各种类型。 1.按照主体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府间的一体化,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等;另一种是企业间的一体化,如各种国际垄断同盟、卡特尔、托拉斯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后一种类型;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企业间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同时,政府间的联合与调节迅速发展起来,并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2.按照客体的不同,经济一体化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单一领域的一体化,如世界银行、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另一种是多领域的一体化,如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两种类型中后者意义更为重大。一些最初的单一领域的一体化组织随发展逐步过渡为多领域的一体化组织(比如关贸总协定最初基本上是一种单一领域的联合,发展到今天的在多个领域进行调节的世界贸易组织),或者成为多领域一体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欧洲煤钢共同体相对于现在的欧盟)。 3.按照广度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双边的一体化,即仅在两个国家和地区之间实行的联合,如最初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中波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等;另一种是多边的一体化,即在两个以上国家和地区之间实行的联合。后者本身也包括几个亚类,一是地区性的一体化,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东盟等都是某一地理区域范围内的一体化;二是跨地区性的一体化,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佩克等,都是超出某一地理区域又非全球范围的一体化;三是全球性的一体化,例如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都是全球性的多边一体化组织。在当代世界,双边一体化、多边一体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多 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更是成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主体。 4.按照深度的不同,经济一体化可以分为紧密型的一体化(即结成一个经济实体或有权威性协定和严谨机构的经济组织)以及松散型的一体化(即一般的会谈、协商,或论坛性的经济组织)。在这两种类型中,当然是紧密型一体化的意义更为重大,不过,某些松散型一体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如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虽然没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其协商的结果(宣言、声明等)也不具有强制性、指令性,但由于其代表的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强国的声音,而且是各国首脑进行协商,因此它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在当今世界发展中,经济一体化趋势方兴未艾,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势头尤其强劲,下面将着重对其进行具体考察。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 所谓区域经济一体化(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指的是在某一地理区域内的某些国家,为实现彼此之间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达成的降低直至最终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协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一个极端是实行一体化的区域范围为整个世界,即全球经济一体化,形成全球化的自由贸易市场,在这一市场中,所有国家可向其他任何国家出口它们愿意出口的任何产品。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另一个极端是实行一体化的区域范围仅为一个国家内部,即国与国之间完全不存在一体化,各个国家都自给自足,也不需要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 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60~1996年间,区域贸易协议的数量从38个增加到近80个(见图7-1)。根据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观点,无限制的、自由贸易条件下的潜在产量大于限制性贸易条件下的产量,很显然,各国签订区域贸易协议是希望能比在WT0主持下更快地降低贸易壁垒。下面将详细讨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因 经济理论表明,自由贸易和投资会给各有关方带来相当大的好处,因此,理论上最理想的状况应该是国家间在产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方面没有任何壁垒。但是,无限制的自由贸易的对外直接投资,只是一种理想而已,尽管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机构一直在推动整个世界向自由贸易方向发展,但目前所取得的成果仍然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在有很多国家和多咱政治观念的世界里,要让所有国家都认可一套共同的规则是很困难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