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出版时间:2004-8-1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宋俭,王红  页数:471  字数:373000  

前言

  三百年来自然灾害与人类社会  谈起最近二三百年,人们往往很快会想到其间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由此带来的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的一系列胜利,经济的大幅度增长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等。相对而言,反思人类这些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和自然界的变化又会给人类社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的人就少多了,尤其不容忽视的是,这种类型的思考被摆在了很不受关注的位置。尽管最近一二十年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反差却仍然显著。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人类活动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相应的自然后果,而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关系包含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双向的互动程度不断提高,或者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密。可以说,近三百年以来这种互动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最能够集中体现这种互动的关联程度和复杂性的领域便是本书所要展示、讨论的自然灾害问题。  一、从人类影响自然说起  近三百年来,科学和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增强。时至今日,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空间时代”或是“激光时代”。这种急剧的变化,始于18世  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这次革命与相继发生的两次技术革命影响深远,乃至社会的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  18世纪中叶,与英国工业革命同时发生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特征,又称为“蒸汽革命”。人类社会由于蒸汽技术的普遍应用而进入“蒸汽时代”。对于这一次技术革命,恩格斯高度评价道:“蒸汽和新的工具机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厂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过程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飓时代。”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以德国和美国为中心,兴起了以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末,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人类社会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代”迈进。如果说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第二次技术革命则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并导致了工业社会的建立。第三次技术革命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一直持续至今,即西方所谓的“新技术革命”。在这一阶段,科技革新的作用尤为突出,世界经济发展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联系在一起,高科技、新能源、新原材料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且开创了1950~1973年二十余年持续稳定增长的历史纪录。这个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与此相应,人类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之便捷、舒适程度,在许多地区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次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巨大成果,科学技术的曰新月异和经济的持续增长,似乎证实了理性主义关于“人类主宰自然”观念和启蒙时代乐观主义的正确性。也许是受到三次技术革命  的极大鼓舞,人类思维经历了一场慧星式的上升,人类把自己加冕成为统治地球的专制君主。人类不想再受大自然的制约。此时此刻,人类似乎受了科学技术的诱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盛行一种对待大自然的虚无主义态度,它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的征服能力将是无穷无尽的。在利用和改造自然方面,人类必将达到无所不能的程度,并最终摆脱自然的束缚。它们把自然看成是一个消极的任人摆布的客体,而人类则是大自然万能的主宰,因此,它们无条件地强调“改造大自然”、“人定胜天”、“要高山低头”、“要河水让路”。

内容概要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与自然协调、适应和斗争的历史。大自然一方面哺育人类的成长,另一方面也往往给人类造成巨大的不幸与灾难。人类活动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也留下了相应的自然后果,而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动态关系包含着非常丰富、复杂的内容。可以说,近三百年以来这种互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而最能够集中体现这种互动的关联程度和复杂性的领域便是本书所要展示、讨论的自然灾害问题。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大地震  一、认识地震  二、1739年中国宁夏平罗大地震  三、1881年土耳其塞欧岛大地震  四、1906年美国旧金山大地震  五、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六、1920年中国宁夏海原大地震  七、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  八、1939年智利大地震  九、1976年中国唐山大地震  十、1985年墨西哥城大地震  十一、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  十二、1995年日本关西大地震  十三、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  十四、1999年中国台湾大地震  十五、2001年印度大地震  十六、防震·减灾·救灾第二篇	大洪水  一、水浩洋而不息  二、1788年中国长江大洪水  三、1842-1843年中国黄河连续三年大洪水  四、1889年美国南福克大坝洪水  五、1927年美国密西西比河大洪水  六、1931年中国江淮大洪水  七、1938年中国黄河大洪水  八、1953年荷兰大洪水  九、1954年中国长江大洪水  十、1966年意大利波河大洪水  十一、1969年突尼斯大洪水  十二、1988年孟加拉国大洪水  十三、1998年中国大洪水  十四、2002年欧洲大洪水  十五、面对洪水第三篇	大饥荒  一、人与饥荒  二、18世纪印度-孟加拉大饥荒  三、1845-1849年欧洲“马铃薯饥荒”  四、1876-1879年中国“丁戊奇荒”  五、1920-1943年中国北方三次大饥荒  六、饥荒的非洲  七、1983-1985年非洲大饥茺  八、1958-1989年埃塞俄比亚8次大饥荒  九、消除饥荒第四篇	大风暴第五篇	火山大喷发第六篇	大海啸第七篇	大滑坡·大崩塌·泥石流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为什么远离震中的墨西哥城震灾如此严重呢?  经地震学家们的认真调查和研究发现,造成墨西哥城毁坏严重的原因与震中向墨西哥城释放的能量最大及墨西哥城城址的地质条件有关。墨西哥城是湖泊沉积而成的一个封闭式盆地。在公元1200年,狩猎民族阿兹特克人征服了这块土地,并于1325年开始在现在的墨西哥城的市中心修建湖上帝都,在岛上建宫殿,在周围地区垦荒。在此后长达几百年的时间里,由于不断填湖造地,城镇不断扩大,人口越来越密集,到1985年市区人口估计达1 800万人。墨西哥城的南、北两边是火山岩,这里地表与岩石相依托,还比较坚固,而市中心大多建立在软地基之上,无火山岩可依,一遇地震,房屋即倒。因此,墨西哥城的这次震灾范围相当狭窄和集中,倒塌的房屋多限于软地基之上。  在地震中由此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受灾地区的惨景让人胆怯,约500座高楼倒塌,3 300多幢大楼受损。而在另外的地区,许多摩天大楼照旧耸立,成千上万的乘客毫发无损、安然无恙地从地铁道里走出来。公路、地铁、飞机场和其他交通工具几乎没有受到损失,这就使救灾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地震后一个星期,从9月26日起,规定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清除瓦砾,使得恢复工作进展顺利。  这次地震因其特殊性而给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墨西哥城的人们对于地震一点也不陌生,在过去的历次地震中均未造成重大的损失。然而在这次地震中,城市的软地基酿成了严重的后果。专家们说,耐震建筑法规需要修改了。世界上还有许多城市建立在类似墨西哥城那样的软地基地区。如果权衡利弊,在软地基上开发建设仍属必行,那么有针对性地采取防震措施就成为必要。  十一、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  莫斯科时间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南方城市列宁纳坎迎来了一个晴好的冬日。已不是初冬,人们对寒气习以为常,并不太在意。工人们开始上班,学生们步入校园,家庭主妇们开始到商店选购商品。整座城市充满了祥和气氛,与人们度过的无数冬日,并无太大异样。然而,这一天接着发生的事情,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又实在太不一样了,每个经历了这一天而活下来的人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8年12月7日,上午10点41分,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划破天空,大地开始剧烈抖动,连续不断地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摇动,地面上撕开了一道道大裂缝。顷刻间,列宁纳坎市内的房屋纷纷倒塌,狂风大作,滚滚烟尘,遮天蔽日。一座座建筑物变成了一堆堆碎砖烂瓦。  这场里氏7.0级的地震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高加索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波及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数千公里。  地震洗劫了亚美尼亚地区4 0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当地的三座城市全都毁于一旦,学校、工厂、医院、教堂、办公大楼以及寓所都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被埋葬在瓦砾之下。  地震发生时,亚美尼亚的人民或在办公室、车间工作,或在课堂上学习,他们中许多人未能幸免于难。在列宁纳坎,80%的住房、学校、办公楼和厂房倒塌。离列宁纳坎不远的斯皮塔克镇完全“被从地球上给抹掉了”。另一座临近的城市基洛瓦坎,城中的7万居民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在这座城市,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不论高矮,全部坍塌,说不清有多少居民被埋在废墟之下。一个又一个街区的新建公寓移地而走,构造架散落四周如同许多松落的骨架。  幸存的人们徘徊于街头,惊恐使他们说不出话来,很多人身裹大衣或毛毯以抵御12月的寒风。有的人围坐在临时搭起的篝火旁。更多的人在寻找着自己的亲人,他们用弯曲的铁钎、用自己的双手挖着、刨着。“我的弟弟就在这附近”,一位满脸胡须的男人伤心地说,“他是一个工厂的工程师,是回来度假的”。到处都是遇难的人呼喊救命的哀号声。   震后,在列宁纳坎市高尔基街第九中学的地下室里,发现了50具被砸死的学生尸体。在坍塌的市计算机中心建筑大楼下面,有250人被困。以培养地震研究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亚美尼亚地震学院,未能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学院的建筑物和一些珍贵的仪器遭到损毁,在它附近只有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理石教堂依然耸立。  灾后幸存的人们利用简陋的工具或者干脆用自己的双手展开了救援工作。莎卡亚是一个幸运者,她回忆说:“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班,突然间一切都倒塌了,然后是死一般的黑暗。我渐渐地失去了知觉。”莎卡亚除了一只手外全身被埋在乱石中,露在外面的那只手上正巧戴着一枚戒指,她由此才被自己的儿子辨认出来。然而,更多的不幸遇难者们被救出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等待他们的只是让亲人们辨认后进行埋葬。  灾难降临亚美尼亚时,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正在美国纽约访问,他在联大会议上宣布了单方裁军计划,使西方领导人大为欣然。当戈尔巴乔夫的车队驶过纽约市中心时,成群  结队的纽约市民向他挥手示意,夹道欢迎。地震噩耗传来,戈尔巴乔夫立即结束了自己的访问,乘机回国,他说:“紧急动员抢救那些遭到这次可怕灾难的人们,我自己必须亲自到场。”  在列宁纳坎,戈尔巴乔夫视察了灾情后尽力安慰亚美尼的人民,他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群众说:“全苏联人民都与你们共悲哀。”他告诉大家食品和物资会紧急援助,并命令全力抢救仍压在废墟之下的人们。  救援工作必须马上跟上,“每小时的延误就意味着被埋住的每l000人中又会新增20个人的死亡”,一位前苏联健康机构的专家宣布说。  亚美尼亚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崩阻断了许多道路,通往乔治亚的铁路干线被毁。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机场虽然开放但12月的大雾给飞机降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架前苏联飞机在着陆时撞毁,机上79人全部遇难。祸不单行’第二架载着医药的飞机在降落时机毁人亡。救援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虽然有如此之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前苏联举国上下全力救援灾区。震后,当时的苏联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首的中央救灾委员会,发布了紧急动员令。次日  凌晨,雷日科夫又与党中央书记、国防部长、建委主任等组成了政治局特别委员会,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仅莫斯科市政府就火速拨出500万卢布的救灾款、15 000吨马铃薯和其他蔬菜。莫斯科居民纷纷捐出粮食、衣物,还有鲜血。每x有数百架飞机、上百列火车和无数汽车装载着药品、衣物食品、帐篷等大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各地救灾队伍也纷纷赶往灾区,数千名医务人员组成了几十个医疗队产现场抢救伤员。雷日科夫在灾区一直工作了十余天,卫生部长臣及麻醉师奔赴现场,同时运去了大批药品、御寒衣被和备用血液。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