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3-8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子舟 页数:30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发燕尾服简史、内容体系、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等基本原理和内容,以知识论为立场,对图书馆学从多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梳理与研究,提出了“知识集合”等重要命题,认为应根据客观知识、知识集合,知识受众及其相互之间关系来建立图书馆学的研究客体体生活费,书中内容在大量吸取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资源的同时,还参考、借鉴了图书馆学的近年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作出了分与预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的教科书或参考书,亦可供图书馆及其他知识信息部门的人员学习使用。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图书馆学宗旨第一节 两个基本假设第二节 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第三节 图书馆学宗旨第二章 图书馆学简史第一节 德国、英国、美国的图书馆学第二节 俄罗斯、日本、印度的图书馆学第三节 中国的图书馆学第三章 图书馆学基本概念第一节 图书馆学的基本概念的演变第二节 知识是当代图收馆学的核心概念第三节 知识与其他基本概念的区别第四章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第一节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第二节 图书馆学研究是知识集合第五章 图书馆内容体系第一节 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形成第二节 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演变第三节 图书馆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原则第四节 当代图书馆学的内容体系第六章 图书馆核心内容(一):客观知识第一节 客观知识的性质第二节 知识的基本组成第三节 基于知识组分的知识组织第七章 图书馆核心内容(二):知识集合第一节 知识集合的范畴第二节 知识集合的结构第三节 知识集合的功能第四节 知识集合的环境第八章 图书馆核心内容(三):知识受众第一节 知识受众及其体位观第二节 知识受众的合法要益第三节 知识受众的需求与服务第九章 图书馆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第一节 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实践基础第十章 图书馆学学科性质与地位第一节 图书馆学学科性质第二节 图书馆学学科地位第十一章 图书馆学相关学科第一节 图书馆学同族学科第二节 图书馆学相邻学科第三节 图书馆学远缘学科第十二章 图书馆学方法论第一节 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第二节 一般科学及哲学的方法第十三章 图书馆学未来发展第一节 影响图书馆学的社会发展因素第二节 图书馆学的未来发展趋向附录:阅读推荐目录
章节摘录
五、台湾图书馆学研究 台湾的图书馆学是中国图书馆学的组成部分,1949年以后,一度与祖国内地图书馆学研究隔绝30年。20世纪50年代初(工950—1953年),台湾刊出的图书馆学论著仅20种左右,图书馆学研究一时未能兴起。1953年台湾“图书馆学会”在台北成立,1954年“中央图书馆”在台北复馆,1955年台湾省立师范学院创设教育学系,系中设图书馆组,这一连串的事件,振兴了台湾图书馆事业及图书馆学研究①。继而台湾大学设图书馆学系(1961年)。世界新闻专科学校设图书资料科(1964年),辅仁大学设图书馆学系(1970年),淡江大学设教育资料科学系(1971年)等图书馆学教育开始蓬勃发展。斯时师资大多为留美回国之学者,或具有图书馆实践经验者,而各系科学生学成之后赴美留学继续攻读图书馆学也一时蔚然成风。1980年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增设研究所,1996年政治大学成立图书资讯学研究所,1998年玄奘人文社会学院成立图书资讯学系,1999年中兴大学成立图书资讯研究所等,截至2000年6月,台湾共有8个图书馆学系所能够培养本科、硕士与博士①。这些教育单位成为台湾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坚。 1963年前,台湾图书馆学论著每年不足百种,1963一1978年的15年间,台湾每年刊出的图书馆学论著都超过了100种,而且从1972年起超过200种,1977年更达1 318种之多,研究内容遍涉图书馆学各领域。不过15年间论著体裁与主题最为突出的依次为书评(1 467种)、索引806种)、序跋(406种)、学校图书馆(372种)、图书馆学(358种)、出版(308种)、公共图书馆(268种)、目录学(238种)、相关资料(230种)、参考(205种)、分编(203种),余皆不足200种②。这表明台湾图书馆学研究还较为散乱,缺乏整体感。不过,这种状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有 了改变。 自1982—1994年的12年间,据“中央图书馆”的《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资料库系统)统计,在近千种刊物中,发表的图书馆学论文共有2 944篇,所涉类别依次如下:图书馆管理与自动化(含采编、典藏与服务等)有972篇,公共图书馆(功能、管理与服务)有467篇,学校图书馆(功能、管理与服务)有450篇,图书馆学与资讯科学综论(包括法规、标准、教育与历史等)有424.篇,资料检索(资讯储存、检索、网络系统)有328篇,余皆不足200篇。另据“中央图书馆”光盘书目资料分析,1981—1994年间,台湾共出版图书馆学专著704种,其中总论者273种,图书馆管理162种,资料中心98种,学校图书馆63种,公共图书馆47种,其他不同主题均在20种以下03,,这些数据表明,台湾图书馆学研究在学科整体布局上逐步趋于合理,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运用,自动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大大增加。尤其是信息技术与以往索引研究传统相结合,更使各种文献数据库的建设加快了,如各种专题书目、文史哲论文索引、善本古籍联合目录、国家书目数据库等计算机数据库纷纷建立,使图书馆学对科学研究的辅助功能更为突显。目前,台湾图书馆学研究已形成诸多特点:一是受美国图书馆学影响,素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取向,研究成果大多呈现出实用性、工具性的特征,而原理方面研究较弱。二是创造了“资讯”一词以对应英语的“information”,建立了“资讯科学”并将其融人图书馆学之中,以图书馆学为基础,以资讯科学为先导,努力将二者结合为一体。三是逐步开始反思图书馆学研究的“美国化”倾向,努力进行本土化建设,并积极与祖国内地图书馆学界进行交流。四是积极借鉴信息科学、传播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的学术资源并将其引入图书馆学研究之中,促使图书馆学研究走向更加开放的领域。其中一些经验很值得我们台湾省之外的图书馆学界学习与参考。 关 键 词 诺德 施雷廷格 齐亚茨科 图书馆社会学 帕尼齐 爱德华兹 杜威芝 加哥学派 巴特勒 谢拉 知识杜会论 数字图书馆 鲁巴金 列宁的图书馆思想 《图书馆情报学教育标准》 学术情报系统 阮冈纳赞 图书馆学五定律校雠学 文华图专 杜定友 刘国均 小结 1.现代图书馆学的建立与西方现代图书馆的大量涌现有密切关联。德国是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摇篮。最早使用“图书馆学”这一概念的是德国的施雷廷格,第一个图书馆专业培训机构——格丁根大学图书馆讲座是由德国的齐亚茨科创办的。德国图书馆学是以学术图书馆为实践基础生长出来的,故讲究学术性,注重理论体系的构造,卡尔施泰特的“图书馆社会学”最具代表性。 2?英国图书馆学是以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实践基础逐步生长出来的,它更重视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完善与应用。英国图书馆学的代表人物有帕尼齐、爱德华兹、布朗、萨维奇、塞耶斯等人,他们大多是公共图书馆的馆长。其著述缺乏理论分析而长于管理实务。 3?美国图书馆学初期是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后来芝加哥学派的兴起,使图书馆学研究在实用与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力求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其代表人物是巴特勒、谢拉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事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用主义的图书馆学重又抬头。 4?俄罗斯图书馆学有着注重读者阅读的优良传统。虽然受苏联时期意识形态的影响至深,但这一传统并未发生断裂。俄罗斯图书馆学中最重要的人物是鲁巴金和列宁,前者是图书馆学的奠基人,后者是苏联时期图书馆学的导向者。当代俄罗斯图书馆学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但仍重视传统学术资源的作用。 5?日本图书馆学最早沿袭自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仅是欧美图书馆学的模仿者。之后.随着反省能力的增强,开始对文献资料工作以及图书馆学作整体思考与探讨,并意识到应使图书馆学走上科学化的道路。20世纪70年代,为适应情报学的发展,日本图书馆学开始与情报学融合,出现“图书馆情报学”,形成了“情报学派图书馆学”的特色。 6.印度图书馆学具有浓郁的人文关怀色彩,其代表人物是阮冈纳赞。阮氏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强调的是人(即读者),深刻揭示了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的最终目标。尽管印度图书馆学发展缓慢,但正在找寻一条切合本土实际的发展道路。 7.中国古代图书馆知识主要是对书的研究,侧重文化传承。20世纪20年代建立起来的图书馆学受日、美两国影响较深,因此,研究对象转向了图书馆工作,并颇倾向于实用主义。20世纪的中国图书馆学经历了三次高潮与三代学人的曲折发展经历。在第三次发展高潮中,理论图书馆学取得长足进展,并形成了中国图书馆学自身的特色。代表人物主要是杜定友、刘国钧。 思考题 1.卡尔施泰特“图书馆社会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德国与英国的图书馆学各有什么发展特点? 3.“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是什么? 4.俄罗斯图书馆学的优良学术传统是什么? 5.日本与印度的图书馆学各有什么发展特点? 6.中国古代图书馆知识的研究重心为什么是图书? 7.为什么说中国图书馆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初? 8.杜定友与刘国钧学术研究的风格与特点是什么?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 1999年,我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承担图书馆学基础的教学任务。图书馆学基础是图书馆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担负着阐释图书馆学原理和目标的重要任务。虽然20世纪80年代国内出版过数种较高质量的教科书,但20年来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原有的教科书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为了尽量胜任教学工作,我在学习、参考大量有关图书馆学基础的教科书、研究论文的同时,广泛涉猎了国内外有关信息科学、传播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管理、哲学、语言学、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不断查阅文献、消化文献和深入地思索过程中,我萌发了编写新的图书馆学基础教材的愿望,并得到了有关方面的支持。 本书的写作初期,我常常遇到一些困惑。面对一个问题、一个观点,我总是力图本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原则,悉心加以梳理。换言之,我在写作中,总是力图做一个“知识考古者”,而非一个“知识建筑师”。因为,好的理论应该是解释性的。而要做一个“知识考古者”,就要求作者必须直面那些逐步清晰起来的大量事实,进而作出新的解释与论证。这是一种艰难而又冒险的尝试,但也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正是在这种尝试过程中,一些新的观点和思路产生了。这些观点或许还欠成熟,或许仍有错谬之处,但毕竟是作者认真探求、潜心思索的结果。例如我认为,不同历史时期,图书馆学概念中的核心概念(研究主题)也不同:在图书整理时代是“图书”,在经营管理时代是“图书馆”,在信息技术时代是“信息”,在未来的知识社会则将是“知识”。这种演变其实就是一种研究范式的转移。未来的图书馆学研究重心转向知识领域,既是其自身学科逻辑理性的发展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作用造成的,是图书馆学对其自身学科逻辑起点(文献)的更高层次的回归。我还认为,以往的图书馆学是一种以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的“机构图书馆学”,它在学科发展中存在着很大局限性:其一,它将图书馆学等同于图书馆工作,举凡图书馆内部的一切命题都成为了图书馆学,致使许多低层次的事物与活动也成为了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其二,它使图书馆学成为图书馆员的独享学问,与社会人群几乎没有关系,图书馆学未能成为一种“获取知识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这些局限性无疑会阻碍图书馆学的健康发展。 在就读图书馆学博士之前,我曾有十余年的图书馆实际工作经验,从事过图书馆许多部门的具体业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图书馆是一个能力层次十分丰富的空间,有最低级的简单劳动,也有最高级的研究活动。它既需要工人,也需要学者。早在1928年,胡适先生在上海东方图书馆暑期讲习班的一次讲演中就强调过:“图书馆的中心问题,是要懂得书。图书馆学中的检字方法、分类方法、管理方法,比较起来是很容易的。……但懂得方法而不懂书,是没有用的。你们的地位,只能做馆员,而不能做馆长的。”①胡适所谓“懂得书”,就是要懂得书的内容及形式等各方面的知识.这个见解我想对今天仍有某些价值。我认为,一个图书馆员是否优秀,不取决于他能否依照某种方法快捷地找到读者所要的一本书.而是取决于他能否以渊博的学识和熟练的技能为读者解疑释难。优秀的图书馆员不仅能使读者通过阅读变得更聪明,具有洞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要帮助读者成为光明和理性的创建者。这样的图书馆员就是我们所期待的未来知识社会的“知识工作者”。这也是我们图书馆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图书馆学基础以及图书馆学其他课程无疑都应为达到这个目标而担负重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