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

出版时间:2004-6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惠芳  页数:31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民间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一般称之为“民间文学概论”或“民间文学基本原理”。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民间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民间文学的本质及特点,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功能,总结各类民间文学体裁的艺术经验,探讨民间创作的内部规律,并学习一些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和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书籍目录

引言:在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的坐标系上  一 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  二 国外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述略  三 世界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本质  第一节 什么是民间文学    一 什么是民间文学    二 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起源与本质    一 民间文学的起源    二 民间文学的发展    三 民间创作的本质第二章  民间文学创作、流传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创作中主、客体的高度统一与和谐    一 民间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    二 自在自由的性灵抒发  第二节 群体性的审美方式     一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    二 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  第三节 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 创作、流传中的口头性    二 口头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  第四节 寓不变于万变、万变中有不变    一 创作、流传中的变异性    二 创作、流传中的传承性第三章  民间文学的功能  第一节 民众生生活的独特伴侣  第二节 民众生活的教科书第四章 民间文学的价值  第一节 认识价值  第二节 艺术价值第五章  神话  第一节 神话与神话学  第二节 神话的本质  第三节 神话的分类第六章  民间传说  第一节 传说及其分类  第二节 传说创作、流传的内部规律  第三节 传说与历史第七章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故事及其分类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艺术过程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价值第八章 民间歌谣第九章 史诗第十章  民间叙事诗第十一章  民间谚语和谜语第十二章  民间说唱第十三章  民间小戏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与整理

章节摘录

书摘第二节  民众生活的教科书民问文学在民众生活中,还发挥着生活教科书的功能。它既是民众生活的伴侣,也是民众的良师益友。一、传授知识的功能民间文学,是民众智慧的结晶。劳动大众在世代相续、年复一年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知识、劳动经验。特别是一些农事谚语、歌谣乃至谜语,常常只用一两句,或三四句话,便能概括出一条规律,或总结出一个经验:“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有雨四下亮,无雨顶上光”;“久晴西风雨,久雨西风晴”;“盐出水,铁出汗,雨水不久见”……这些都是农民对气候变化规律的简明概括。“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养麦”;“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清明要明,谷雨要雨”;“谷出不怕连夜雨,麦出不怕火烧天”;“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夏至种芝麻,头顶一枝花”;“霜降不刨葱,越长越心空”……这是对农事与节候之间关系的认识。“豆薅三道颗颗圆,谷薅三道米汤甜”;“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八成熟,十成收”……这是田间管理的经验总结。其他如林木的种植护育,家畜家禽的饲养,蚕桑渔业,五行八作,都有非常细致、全面的经验总结。这些谚语,虽然不一定经过现代科学实验的论证,但它是农民对自然规律与生产规律长期观察、认识、积累的结果,是他们直接经验的总结。它不一定有科学命题的严密性,但却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指导性,它是农民自己口传的科普教材。二、道德教化的功能民间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劳动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理想,是民众进行自我道德教育最方便、最常用的形象教材。1.民众道德意识的产生社会生活发展史,是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改造社会、不断追求更美好生活的历史,是真善美不断战胜假恶丑的历史。当人类还没有足够的能力意识到自己的独立价值的时候,人类是以“群”的方式与整个大自然搏斗的。在初民简单的思维里,自然力或者是助人的,或者是害人的。助人者于人有益,是善的;害人者与人敌对,是恶的。由是而产生了人类最早的善恶观念。人们在共同的物质生产劳动中,建立和发展着一定的社会关系。为了维系社会及自身的存在,人们学会了有意识地运用一定的原则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以及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从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道德意识的产生,道德规范的形成,道德关系的确立,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所以,动物之间就无什么道德可言。中华民族素来重视道德伦理的教化,道德意识几乎贯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创作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从来都受到劳动大众的道德意识的制约与影响。创作者对生活所作的评价,他的好恶褒贬,都是以符合本阶级利益的道德规范作为尺度的。道德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甚至可以达到这种程度:民间作者可能根本不觉得自己是在进行艺术创造,但他却能自觉地意识到,他的讲述是直接为对象而发的:或是进行道德教育,或是进行道德评价,或是进行道德审判。民间作品中,无处不打上创作者道德意识的深刻烙印。因此,民间创作,也是劳动大众用以对本阶级成员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    2.民众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劳动者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主体力量。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不断地改造着自然,不断地完善着自己,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创造性的劳动实践本身是代表着社会前进方向的,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劳动者的道德观念,是保证这种创造付诸实践的主观条件。因此,从总体上来说,劳动者的道德规范,是符合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原则。尽管随着社会的进步,有些道德规范明显地表现出了落后的一面,但在它产生的那一特定时代,却是进步的。民间作品中表现了民众哪些道德规范呢?①劳动,是民间文学永恒歌颂的主题。以劳动为荣,以劳动为立身之本,是劳动者最基本的道德准则。无论是前阶级社会中产生的神话、史诗,还是阶级社会出现以后的民间作品;无论是以“超人间”形式出现的幻想性作品,还是现实题材,无不表现出对劳动精神的赞美,对不劳而食的鄙弃。劳动者以勤劳为美德,以对劳动的态度作为道德评价的首要原则,作为立足社会的第一行为规范。无论剥削阶级对劳动大众存在何等的偏见,劳动者的这一信念却从不动摇。在民众的口头创作中,人们恣意嘲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毫不留情地揭露他们的愚蠢与无知;而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技能,则充满欣赏与自得的激情。这是对劳动者的后代最直接最形象的劳动启蒙教育。②团结、友爱、互助,也是民间作品中经常歌颂的主题,是劳动者所遵从的行为规范。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能力低下,个体生命的生存与延续,只能依靠群体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而群体只有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才能彼此协调。因而,团结、友爱、互助对劳动群体来说,也就是必需的原则了。就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起来以后,劳动者依然把这一原则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民间作者总是利用各种类型的口头作品,不断地对社会成员进行友爱精神的道德教育。特别是在各种童话故事里,这种教化愈形突出。与友爱互助精神相联系着的正直、忠诚、无私、勇敢等品质,也是被民间作者充分加以肯定的。而那些违背这一精神的各种丑恶行为,如狡诈、欺骗、贪婪、怯懦等则是被否定和批判的对象。这些道德准则作为人类起码的行为规范,在任何历史阶段,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具有积极意义,都不会过时。即使在生产力如此现代化的今天,体现在童话故事中的这种道德精神,对儿童来说,仍然有现实的积极意义和特殊的、不可取代的教育作用。③民间作者的道德意识,还表现为对一切剥削阶级道德准则的否定与反叛。首先,民间作品对剥削阶级奉行的封建等级制是否定的,劳动大众不承认封建等级制度有存在的合理性。民问创作由于不受生活表面真实的束缚,作者们可以自由地按照“应该如此”的原则,虚拟出种种看似不合生活常规的情节,把压迫者与被压迫者,把“高贵”者与“贫贱”者,把“智”者与“愚”者扭结在一起,让他们在特定的纠葛中,各呈其本来面目,从而撕开“高贵”者、“智”者的假面,显示出这种等级划分的极端不合理性。各种“长工地主型”故事,聪明人故事,“三女婿型”故事,部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无情的嘲笑和否定。……

媒体关注与评论

引言引言:在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的坐标系上“中国民间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一般称之为“民间文学概论”或“民间文学基本原理”。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民间文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了解民间文学的本质及特点,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功能,总结各类民间文学体裁的艺术经验,探讨民间创作的内部规律,并学习一些民间文学田野作业和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乃至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特有的口头文艺现象,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特色;然而,作为人类发展相应阶段上出现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它常常又呈现出某些世界性特点。因此,民间文学研究,也是一门国际性的学科。这是有别于作家书面文学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中国民间文学,是世界民问文学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也就理所当然地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重视。因此,在具体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之前,了解一下在世界民间文学研究的坐标系上我们自已所处的位置,无疑是很有必要的。一、民间文学研究的国际性纵脱中外民问文学发展史,可以看到一种很有趣的情形:有些国家和民族,远隔高山大洋,相去万里之遥,他们的族源、语源根本不同,社会发展、风俗习惯,乃至地理、气候条件,都有很大的差异。可是,在人民口头上流传的许多神话和故事,却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有的几乎完全雷同。例如,关于造人的神话,几乎各个民族都有:在中国,说是女娲抟黄土创造了人类;在希腊,说是大神宙斯让普洛米修斯用泥和水捏出了人形,并给他以生命;在古埃及,说是洪水过后,大神喇再用泥土陶轮造人;在古巴比仑,说是天神马杜克用芦苇、泥土和水造人;在古希伯莱,说是天神耶和华用泥造了亚当,赋予亚当以智慧,然后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北美印第安人则说,天地的开创者用暗红色的泥土掺和水,做成了男女两个人形,再烧制而成……可以看到,这些相距甚远的文明古国或是一些晚熟的民族,在他们发展的低级阶段,都曾不约而同地产生过极相近似的“造人”神话:都说人是造出来的,而且用的材料多是泥和水。这些造人故事在世界各地的产生和流传,有力地说明了它们的世界性质,说明了不同的民族,无论其发展的先后早晚,都曾走过了同一的社会历史阶段——陶器时代。这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造人神话,当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制陶艺术在神话中的投影。又如,世界各地广泛流传着一种“天鹅处女”型故事。其基本情节是:几只神鸟(天鹅、孔雀、白鹤、雁或鸽)飞落湖边,脱去羽毛衣变成美女人湖洗浴;一青年男子(猎手、牛郎、渔夫或王子)盗匿羽衣,迫使美女与之结合;婚后生子若干,后女子找出了羽毛衣,披而飞去。类似这样的故事,大同小异,几乎世界各地都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学者对这类故事进行过搜集和研究。英国早期人类学家哈特兰德博士在其《童话学》中,曾将他所了解到的全世界范围的天鹅处女故事,分成六大类进行解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村真次博士,也曾搜集了五十多篇流传于世界各地的天鹅处女故事。这类故事在我国流传的时间,可远溯到1500多年前。东晋千宝《搜神记》卷14中所载“豫章新喻县男子”,即是情节完整的“毛衣女”故事,全文91字。再如,“灰姑娘”型的故事,也是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的。1893年,英国民俗学家柯克斯女士在其著作《灰姑娘》中,比较分析了318个灰姑娘故事异文及其流变历史。许多学者认为,“灰姑娘”故事是欧洲的舶来品,其实不然。早在9世纪中期,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之一中所载叶限女的故事,就是十分完整而典型的“灰姑娘”故事了。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上述各例,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民间文学资源丰富、渊源甚早;另一方面,也很清楚地说明了民间文学确实具有世界性质。这种情况,很早就引起了各国学者的注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民间文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1条)

 
 

  •   中国民间文学很便宜,但里面的内容很丰富
  •   武大出版社的图书,本书内容详尽。适合对民间文学感兴趣的人阅读
  •   非常好的一本书,包装的也很好,送货速度有点慢,不过价格很合适。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书很不错,满足了我的阅读需求
  •   书看着很薄,内容很充实,绝对是纸张的问题啊……买得晚了些……书应该是正版,便宜。不错~
  •   看着有点薄呢
  •   还没开始,不过很期待~~~
  •   书不错,折扣低,内容充实!
  •   是个小本,还没看。。。。。
  •   买来进行研究生复习用的,总的来讲,这本书线索很清晰,讲的深入浅出,很明白,适合初学者入门。
  •   书不错,质量挺好,两本书都很喜欢
  •   发货挺快的,书也不错。
  •   书都很喜欢,我还会经常来买书的。谢谢!
  •   以前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就读过李慧芳的这个版本的《民间文学》,觉得写得很好,但当时读的是图书馆的,自己想拥有一本,今天拿到货了,很感欣慰。最重要的是价格很便宜。
  •   当时大学老师叫我们买了用作教课书的。
  •   haibucuohehe
  •   不错,参考书。复习时可以看看吧。
  •   书的内容挺好的,但是质量也太一般了。
  •   买的书中,这本的质量真的还可以了
  •   收到当当的书,第一次感到心都凉透了。好像从垃圾堆里拿出来及给我的一样。是翻版的先不说,旧得要命,还脱胶散页~~~真是快把我给逼疯了。递交了退货申请都快两个星期了,都没人和我联系,想不骂都不行。。
  •   不同的老师对民间文学的分类的描述不一样,这本书与主流的钟敬文版也有不少出入,但是作为入门书籍,对了解中国民间文学还是很有帮助,通俗易懂的
  •   很经典的一本书,很值得看看。
  •   老师叫我买的,质量一般
  •   正版书,质量很好。快递很快,赞一个!
  •   文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选修课的书本,条理清晰内容合理有趣。不过纸张质量非常一般,很薄。印刷也一般吧。
  •   这本书,挺便宜的,也没要邮费,不过呵呵,没要邮费就是慢~
  •   武大出版社出的书质量跟盗版的一样的,看质量看不出来
  •   给我的书明显是盗版的,作为考研教材,让人怎么放心? 内容还行,涵盖面挺广,具有可读性。
  •   大部分卓越的书都很好,但还是有一些盗版,这本就让我碰到了……但除了纸质差点以外,都不错。
  •   是一些学校民俗学的考研专用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