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范颖 页数:24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新视野学术文库: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文学生态和文学话语》收录了作者范颖在各种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章共21篇,分为“上编文学生态研究”、“中编 文学话语研究”和“下编读书”三个部分。 “上编文学生态研究”含论文7篇,主要研究“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网络文本、中国荒诞叙事以及“新潮诗”等文学、文化现象。“中编文学话语研究”含论文8篇,主要研究鲁迅的文学作品和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讨论这些不同文学话语的内在运作机制。“下编读书”所辑6篇文章主要是书评。 作者在讨论相关文学现象、文学话语以及评述相关文本时能够左右逢源,既有理论的深度,也有对文学现象的透彻了解。《新视野学术文库:文化批评视野中的文学生态和文学话语》对从事文艺研究的学生和研究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范颖(1965-),湖南东安人。1990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高校教师,授课之余,主要从事文学文化研究,曾在《文艺争鸣》、《小说评论》、《浙江社会科学》、《中国文学研究》、《船山学刊》、《名作欣赏》、《华南农业大学学报》以及新加坡《新世纪学刊》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并主编《中国文学简史》、《中国文学名作鉴赏》等教材。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社会思潮传播中的导向调控——大众传媒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主要负责人。
书籍目录
上编 文学生态研究“第二媒介时代”的文学生态传媒的革新与文学生态的变革“第二传媒时代”中的文学生态系统媒介与文学的融合论互文解构与互文建构互文性互文性解构互文性建构结语论网络文本的解构与建构文本与互文性从常规文本到网络文本网络文本的互文活动特征互文性对网络文本的解构与建构结论主体意识的不确定性与中国现代荒诞叙事叙事主体叙事距离叙事结构叙事语言权威、传统与新时期小说的荒诞叙事“荒诞”及“荒诞叙事”叙述荒诞:传统的继承意义:荒诞叙述从诗歌传统看中国“新潮诗”的命运“新潮诗”兴起的文化背景“新潮诗”文本解读“新潮诗”命运展望语体选择与语言社团的文化认同引言语体与活用语言知识库语言社团与文化语体选择的文化认同小结中编 文学话语研究文体越界:自如与限定——以鲁迅的小说和散文互跨为中心化小说:小说性增强小说化:流动的思想褶皱跨越与限定:谱系学思考结语信息之美——《祝福》文本价值论美与信息《祝福》故事的讲述《祝福》的超文本价值结语权力运行的逻辑结构——论鲁迅小说中的手杖意象及其延伸手杖形象定位:工具的变迁权力运行逻辑:张力的推拉变形的手杖:延伸以及拓延洋话与洋化的纠葛——论鲁迅小说中的(留)洋书写戳穿瞒和骗:假洋鬼子批判作为权力的洋话流动的现代性:手杖与辫子的对流结论同室操戈——谈廖沫沙对鲁迅的误读《倒提》廖沫沙的误读与鲁迅的回应关于学习鲁迅的一点思考论张艺谋电影的视觉表现性造型与构图场景与环境光影与色调音乐论张艺谋电影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崇高之美幽默之美论张艺谋电影的人文精神张艺谋电影中的理想人格小人物的人文操守以人为尺度的对环境的批判下编 读书新闻话语中的社会现实——评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作为公共话语的新闻:社会事件在新闻话语中的重构新闻话语:事件的再现、阐释与解读求新声于异邦:命名与描述——朱崇科《张力的狂欢》评介“故事新编(体)小说”命名的正当性“狂欢化”的诗学理论主体介入:对故事新编小说的狂欢化解读简评力比多实践中的文化政治——《身体意识形态》评介长篇小说中的力比多实践及其话语分析表述的技艺:理论与智性的威力结论严谨中的诗意书写——评吕立汉教授《千古人豪——刘基传》史实考证精详人物分析人情合理文笔引人入胜《郁离子》与诸子学《郁离子》子书《郁离子》的子书风貌刘基与谶纬术数关系平议精于谶纬之术的刘基刘基对谶纬术的态度:可用,亦可弃刘基何以能扬弃谶纬术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中闷现代荒诞小说中,叙事距离呈现出一种极含糊的状态一荒涎文本中的叙述者对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但这种介入又不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态下进行的,而是充满了,痛苦和无奈。现实作者内心的深哀巨痛和强烈的表述欲望与艺术表现的要求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冲突,强烈的情绪冲动使其急于在文本中发表感慨,因而叙事距离呈现出一种忽远忽近、伸缩不定的状态、叙述者身在其中又欲超乎其外、无法真向义无处遁逃、不堪其负又难以担当的尴尬洋溢在荒诞文本的字里行间。 因为作者对自身的主体意识不自信,因而,他们无法对现实和自身的荒诞存在做出合理的解释,焦虑的灵魂得不到安息,分崩离析的精神Ⅱ£界得不到整合,价值体系无法重新建构,内心的焦虑困苦又急需表达倾诉,于是,他只有在叙事文本中假隐含作者为中介,通过叙述者得以实现。这样,现实中的作者就会对叙述者加以设计、规范乃至干预,通过种种手段(如题记、声明甚至在作品中现身说法,告诉读者应该这样或者那样理解)去影响隐含作者以及读者对隐含作者的形象建构,影响叙述者的叙事行为。这样就在作者、隐含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构成了一种紧张关系。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