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11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会林 页数:42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能够立足于国内当下媒体生态环境,结合实证调研数据与影视作品实例,对未成年人在新的媒体环境健康成长提出切实、有力的战略、战术解决方案。该著作的推出,将弥补我国影视学界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实证研究成果的相对缺失,将提醒我国影视业界更加重视影视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潜在影响因素,也可成为影视主管部门制定青少年影视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从而为推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媒介环境。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未成年人影视媒介接触行为及偏好分析第一节未成年人影视媒介接触基本状况一、不同媒介视野中的影视消费二、未成年人的观影渠道与数量三、未成年人收视渠道与时间第二节未成年人观影意愿、行为与评价一、未成年人观影目的与影响因素二、未成年人观影意愿与偏好三、未成年人对电影的评价第三节未成年人收视意愿、行为与评价一、未成年人收视目的与影响因素二、未成年人收视意愿与偏好三、未成年人对电视节目的评价第二章未成年人对影视民族化的认同分析第一节未成年人对影视民族化的认同现状分析一、未成年人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兴趣不大二、未成年人对某些特定题材的表现民族文化的影视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偏爱三、未成年人对表现民族自尊自强内容的影视作品非常认同四、未成年人认同影视作品表现的传统价值观五、未成年人对影视作品的民族化形式更容易接受和认同第二节未成年人对影视民族化的认同心理分析一、影视文化为未成年人塑造了全新的文化环境二、影视文化的审美心理分析第三节弘扬当代影视民族化与普世价值的传播一、影视作品应该反映传统审美特点二、影视作品应该表现具有普世价值的民族精神三、弘扬影视民族化的同时反对狭隘的民族意识第三章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价值观的影响分析第一节价值观概说一、价值观念的含义与界定二、价值观的结构与内容三、价值观与人生观、世界观的关系第二节在影视文化影响下的当代未成年人价值观现状一、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性别角色价值观念的认同作用及现状分析二、广告对未成年人社会价值观念与消费的影响及现状分析三、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及现状分析第三节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价值观负面影响的归因分析一、全球一体化带来的价值负面影响二、影视与大众文化联姻潜藏的价值观危机第四章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明星崇拜心理”的影响分析第一节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现状与特点一、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现状二、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特点第二节“明星崇拜”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一、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的负面影响二、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的正面影响第三节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心理和社会根源一、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心理根源二、未成年人“明星崇拜”现象的社会根源第五章暴力、性及低俗影视信息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分析第一节影视暴力信息与未成年人行为习惯一、影视暴力的界定及相关理论探讨二、银幕上的“暴力信息”与未成年人成长三、电视屏幕的多层次暴力信息与未成年人成长第二节影视涉性信息与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一、电影涉性信息对未成年人影响二、电视涉性信息对未成年人影响第三节影视低俗信息与未成年人成长一、影视剧:抄袭与拼贴二、电视主持人:奇装异服与港台腔三、电视娱乐节目:恶搞与炒作四、电视广告:夸张与庸俗第六章提升影视文化对未成年人正面影响的策略第一节国家文化战略层面:推动民族化影视发展一、用影视手法重新演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二、民族化影视内容必须兼具娱乐性和趣味性三、为民族文化寻找蕴涵科技含量的当代影视符码四、不能一味迎合西方文化的审美趣味第二节社会素养教育层面:开拓多渠道媒介素养普及一、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价值观形成二、学校与家庭并重辅导流行文化心理形成第三节影视产业管理层面:监管与自律双轨机制抑制负面信息一、电影分级——净化与规范电影播出二、电视分级——规范与呼唤媒体自律第四节影视创作层面:强化“把关人”角色与专业化创作意识一、影视创作者要当好“把关人”二、影视工作者应有“少儿本位意识”三、积极开发未成年人影视内容产品及品牌延席第七章2006—2008年度影视对未成年人影响调研敏据汇总第一节2006年度北京地区调研数据报告一、综述二、调查人群总体分布与特征三、电视编四、其他五、电影编六、未成年人对电影的评价七、关于明星第二节2007年北京地区调研数据报告一、综述二、受访者基础信息三、电影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四、电视对未成年人的影响第三节2008年全国调研数据报告一、综述二、受访者背景三、电影对全国未成年人的影响四、电视媒体对全国未成年人的影响参考书目后记
章节摘录
(二)未成年人对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评价 实际上,评价一个栏目或节目质量的好坏,有多种方法,而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节目评价,可能带来不同的评价结果,运用单一方法进行节目/栏目评价可能带来评价的片面性。不少电视台目前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电视节目评价体系,将电视收视率指标、专家评价和观众满意度调查等结合起来予以综合考察。然而,由于本调查仅是针对未成年人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进行的专门研究,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本次报告的评价结果仅反映了未成年人群体对国内电视新闻节目、娱乐节目、儿童节目以及相关问题的评价状况。 1.对电视新闻节目的评价 (1)未成年人对电视新闻媒体的真实性评价不高。调查显示,2006年北京地区未成年人最喜欢了解新闻的渠道是电视,其次依次为互联网、报纸、书籍、杂志、家长或老师和广播。但在电视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否真实的评判上,如表1-44所示,仅有14.5%的未成年人认为电视新闻“完全真实”,56.7%的未成年人认为“大部分真实”,21.7%的未成年人认为“一半真实”,甚至4.2%的未成年人仅认为电视新闻节目“少部分真实”,更甚者,有3.0%的未成年人认为电视新闻“虚假”。进一步分析,男生、女生对新闻真实的评价差异显著(卡方检验P=0.013),但经过5分赋值,对新闻节目真实性的评价得分基本相当,男生3.75分,女生3.76分。不同教育程度对新闻真实的评价差异显著(P=0.000),经过5分赋值,小学3.98分,初中3.67分,高中3.60分,即随着年龄或教育程度的升高,未成年人对新闻报道真实性的评价逐渐降低。这些数据表明,大部分北京地区未成年人(85.5%)认为电视新闻中含有虚假成分,我国电视新闻媒体在北京不同未成年人受众群落心中的诚信度均较低,未成年人对电视媒体的价值认同十分飘忽。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