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09-4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徐辉,费忠华 著 页数:334
Tag标签:无
前言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占世界人口1/5强的我国,其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是世界的福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持续30年年均增长率超过9%,经济总规模已居世界第3位。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表现为“高投人、高消耗、低效率”的典型粗放型高代价增长模式,资源约束和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科技创新资源浪费巨大。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和我国国情可知,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然而,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即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本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就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正负效应的辩证关系进行了理性分析。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在知识经济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科学发展观和绿色GDP(Green gross domestic product,GGDP)思想,重新审视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意义和作用,使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得以进一步完善,这是本书的独特视角。进而推论出“科技成果转化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正效应,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增长”这一科技与经济的辩证关系,是本书确定选题与主导研究方向的基本思路。
内容概要
科技成果转化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问题,是当前中国政府界、科教界与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本书力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诠释这一问题。全书共分7章,紧紧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机制、微观机制,中国经济增长现状、预测和理论分析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研究工作。针对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性问题,本书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选择。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政府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本书对有志于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水平以及思考如何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政府界、科教界与企业界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企业家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作者简介
徐辉,男,江西省南康市人,1963年5月生,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教于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研究领域为战略管理、投资决策与项目管理、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1986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0年3月毕业于上海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6年4月毕业于河海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任国防科工委东华理工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已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有关技术经济、战略管理、投资决策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与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企业课题10余项。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览 1.2.1 国内相关研究概览 1.2.2 国外相关研究概览 1.2.3 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1.3 本书结构与研究方法 1.3.1 本书结构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小结第2章 科技成果转化宏观机制分析 2.1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及其复杂性分析 2.1.1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 2.1.2 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复杂性分析 2.2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机制 2.2.1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识别机制 2.2.2 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的定量测度 2.3 中国风险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评述 2.3.1 风险投资理论综述 2.3.2 中国风险投资与科技成果转化 2.4 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 2.5 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 2.5.1 市场机制是合理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 2.5.2 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效率 2.6 科技成果转化保障机制 2.6.1 法律保障机制 2.6.2 资金保障机制 2.6.3 信息、人才、物质保障机制 小结第3章 科技成果转化微观机制分析 3.1 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收益分配机制定量分析 3.2 基于多目标模糊决策理论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决策机制 3.3 基于Markov Chain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微观运行机制定量分析 3.4 基于有限理性进化博弈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微观运行机制 3.5 科技成果成熟度概念的界定及其科学计算 小结第4章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研究综述——从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 4.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4.2 哈罗德-多马模型 4.3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模型 4.4 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和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4.5 人力资本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 4.6 新增长理论 4.7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4.7.1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4.7.2 中国经济增长理论述评 小结第5章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与预测 5.1 中国经济增长现状 5.2 知识经济、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发展观与绿色CDP 5.2.1 知识经济时代 5.2.2 世界经济一体化 5.2.3 科学发展观 5.2.4 绿色GDP 5.3 基于密切值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 5.4 基于DGM(1,1)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预测 小结第6章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6.1 科技成果转化状态的综合评价 6.2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6.3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测度理论分析 6.4 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的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6.5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正负效应的共存性 6.6 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效应的宏观经济学分析 小结第7章 对策与措施及其研究展望 7.1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7.2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的战略选择 7.3 总结与展望 7.3.1 研究总结 7.3.2 研究展望附录 附录一 多目标模糊决策模型的MATIAB实现 附录二 密切值模型算法的MATIAB实现 附录三 DGM(1,1)预测模型算法的MATLAB实现 附录四 灰色关联度模型的MATIAB实现 附录五 科技成果转化的综合评价算法的MATIAB实现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2章科技成果转化宏观机制分析 众所周知,科技成果转化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还十分低下,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界、理论界、企业界和科技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课题。同时,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宏观机制,寻求其运行规律,完善其机制,纠正科技成果“过剩”与短缺并存的扭曲现象,从而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系统机制;高校技术转移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利益机制;从产、学、研合作的角度探讨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动力机制;应用激励经济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科技成果转化风险投资机制;校企合作博弈机制;科技成果转化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等。本章在分析科技成果转化系统及其复杂性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基于已有的研究成果,经归纳和提炼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机制、动力机制、市场机制、保障机制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其分析技术路线如图2.1所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