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韩丛耀 等 页数:242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近代中国的“图像新闻”的历史,即以图像来描摹社会“时事”的历史展开了叙述,并对中国近代“新闻图像”文化做出了高度评价。认为近代“新闻图像”与其他文化样态(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清单。进而认为深入而系统地开展“民国图像”文化研究,使它像其他文化形态一样焕发出历史文化的光辉,是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担负起的文化历史责任。
全书总共六卷,洋洋285余万字,书中选用有2400多张珍贵的图片资料,全面而细致地对1840-1919年间的中国近代“新闻图像”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并且运用SPSS软件对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本书图文结合、条理清晰、资料翔实、建构完整,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研究价值。
书籍目录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1卷
序一
序二
序三
序四
前言
第一卷
绪论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传播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编 中国近代报刊的创兴
第一章 传教士来华办报
第一节 近代中文报刊的发端
第二节 教会报刊的扩展
结 语
第二章 外商报纸的刊行
第一节 从外文报到中文报
第二节 商业报纸的竞争
结 语
第三章 国人自办报刊
第一节 早期的办报主张
第二节 自办报刊的尝试
结 语
……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2卷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3卷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4卷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5卷
《中国近代图像新闻史(1840-1919)》第6卷
章节摘录
该报的“总司理”为陈蔼廷,即陈言,“正主笔”为王紫诠,即王韬。王韬(1828~1897),江苏苏州人。本名利宾,字兰卿,又名紫诠,别号弢园老民,天南逐叟。十八岁考中秀才,次年应闱试落榜,从此绝意科举,肆力于经世致用之学。1849年受雇于英国教会在上海开设的墨海书馆,帮助传教士翻译西书。墨海书馆出版《六合丛谈》期间,王韬参与了这份中文报刊的编辑工作。当太平军席卷江南之时,他多次上书清廷,献平贼方略,未被采纳。1862年初,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军将领刘肇均,事为清政府获悉,指为“通贼”,下令缉拿。在英国领事麦华陀庇护下,逃往香港,为英国传教士理雅各翻译中国经书,并兼任英人罗郎也所办《近事编录》的主笔。 1867年,王韬随理雅备回国,开始了两年多的欧游生活。这次欧洲之行,使王韬眼界大开,对西方社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道西方国家除了坚船利炮之外,还有使其臻于富强的历史渊源和现实的社会环境。他曾去英国议院国会参观,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不胜羡慕之心。欧洲国家报业的发达也引起了他特别的注意。他看到报纸在西方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日报之行于泰西诸国,岂泛然而已哉。所载上关政事之得失,足以验国运之兴衰;下述人心之事,亦足以察风俗之厚薄。凡山川之形胜,物产之简番,地土之腴瘠,邦国之富强,莫不一览而了然,其所以见重于朝野,良有以哉。”①他认为欧洲各国消息灵通、舆论活跃,与报纸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也应该广设报馆,发挥报纸传播信息、表达舆论的功能,推动社会的变革与进步。西方报纸影响之巨、主笔地位之高,给王韬以深刻的印象:“西国日报之设,所关甚巨。主笔者得持清议,于朝纲国政颇得参以微权。阅之足以知民情之向背、习尚之好恶、风俗之浇醇、国计之盈虚、时局之盛衰、兵力之强弱。国家每有战争,随营计之士类存纪录,于两国之胜负得失、战守攻取,无不备述綦详。而曲直是非,亦于此见焉。此外,每随褒贬为荣辱、颂讥为轩轾,操觚者盖有合于人心天理之公然,则所系岂不重哉!” 1870年返回香港后,王韬担任了《香港华字日报》的主笔,在该报连载他编撰的《普法战纪》。1873年,他与黄胜等人集资买下原英华书院的印刷设备.成立中华印务总局。在此基础上,于1874年2月创办了《循环日报》。 《循环日报》创刊后,除星期日外每日发行,每期两张四版,第一版商业行情,第二版船期消息和广告,第三版新闻和论说,第四版广告。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