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杨凯麟 页数:188 字数:108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福柯是法国后现代思想的代表性人物,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关于全景监狱、关于权力、关于性等等主题的知识与思想考古,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写作。本书是年轻的新锐学者杨凯麟对福柯思想的深层解读,是国内对福柯思想进行研究的代表性论著。
作者简介
杨凯,,巴黎第八大学哲学场域与转型研究所博士,台北艺术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当代法国哲学。译有《德勤兹论福柯》、《消失的美学》等。
书籍目录
导论:庆典继续进行
书目及缩写
第一章 当代哲学的福柯难题
一、摆脱自我的存在与另类思考的思想
二、域外:危殆的空间
三、虚构的零度
第二章 内在性:现前与在地的哲学
一、內在性形式研究
二、我们自身的批判本体论
第三章 界限本体论
一、边界上的存在
二、外自身与界限的现前
三、界限制图学
第四章 文学布置中的越界
一、两道抽象之线
二、文学的超越练习
三、界限的三重观点
四、萨德600程序
五、界限时刻
六、界限的反式考古学
第五章 文学布置中的褶曲
一、文学的去作品化
二、为己重复的内在性空间
三、空洞的语言积体
四、我是我不思考之物与我思考我不是之物
五、差异存在与重复存在
六、拟像:“外自身”的内在性褶曲
七、越界语言与褶曲书写
第六章 布置作为思想一影像
一、从影像到语言
二、福柯的思想一影像
三、思想空间的共时性与共存性
四、考古学在己物
五、考古一系谱学对偶
六、人与未来一思想
结论 以一句诗意表达总结福柯哲学
一、怎么书写,如何虚构
二、人类学幻象与《词与物》的遗忘
三、哲学:內在性的庆典
附录1 生命如同一件作品
附录2 疯狂本体论 ,
附录3 语言的赤裸存在
译名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种自身的不连续性归诸偶然,因为正是福柯思想所勉力置身其中的永恒失衡、碎裂、转向、分叉、歧异或歧出,其所奋力停驻其上的紧张与冲突高张状态,最终划出一块独特的场域,一个哲学得以工作其上的领土。而且正是透过对这些异质空间的原创描述,福柯展现了他哲学中最迷人的魅力,铭刻哲学家福柯的签名。福柯或许首先意味着牵动这股异质思想运动的力量群聚,这些力量总是能惊险与高张地迫出某种不可能的更动与改变,使思想另类思考,使存在摆脱自我。分裂分析便是对这些力量关系的分析,涉入的是福柯概念的创生条件,让我们可以更明确获知其动态、其威力与其运动的虚拟性。一切转型、改道、更动、错位总意味异质力量的介入,与分裂分析的可能。分裂分析凝视一切断口与凹折,描绘致使断口与凹折可能的条件,这是事件与致使其可能的共存布置研究。其实,这正是福柯考古学的定义之一,分裂分析于是首先就是福柯哲学的倍增操作:以福柯的考古学从事福柯研究。我们因此关注致使福柯转型、更动的可能限上工作……”“于界限上工作”似乎押注了整个福柯思想的赌注。这种界限态度毫不犹豫地被等同于极高语言强度的“哲学生命”与“哲学伦理型”;思考,必需成为“边界上的存在”,然而边界却从不是距离的概念,不是远近的函数,更非与中心共构的相对关系,因为由距离、远近或中心所说明的边界(即使再怎么偏斜遥远)都还是界限之内,相反的,那些被认为特异或偶然的,那些疯狂、不名誉、不正常、变态、病态、犯行、隐晦的性特质……则以各自歧异的方式迫出了边界。边界或边界的迫出是一场事件,或者其至少具有事件的质地,考古学所实际探究的,就是在时间轴线上的这种“边界一事件”。由这个角度来看,1977年福柯发表的《不名誉者的生命》及相关的出版尝试似乎便以一种极殊异的位置明白昭示这种“界限经验考古学”③。
媒体关注与评论
先别问福柯是谁,亦毋须问他做了什么,因为重点并不在此,而在于究竟何种特异的思想运动被汇聚到了这个名字之下?这些运动创造了哪些强势概念及问题性?掀起何种异质的语言效果?辟拓何种另类的言说空间?铭刻何种动人的思想影像?最终,赋予存在何种撼人的启发?福柯的哲学历程无疑地饶富趣味,其谜样的转折、回身甚至断裂,哲学事业仿如是一座内部不断自我凹陷转移的迷宫。并不该将这种自身的不连续性归诸偶然,因为正是福柯思想所勉力置身其中的永恒失衡、碎裂、转向、分叉、歧异或歧出,其所奋力停驻其上的紧张与冲突高张状态,最终划出一块独特的场域,一个哲学得以工作其上的领土。而且正是透过对这些异质空间的原创描述,福柯展现了他哲学中最迷人的魅力,铭刻哲学家福柯的签名。 ——杨凯麟
编辑推荐
《分裂分析福柯:越界、褶曲与布置》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