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翻译研究

出版时间:2011-6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魏向清,裴亚军 主编  页数:299  

内容概要

本次会议共陆续收到代表所提交的学术论文73篇,其中有3篇与会议议题不甚相符,因而最终共有70篇论文入选参会研讨。按照惯例,为确保会议研讨的质量和效率,提交参会的论文也要经过组委会的筛选,论文人选的作者才能来参会讨论。但是,我们考虑到这样的术语翻译会议尚属首次,为了能让更多的学界和业界同行(特别是年轻人)有参与研讨的机会,进而引起大家对术语翻译问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这70篇基本符合大会议题的论文的作者,我们都邀请来参会了。此外,有些来不及提交论文,但强烈要求与会研讨的同行,我们也发出了邀请。尽管这次与会人数近百人,会务组的工作压力陡增,但大家还是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会务。代表们普遍反映他们研讨得很有收获,而且很愉快。
作为首次全国术语翻译研讨会的主办方之一,我们高兴地看到此次会议所涉及的论文不仅数量多,而且专业广泛,更重要的是,我们领略到不少源于丰富实践经验和理性反思的真知灼见。具体来说,提交大会的论文共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术语及其翻译的理论思考;(2)关于翻译中术语问题的实践经验总结;(3)术语词典的编译问题分析;(4)术语名词翻译的历时研究。应该说,这几个方面覆盖了大会预设的几大主要议题,也反映出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有关术语及其翻译研究的主要方面。此外,我们也看到,本次大会所提交的论文不仅涉及的语种比较多,有英语、俄语、德语和蒙语;涉及的专业学科领域也非常广泛,有语言学、法学、文学、林学、(中)医学、药学、哲学、金融、宗教、印染、计算机、国际贸易、汽车、军事、土木工程,等等。由此可见,术语翻译的问题与多种语言、多领域的具体工作都密切相关,大家都有着交流探讨的愿望,举办这样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是非常必要的。我们为能够与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一起共同举办此次大会而感到欣慰,因为我们自认为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情。

书籍目录

前言
传统的术语定义和它的局限性
术语翻译及其对策
关于在对外交流中的汉字术语译介问题的思考
主体互动关系中的术语翻译
博弈论观照下的英汉术语翻译主体身份研究
社会认知视角下的译学术语研究
术语翻译与术语标准化问题
术语的理解及译名问题
术语翻译刍议
术语翻译四难
术语汉译“的”字使用探微
“译内效果”和“译外效果”:译文与译者行为的双向评价——译者行为研究(其六)
论中国传统哲学术语英译认知过程的语境本体性
中国文学术语系统英译研究初探
关于术语翻译的几点思考——以语言学术语为例
生成语法术语翻译问题刍议
名词性科技术语的构成及其翻译的精确性
法律翻译中术语及其规范化问题研究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化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中医名词术语英译标准化:问题、方法与评价标准
中医药学名词术语的翻译原则——兼评李照国、Wiseman和WHOIST
从一个跨学科术语Interoperability的汉译看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
试析媒体与网络在新术语汉译中的作用——以politicallycorrect汉译为例
法律术语翻译等值分析——以《德国民法典》之《物权法》为例
染整专业术语翻译探讨
面向翻译及辞书编纂的人文社科汉英动态术语知识库——需求分析与构建思考
评《新华新词语词典》中法律词目的英译——兼谈对双语辞书编纂者的要求
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命名实体对识别
专利英汉机器翻译中未登录术语的汉语译名研究
从术语的语境制约因素看“绿化”组合术语的英译
Fans在中国的翻译流变研究
术语翻译拨误归真——晚清以来State与TheUnitedStatesofAmerica
汉译考察与新探
关于法学术语"government”汉译的一些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校名翻译功劳大——浅析中国大陆高校校名英译
浅谈汉语新词语的蒙译与诠释问题——从《汉蒙新词语诠释词典》研发想到的
已发表文章摘要
美国金融危机相关术语的汉译研究
科技术语英译策略及启示——以《中国名园》英译为例
《汉英外事实用词典》若干法律术语英译商榷
“亚卫”神名译法的标志性意义
汉语术语规范工作琐谈
术语翻译的五步曲——从“黑客”、“骇客”、“怪客”与“红客”说起
浅谈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和方法

章节摘录

  术语是由自然语言组成的,同样具有模糊性特点。另外,由于命名本身的不足和局限性,名实同一的现象很难做到,那么如何厘定术语称谓的概念呢?首先从术语的形成来看,术语的所指部分——在术语学中这一部分叫做概念——与具体的或抽象的实体相对应。对于这些实体,我们首先要考察其存在,然后再用语言形式来代表它们。换言之,术语的形成与普通词的形成不同,即不是从其名称来发现其实体或发现由该名称所代表的一组实体,而是从其实体出发来研究其名称(隆多,1985:11-12)。其次,对术语的理解不同于对一般词语和语句的理解,对术语的理解不能只是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去理解。那么如何获得对术语的理解呢?我们需要对“理解”这个词重新审视一下:“理解”这个词并不是对概念的认知,并不是对象化的一种,而是一种对话过程,所以就有主观参与的过程。“理解”这个词,海德格尔曾经解释过,verstehen,是ver-stehen,就是和某人某物打交道,mitetwasumge-hen,有人翻译为“周旋”。实际上,“理解”是跟某个东西在进行周旋,在打交道。理解是双方对某物达成一致意见。所以伽达默尔特别强调理解是周旋而不是认知。周旋就是参与,就是相互理解,所以在对某个概念的理解过程中,概念得到不断的发展、深化和改动(洪汉鼎,2007)。相互理解意味着理解者和概念自身之间达成一致,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理解一个术语的时候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因素:语词、概念和定义。通过对这三个因素的综合理解从而对术语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探索和研究,达到相互理解。在传统术语学中,概念是处于核心地位的,所以术语的定义,对概念的描述成为了解概念的关键。此外,对一个概念的分析最主要的是发现其理论背景,同时不仅回答“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还要问“为什么”这些一系列问题,从而可以追踪一个概念的起源和发展,对一个概念的历史进行勾勒,为概念构建相关的概念网络。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概念的发展变化,根据吴丽坤(2007)所言,在同一个民族里随着时间的变化术语会发生变化,比如术语的多义现象,术语表达的概念发生了变化,术语的所指与概念发生了矛盾的现象。所以我们理解的术语的语义确定性不是指术语的语义停滞不前、一成不变,而是说要在确切概念内涵和外延变化的基础上,不断修正赋予术语以一定的意义。理解一个术语所表达的概念也就是对一个概念的历史进行回顾的过程。比如说“信达雅”这个译学术语从它提出到现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我们不可能要求其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对翻译的认识发生巨大的变化,“信达雅”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与严复提出的“信达雅”已有所不同。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术语翻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还没具体翻看,听说不错还是新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