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黄惇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07出版) 作者: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黄惇 编 页数:509
内容概要
艺术学研究(第4卷)从2007年创刊至今已有四年,到本期与各位读者和学界朋友见面,出版了四卷。在各位读者和学界朋友的关怀下,本刊来稿数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尽管我们从众多的稿源中筛选,保证了每一篇刊出的文章都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然而我们发现每年一卷的发刊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来稿需求。所以今年拟出两卷,这也是本刊在新年的一大改进。 艺术学研究(第4卷)期望能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密切与读者和学界朋友的沟通,为更多读者和学界朋友提供一个思考、探讨、交流和争鸣的学术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表达各自不同的学术见解和学术主张,以体现学术民主与学术自由。我们相信,只有在这种日渐频繁的交流互动甚至摩擦、碰撞中,我们才能够共同见证艺术学的成长。 近年来,有关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的建议,在我国学界已趋共识。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不仅是艺术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也是今后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近日,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关于修订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目录的通知》及国务院学位办“各新增(调整)学科处理建议”要求,由设立在中央音乐学院的“艺术学科目录修订工作组秘书处”牵头召开的“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设置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主要艺术院校和设有艺术学学科的综合性大学的院校长和专家,经过讨论,初步确认将“艺术学”升为学科门类后的一级学科的设置方案,并获得普遍认可和支持。这一方案意味着我国艺术教育界呼吁多年,经过近10年不懈努力和探讨的学科设置方案终于有了落实的眉目,而艺术学也将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该方案既照顾到我国艺术学学科现行规划与管理体制的实际情况,又具有前瞻性的拓展空间,有利于艺术学提升为学科门类之后,其所属各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史学、创作及批评研究真正转向为学术型学科体系的建构,进而促使艺术学学科建设取得实质性的重大进展。同时,也更加便于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申请工作的实际操作,以及一级学科和二级学科设置与学科建设的延续性。当然,学科门类的确定及相应的一级学科设置的最终落实,还有待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的最终认可。
书籍目录
卷首语艺术学理念与方法胡新群:艺术客体:主体观照下的现实刘国柱:从全新的角度思索风格之谜朱云涛:面向艺术本身的艺术形态研究艺术史与艺术史学延安文艺专题研究李洁非、杨劫:延安的形式变革孙国林:延安文艺史研究朱鸿召:延安文艺活动大事记奚传绩:中国古代版画史研究的力作——张道一《中国木版画通鉴》读后[日]西川宁:《书谱》三事——寄盖普博士陈瑞瑞:敦煌石窟舞蹈艺术的再现探讨艺术学田野考察伍国栋、杨曦帆:白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陆斌: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制陶术调查与影像记录艺术美学与批判张泽鸿:宗白华美学与中国艺术精神廖志红:从戏剧假定性看悲剧中文化人格的差异刘鸿模:论音乐感性体验的图像表达王谦:艺术的再认识——从艺术本体意识的确立出发杨志麟:自由设计:一个未被完全认识的设计体系万新华:图式革新与趣味转变——以傅抱石的若干建设主题作品为例龚妮丽:论多元语境下的音乐批评艺术门类专题研究(电影艺术学)陈旭光:影响的迷踪接受的痕迹——新中国六十年电影中的外来影响与接受石川:从美学革命到制度创新——中国电影改革开放三十年回顾与考察饶曙光:新时期的电影理论批评章旭清:电影学“景观”概念的论争与实践价值袁熙旸: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中的装饰派设计研究生学位论文选刊马明明:论史前彩陶艺术对远古社会形态的表现史正浩:明代墨谱《程氏墨苑》图像传播的过程与启示文献档案当代中国艺术学研究论著、期刊论文文献编年录[1998-2002]资讯艺术学研究信息年报编辑手记
章节摘录
插图:延安文艺座谈会是我党历史上召开的首次关于文艺问题的专业会议,是党指导文艺运动的新形式。《讲话》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我国革命文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必将永远彪炳史册。文艺座谈会之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响应党和毛泽东的号召,投入了文艺整风运动,清理检查自己的文艺思想和作品,此中有深刻的反思,有尖锐的批评,这是新旧世界观、文艺观的撞击,是一个痛苦的磨炼过程。通过学习检查,广大文艺工作者方向明确了,信心更足了,开始踏上新的征途。各文艺协会,也检查了自己的工作,制订了贯彻工农兵文艺方向的工作计划。艺术院校、文艺刊物,也根据《讲话》精神调整了工作方针。大家认识到,关门提高、演大戏都是方向性问题,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在创作中的确有反映,文艺界也存在宗派主义问题,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对不少文艺工作者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掀起了一股学习马列主义的热潮。不少文艺团体又开始下部队、到农村演出,小型多样、反映现实的作品接连推出。街头演出又多起来,还创办了《街头画报》、《街头小说》等普及文艺的新形式,把振奋人心的革命文艺送到群众面前。各文艺小组的活动和专业文艺家对群众文艺的指导,又活跃起来。为促进理论学习,《解放日报》还发表了马、恩、列的文艺论著,开辟了“创作和思想的道路”专栏,以提高大家的文艺思想。这个专栏,发表了不少体现新认识的论文。诗歌界对于“大众诗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延安的戏剧舞台旧貌换新颜,小戏、反映延安和敌后现实生活的戏又多起来。坚持深入群众创作的艺术家受到称赞,如古元的木刻,由于其新内容新形式,受到很高的赞誉。思想感情变化了,艺术实践和作品都展现出新容,出现了1943年春节,数十支专业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组成的秧歌队上街闹秧歌的空前热烈壮观的局面。在体现新文艺方向的秧歌运动中,产生了一批好作品。
编辑推荐
《艺术学研究(第4卷)》:胡新群/艺术客体:主体观照下的现实李洁非/延安的形式变革伍国栋、杨曦帆/白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与开发杨志麟/自由设计:一个未被完全认识的设计体系章旭清/影学“景观”概念的论争与实践价值[日]西川宁/《书谱》三事一一寄盖普博士袁熙旸/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电影中的装饰派设计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