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开 页数:22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理论语言学研究如何进行?国外虽然学出多门,林林总总,但大的学派不外有三: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学派,以及由此而派生而出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以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法学派,以及与此有关的语用学派、情景或语境分析、篇章分析;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认知语言学派。三大派虽各有特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理念论。究其原委,都和西方哲学的古希腊传统有关,即使深受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影响的功能学派也不例外,因为在那里“不能想象‘没有形态的功能’的存在”(方光焘语)。本体论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从柏拉图提出“理念”或“型相”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到亚里士多德确立形而上学,到黑格尔以绝对理念为自己的哲学本体,无一不带有诸神的“神性”。这里的“神”当然不是后起的基督教的上帝,甚至也不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人格化了的神,如阿波罗神、雅典娜神、普鲁米修斯神,等等,而是诸神的精神,它恰恰是宇宙创生的动力因。
书籍目录
自序第一章 古代的语文学和语言学:轴心时代的轴心文明 一 古代语言学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地位 二 苏格拉底的语言经验知性的“自然性”原理 三 斯多噶学派的语言学说:对“自然性”原理的推广 四 亚里士多德的三分四因、识句五标准和语义标准四义 五 “惯例派”亚里士多德语言学要义 六 亚历山大学派的《几何原本》和《语法科学》第二章 历史比较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19世纪的大学问 一 历史比较语言学前科学时期的语言搜集 二 历史比较语言学发生的哲学背景 三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奠基人拉斯克 四 历史比较语言学继承者葆朴的《动词变位系统的比较》 五 格林定律 六 维尔纳定律第三章 洪堡特的语育“世界观”说和破解人类“创造性”之谜 一 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理论语言学的逻辑发展 二 洪堡特的身世 三 康德哲学及其与洪堡特的联系 四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对洪堡特的影响 五 洪堡特理论语言学的发展历程 六 洪堡特理论语言学的内容要点 七 洪堡特理论语言学的影响及评价第四章 索绪尔语言学及其学术背景 一 索绪尔的身世与其学说的问世 二 索绪尔的语言学说 三 索绪尔语言学的认识论根源 四 涂尔干“社会事实”中的外部制约规范、集体心智规范与索绪尔语言学的联系 五 索绪尔时代的理论三杰 六 惠特尼和索绪尔的表层联系第五章 索绪尔理论语言学要点解析 一 索绪尔从历史语言学走向结构语言学 二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 三 能指和所指的区别 四 共时和历时的区别 五 系统即结构第六章 梅耶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新发展 一 梅耶的身世 二 梅耶历史比较语言学总述 三 梅耶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一般原理:《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精粹六论 四 对梅耶的几点试修正 五 与梅耶同时代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及梅耶理论存在的不足第七章 叶斯柏森和他的《语法哲学》 一 叶斯柏森的语言学道路 二 斯宾塞的经验综合哲学对叶斯柏森的影响,叶斯柏森的音义关系“形式论” 三 叶斯柏森的语言进化论 四 穆勒的归纳逻辑学和叶斯柏森的语言研究方法 五 叶斯柏森《语法哲学》的理论要点及其影响第八章 叶尔姆斯列夫和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理论 一 叶尔姆斯列夫行年述略 二 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逻辑视角和两次被发现 三 哥本哈根学派的哲学含义:两项比较,附论方法 四 语符学派要论第九章 以理论精辟著称的房德里耶斯《语言》 一 房德里耶斯和他的名著《语言》 二 房德里耶斯《语言》的哲学背景 三 房德里耶斯的语言本质论:“社会心理”论 四 房德里耶斯对语言共时和历时系统的深入研究 五 房德里耶斯论语言的进步第十章 布拉格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特鲁别茨柯伊和雅柯布森 一 功能学派和功能语言学 二 雅柯布森功能语言学的哲学原理 三 语言价值哲学 四 功能分析范畴种种第十一章 美国早期语言学:由人类学引发的描写语言学 一 美国语言学的特性 二 鲍阿斯和他的描写语言学方法 三 萨丕尔语言观的哲学背景 四 萨丕尔《语言论》的理论要点 五 “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第十二章 美国描写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的行为主义语言哲学 一 布龙菲尔德的身世 二 从冯特个人心理主义到华生行为主义的转变 三 布龙菲尔德的习见实例实验分析及“刺激一反应”公式 四 《语言论》的主要内容第十三章 布龙菲尔德的形式类和历史变异说,布龙菲尔德后学的分布说和中心系统描写程序论 一 美国描写语言学的分期_ 二 布龙菲尔德的形式类及其哲学意蕴 三 布龙菲尔德后学哈里斯和《结构语言学》 四 布龙菲尔德后学霍凯特的语言习惯理论和语言信息理论第十四章 乔姆斯基语法理论“语言习得机制”假设的观念形态和构造层次 一 乔姆斯基和学术新潮 二 “9·11”事件以后的乔姆斯基 三 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哲学背景 四 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核心:“语言习得装置”假说第十五章 乔姆斯基第一语言模式时期及标准理论时期的句法理论 一 乔姆斯基语法理论的五个阶段 二 乔姆斯基句法普遍性规则的依据 三 第一语言模式时期对“有限状态语法”的批判 四 对第一语言模式时期“短语结构语法”的评价 五 “转换语法”的提出及其实质 六 标准理论时期“生成语法”的18条规则第十六章 乔姆斯基对标准理论的扩充与发展 一 乔姆斯基标准理论引发语义危机的产生 二 关于语义问题的争论及“格的语法”的提出 三 修正后扩充标准理论时期的十大语法规则 四 乔姆斯基对人类普遍语法规则的永恒探求第十七章 菲尔墨与格语法 一 菲尔墨的格语法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 二 格语法理论的核心内容 三 菲尔墨第一阶段的格语法理论 四 菲尔墨第二阶段的格语法理论 五 格语法的突破与贡献第十八章 伦敦学派和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 一 从人类学走向语言学 二 弗斯的语境学说和功能语言学 三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第十九章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内核:“普遍语用学构造模型” 一 批判理论的重建和“语用学转向” 二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核心“普遍语用学” 三 交往资质理论的乔姆斯基、皮尔士根源 四 “言语行为理论”的奥斯汀、维特根斯坦根源 五 德国本土哲学和语言学的深厚传统对哈贝马斯的影响第二十章 认知语言学的学理逻辑 一 认知、认知语言学和认知科学 二 认知心理学和由心理活动组成的发生认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般解释原理 三 认知结构、认知心理结构和认知语言结构 四 普通认知语言学和神经认知语言学 五 认知心理语言学 六 认知语用学主要参考书目重要人名索引重要名目索引跋
章节摘录
可见词义的必然性是由“词缀+词根+词尾”组成,这些词的意义由其内部组成看确实是必然的,可由经验知性推出,语词本身的知性构成表现出自然性。这种分析当然是肤浅的,甚至是粗俗的,带有明显的经验性质,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语言的一种认识,启示了人们对语言词源的探索和研究。 我们这里使用了康德“知性”的概念。康德把人类认识分为三段,即感性、知性和理性阶段。其中,知性认识的阶段很重要。我国文艺理论家王元化曾借用康德的认识三分来解释马克思主义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认识过程。王先生认为:“我觉得用感性一知性一理性这三个概念来说明认识的不同性能是更科学的。把知性和理性区别开来很重要。”并且进一步作如下阐释:“从混沌的关于整体的表象开始,通过知性的分析方法把具体的表象加以分解,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越来越稀薄的抽象”,这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过程;而“马克思提出的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则是要求再从知性过渡到理性,从而克服知性分析方法所形成的片面性和抽象性,而使一些被知性拆散开来的一些简单规定经过综合恢复了丰富性和具体性,从而达到多样性统一”。① 苏格拉底的“自然性”是在经验知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因此在这种思想认识中包含着若干有利于语言理论研究的提法,如关于句子分析、词的分析、元音和辅音的分析等。苏格拉底把句子分析为名词部分、动词部分和其他组成部分三大类;把简单词分析成元音、辅音、半元音,并进行音值模仿,如rho(迅速运动)一词的得义是由于发音时舌头很快滚动了一下。苏格拉底经验知性的自然性不仅体现在他对句子和词的分析的构成中,也体现在对象声词的概括中。象声词确实反映外部世界,象征外部事物,汉语和外语都是这样,如各种语言发“妈妈”的语音中便包含了人类第一声发音有元音“a”。但象声词的数量毕竟有限的,这种词源分析的方法也是肤浅的,它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制约了语言科学的发展,这正如裴特生所言:“古代世界给欧洲留下了一笔遗产,里面装满了对语言史的误解;欧洲的语言科学就背着这样一个沉重的包袱,继续了许久;直至语言知识的范围渐渐扩展,远超过古人的梦想以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无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