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2010-3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运来,李国志 著 页数:277
内容概要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来概括,这就是围绕高校教学质量一条主线,建起评价和保障两大支柱,透过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针对研究型、教学型、新建院校、高职高专四种类型的高校,就前文提及的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五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第一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第二节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概念与内涵第三节 大众化背景下本专科教学质量第二章 大众化背景下的质量观与质量影响因素第一节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院校办学类型第二节 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观第三节 大众化背景下本专科教学质量影响因素第三章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第一节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保障概述第二节 高校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第三节 高校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第四章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第一节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作用第二节 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第三节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类型与实施第四节 我国现行高等院校教学质量评估第五章 研究型大学本科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基本特征与质量观第二节 研究型大学的课程与教学方法第三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径选择第四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六章 教学型院校的质量标准与评价体系第一节 我国教学型院校发展概况及其基本特征第二节 教学型院校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第三节 教学型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节 教学型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现状与展望第七章 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第二节 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目标与评价原则第三节 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节 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展望第八章 高职院校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概况第二节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质量标准第三节 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简析第四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九章 专业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第一节 高等院校的专业与课程概述第二节 普通高校专业与课程建设现状分析第三节 专业与课程教学质量标准与评价指标体系第四节 高校专业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途径第十章 多层面开展教学质量保障第一节 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保障作用第二节 实现学分互认促进资源共享第三节 建立和完善教学督导机制第四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建构第五节 不断创新管理与营造办学特色第十一章 高校多样化的教学质量保障实践第一节 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以南京大学为例第二节 教学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以徐州师范大学为例第三节 新建公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第四节 民办本科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以三江学院为例第五节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保障实践——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后记
章节摘录
那么,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存在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问题主要有五。 一是发展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同类高校发展的不平衡。由于受学校所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校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经费投入等方面存在不平衡;受学校办学体制与办学经历的影响,部委属高校、省属高校和地方属高校的不平衡,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的不平衡,以及办学时间长的老高校与新建或新升格院校的不平衡等。 二是学校定位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各高校自身快速发展,有些学校的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实力持续提升,办学规模几乎都在万人以上。于是,一些高校雄心勃勃,目标远大,刚升格本科院校就要向研究型大学发展,刚升格为高职高专学校就要向本科院校发展,造成了现实教学过程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错位。 三是规模与效益问题。一所高校的办学规模究竟多大为适度,多大才能达到最佳效益,是不是越大越好,值得研究。但是一所高校的校园越扩越大、楼越建越高、招生越招越多、贷款越欠越多等无节制的办学行为,毕竟会对学校的教学质量或声誉产生不利影响,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发生。规模与效益、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协调发展,将是我国高等教育今后所应重视的问题,是保障与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四是专业与课程问题。专业与课程的质量状况是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内在表现,如果没有课程质量的保障就难有专业质量的保障,没有专业质量的保障就谈不上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这是最简单的逻辑关系。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上的功利性表现、课程设置上的因人设课,都难免影响到教学质量。例如,有的学校不顾及自身的办学特色,什么专业热门就设置什么,招来几个教师就开设起专业,有的教师甚至连该专业背景都没有;而有些学校由于专业教师严重缺编,师资紧张,新来的教师不加培训实践就讲课,这都是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 五是培养模式建构与选择问题。培养模式的选择与构建是需要学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类型、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来确定的,不同的人才类型,如研究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要求,其核心素质需要用不同的培养模式来塑造。面对高校间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相互模仿,选择与构建适合本校以及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突出办学特色和保障质量的必然要求。 另外,还有经费保障的差异性问题、优质资源有效使用问题、学校的改革与稳定问题、满足需求与特色发展问题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